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遼寧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在遼寧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的分數在618至638分,位次為2462至50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遼寧高考考生需要考在618至638區間才能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一、遼寧考多少分能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1、2022年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歷史最低分需要6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09名;
2、2021年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歷史最低分需要6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8名;
3、2022年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物理最低分需要6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24名;
4、2021年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物理最低分需要6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62名;
5、2020年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理科最低分需要6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46名;
6、2020年遼寧考生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文科最低分需要6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4名;
二、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在遼寧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618 | 509 | 教育部 |
2022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640 | 2124 | 教育部 |
2、2021年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629 | 648 | 教育部 |
2021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647 | 2462 | 教育部 |
3、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本科 | 652 | 1946 | 教育部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本科 | 638 | 514 | 教育部 |
高考志愿填報考生要做哪些準備
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所處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第五步:初選志愿。“初選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
第六步:模擬填報。高考志愿都是在網上填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逾期不予補報,所以提前模擬有備無患。
有哪些低分冷門的211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唯一一個被評為211院校的大學,因此學校獲得了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資金支持。在口碑上來說,太原理工大畢業生普遍被認為專業比較扎實。在分數上來說,相比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同類高校,確實性價比很高。
石河子大學
石河子大學位于新疆石河子市,是國家 “211工程”重點大學,學校現有經濟、法、教育、文、歷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1大學科門類。因為地理位置偏遠,加上名氣不太大。導致石河子大學雖然是211大學,但是每年報考人數卻很少,所以錄取分數也并不高,如果有分數不是很高,但是又想去211上學,不介意地理位置的學生,可以考慮這所學校。
寧夏大學。
作為我國最冷門的211院校之一,寧夏大學的地理位置確實并不好,教學和科研資源也難以趕得上東部地區,排名比較靠后。但它畢竟是211院校,有一定的認可度,再加上考研分數線并不高,報考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211大學中分數線最低的十所大學分別是:西藏大學(521分)、安徽大學(528分)、石河子大學(530分)、貴州大學(537分)、新疆大學(541分)、青海大學(542分)、海南大學(543分)、東北林業大學(543分)、延邊大學(547分)和河北工業大學(548分)。
以上211大學中多數的地理位置都較為偏遠,報考人數不多,所以分數線并不高。不過它們雖然在211大學里不算實力非常強的大學,但和國內大多數本科高校比起來,實力還是不錯的。
三、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最新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6日舉行首屆全日制學生開學典禮。 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是中國人民大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蘇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層次、國際化教學研究機構,致力于建設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在華東地區的教學科研基地、國際合作平臺、高端培訓中心、創新研發園區。 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主要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金融碩士(風險管理方向)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此外還招收博士研究生。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與法國KEDGE商學院、法國巴黎第四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等國外一流大學交往密切,并辦有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金融碩士”項目為代表的各類國際合作項目。 2012年9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正式設立蘇州校區并組建管委會,全面負責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中法學院、絲路學院、蘇州世紀明德文化科技園有限公司等教學科研機構以及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任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任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絲路學院院長,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黎玖高兼任國際學院院長、中法學院院長,方蔚瑋任蘇州校區黨委書記。 蘇州校區設有法國與法語國家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南方基地、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院等科研機構。 蘇州校區是中國人民大學整體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是人民大學國際化的窗口;是面向國際、探索中外合作辦學和培養高端人才的實驗基地;是優勢學科國際化拓展與提升的重要平臺。當前,蘇州校區正努力踐行著為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服務,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為中國人民大學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作出貢獻的歷史使命。 納中外賢才,以競爭性獎學金獎優分流淘汰,打造*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 育絲路精英,以體驗式教與學求真求實求是,開啟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一、學院概況 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成立于2018年4月26日,是中國人民大學下屬的非獨立法人二級學院,由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關系學院和蘇州校區等單位合作共建,旨在“得天下英才,育絲路精英”。 絲路學院依托我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科優勢和國際化辦學的已有經驗,利用我校近年來在學科發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以一流的師資、完整的培養體系和現代化的教育方式為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熱愛中國文化,深刻理解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及發展經驗的國際化復合型高端人才和未來精英領袖。 絲路學院下設當代中國研究項目,項目為2年全日制英文授課,辦學地點在江蘇省蘇州市(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二、人才培養 絲路學院當代中國研究項目秉承全球戰略視野,匯聚全球政要領袖、商界精英和杰出師資,通過核心競爭力課程、名家講座、高端論壇、名企參訪和多地文化體驗等精心設計的學習內容,為學生創造多角度、全方位的中國學習體驗。絲路學院致力于培養“了解中國的智者、研究中國的學者、介紹中國的使者”,重視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專業基礎及實踐能力訓練,努力培養其濃厚的理論興趣、廣闊的知識視野,注重養成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截至目前,絲路學院共招收了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名學生。第一屆絲路學院的72名學生經過兩年的培養,已順利畢業并奔赴中國及世界各地,成為各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里的佼佼者。 三、學生活動 學院注重學生的培養、管理和服務,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還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根據教育部對高校“要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要求,我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創新性地開展了參訪研學活動。學院通過組織學生參訪經濟、文化、高科技、互聯網、新媒體、農業等眾多領域的相關單位,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結合,增進大家對中國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的了解,幫助學生走近中國,了解中國。該系列活動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此外,學院積極組織各類有益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漢語演講大賽”,“攝影大賽”,茶藝、插花、古箏、書法等文化體驗,絲路花圃義務勞動,新年晚會等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同時,學院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兄弟院校及蘇州市等舉辦的各類文體活動,如運動會、籃球比賽、足球比賽、中外文化嘉年華、漢語知識大賽等,學生在各類比賽中均獲得獎項或有精彩表現。 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充分展示了我院學生的風采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相輝映下,學生們為中華文化的海內外傳播、國際文化交流互鑒做出了積極貢獻。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我們真誠地歡迎每一位熱愛中國文化、有志于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事業的中外優秀學子前來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