根據最新遼寧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春科技學院在遼寧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的分數在150至399分,位次為117207至1779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遼寧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50至399區間才能上長春科技學院。
一、遼寧考多少分能上長春科技學院
1、2022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873名;
2、2021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058名;
3、2022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3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612名;
4、2020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預科):理科最低分需要4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6264名;
5、2020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260名;
6、2020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預科):文科最低分需要5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526名;
7、2020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98名;
8、2020年遼寧考生上長春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061名;
二、長春科技學院在遼寧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春科技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431 | 26873 | 省教育廳 |
2022 | 遼寧 | 歷史 | - | 專科 | 150 | - | 省教育廳 |
2022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399 | 91612 | 省教育廳 |
2022 | 遼寧 | 物理 | - | 專科 | 332 | 117207 | 省教育廳 |
2、2021年長春科技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482 | 25058 | 省教育廳 |
2021 | 遼寧 | 歷史 | - | 專科 | 150 | 63903 | 省教育廳 |
2021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338 | 93365 | 省教育廳 |
2021 | 遼寧 | 物理 | - | 專科 | 150 | 102737 | 省教育廳 |
3、2020年長春科技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本科 | 423 | 76264 | 省教育廳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本科 | 432 | 72260 | 省教育廳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專科 | 336 | 109303 | 省教育廳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本科 | 501 | 19526 | 省教育廳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本科 | 509 | 17798 | 省教育廳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專科 | 399 | 43061 | 省教育廳 |
如何理解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是以院校專業組為投檔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平行志愿投檔時,先按考生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當遇到多名考生成績相同時,按照同分投檔排序規則排序),再按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檔到相應的院校專業組(先投分數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
只要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志愿中被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即向該院校專業組投檔。投檔后,其他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無效。如沒有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則不能投檔。
上述過程完成后,無論檔案是否投出,均視為該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檔機會。如果考生檔案投檔到某院校專業組后,因故被退出,將不再補投到該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專業組。
大學與學院的不同
辦學規模
大學的辦學規模更大,學生數量差距比較明顯。大學的最低人數比學院多,全日制在校生數量要大于八千人,研究生的數量不能少于總人數的百分之五。
而學院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量只要大于五千人即可,而且對研究生的數量沒有要求。人數上的差異也導致大學和學院的其他資源的差別。
大學人數多,因此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教學和住宿場地都比較大,教學設備以及圖書館資源都比較豐富。
專業學科
學院需要以一個學科為主要學科,而大學則需要以三個學科為主要學科,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大學里有一些學院,可能也達到了人數的標準,但只有一個主要學科,就不能獨立分劃為大學。
師資力量
大學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還有一部分研究生,需要的教師資源會更加豐富,對高素質教師資源也有需求。
比如大學的專任教師人數規模最少是四百人,一半老師的學歷要在研究生以上,五分之一的老師是博士學歷;而學院老師的最低數量要求是二百八十人,百分之三十的老師是研究生學歷。
教學水平
大學一般碩士教育有比較高的要求,最少有兩個碩士授予點,學院就沒有這一特殊規定。一般教育部對大學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
三、長春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長春科技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位于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坐落在美麗的雙陽湖畔。校園占地84.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0.2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6億元,建有3.38萬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116.6萬冊,電子圖書74萬種,建有3.8萬平方米的實驗大樓。擁有容納6000人的體育館和容納30000人的體育場,校外實習基地270個,校園實現數字化網絡管理,大型電子閱覽室、設施先進的國際會議中心、文體活動中心、游泳館等一應俱全。 學校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構建了以工學為主體,以農學為特色,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藝術學、文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共設置55個本科專業,45個專科專業,現有在校學生近1.5萬人。 學校秉承“人才強校”的理念,立足戰略高度,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整體素質顯著增強。學校現有教師961人,擁有工程院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省級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長白山學者、長白山技能名師等各類優秀人才。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近年來依托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結合吉林省經濟建設的重點領域,特別是學校所處的梅花鹿之鄉的重點產業,積極申報科研平臺,先后獲批國家科技部審批的“鹿業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科技廳審批的“吉林省鹿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梅花鹿精準檢測產業化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教育廳審批的“動物營養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吉林省鹿業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功能性食品產業工程研究中心”“長白山生態資源開發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特色旅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吉林省長白山野生資源研究院”,吉林省民政廳審批的“吉林省中韓動物科學研究院”等14個省級科研平臺。 近年來,學校教師共承擔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吉林省科技廳、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和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辦公室等各級主管部門科研課題100余項;發表各類論文2300余篇,申報各類專利近百項。 學校先后與韓國建國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北華大學簽署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協議,學校獲批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校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構建了“能力本位、立體化、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尤其重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學校重視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建有省內高校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園,實施六位一體、層級遞進、開放式創業教育模式不斷提升畢業生創業數量和質量,形成了以就業帶創業和以創業促就業的良好局面。先后被吉林省人社廳評為“吉林省省級十佳示范型創業園”,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學校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近三年,有11000多人次考取了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多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用友新道杯’模擬經營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吉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級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2020年長春科技學院選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1銀獎3個優勝獎、2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1人評選為“最佳選手獎”、2個項目2人入圍中國集訓隊為吉林省爭光。近三年,學校考研率逐年提升。其中,生命科學學院近三年平均考研錄取率達到24%。2017-2019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4.70%、88.16%、81.51%,年終就業率均超過94%。2020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學校初次和年終率位居吉林省高校上游。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合作辦學與交流。目前已同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泰國、英國、法國、馬來西亞、新西蘭、新加坡、西班牙等11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54所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學生通過對外交流平臺,進行多種形式的長短期交流或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攻讀。我校與俄羅斯阿莫索夫東北聯邦大學共建俄語語言文化中心、中國東北地區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社會發展研究所。學校還與韓國建國大學等高校開展梅花鹿高端產品研發與利用的國際科研合作。 學校質量工程項目取得豐碩成果。建有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級“十二五”特色學科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特色品牌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新秀1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優秀課程22門,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文科基地1個。學校被評為省級“獨立學院能力本位、立體化、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辦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吉林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吉林省教學成果獎4項。 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吉林省就業創業先進管理集體”。獲得“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狀”“吉林省軍民共建工作先進單位”。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十三年在“高校文明杯”競賽活動中被長春市高校工委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17年被吉林省教育廳確定為“吉林省首批應用型本科院校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并于2017年7月順利通過中期檢查驗收。 (數據截止時間: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