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原工學院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的分數在340至452分,位次為15564至3083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0至452區(qū)間才能上中原工學院。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中原工學院
1、2022年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405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564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674名;
4、2022年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11名;
5、2021年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93名;
6、2020年青海考生上中原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83名;
二、中原工學院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原工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43 | 15405 | 省政府 |
2022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416 | 4411 | 省政府 |
2、2021年中原工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40 | 15564 | 省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410 | 4293 | 省政府 |
3、2020年中原工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60 | 13674 | 省政府 |
2020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452 | 3083 | 省政府 |
什么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高考志愿錄取狀態(tài)
1、自由可投(在架可投)
有些省份又叫做“在架可投”,指考生的檔案沒有被投出去或者被學校退檔的一種狀態(tài)。
2、正在投檔
代表省招辦正在將考生檔案投給相關院校,而“已經投檔”則代表學生的檔案已經被投進某高校,這也意味著考生越過了被高校錄取的第一道“門檻”。
3、院校在閱
表示高校已經接收到了考生的電子檔案,并正在審閱。需要注意的是,錄取狀態(tài)顯示“院校在閱”并不意味著考生將被錄取了,因為通常省招生投給高校的檔案數都是超過學校招生指標的,所以一般都會有少部分學生被學校閱檔后卻不錄取。
4、預退檔
如果錄取狀態(tài)是“預退檔”,那就說明考生將因為種種原因而被退檔,往往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錄取。不過,考生如果被退檔,高校都會注明退檔理由。
5、預錄取
表示考生將被某所高校錄取了,院校已通過網絡將擬錄取名單提交給省招辦。
6、錄取預審(錄取待審)
部分地區(qū)也叫“錄取待審”,代表省招生辦已經在網上錄檢審核完院校的擬錄取名單,但錄取名冊還未經省招辦審核簽字蓋章。
7、錄取
考生被院校錄取。
三、中原工學院最新介紹
中原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以電子信息和紡織服裝為特色優(yōu)勢,工、管、藝、理、文、經、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5年,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yè)部,1998年劃轉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學校設有紡織學院、能源與環(huán)境學院、機電學院、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等21個教學院(部),65個本科專業(yè),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1997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人,高級職稱教師615人,博士學位教師611人;國家級優(yōu)秀教師5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2人、省級優(yōu)秀教師8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6人,省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團隊17個。 學校擁有“智能與航空信息技術”和“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裝備”2個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涵蓋7個一級學科。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擁有8個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和2個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擁有河南省首批工業(yè)訓練中心和大學科技園。2018年獲批河南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聚焦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以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積極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2017年5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有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個專業(yè)通過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積極探索“以賽促學,以賽促能”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始終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十三五”期間,共獲得國際獎項48項,國家級獎項649項,省級以上獎項2970項。在2016-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本科,TOP300)中我校位列全國第135名。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保持在90%以上。 學校現有金剛石高效精密鋸切工具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網絡輿情監(jiān)測與智能分析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功能鹽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計算智能研究與應用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多模式圖像處理與智能分析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yè)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等52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獲批首批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多次獲評“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十強十快高校”。近十年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313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9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1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防重大專項子課題等11項,省部級項目93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91項,其中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河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675篇,出版著作1053部,獲授權發(fā)明專利1168件。2019、2020年連續(xù)兩年入校科研經費突破1億元。 學校先后與2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1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是河南最早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校之一,自2002年開始,先后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簽署聯合培養(yǎng)博士項目,與德國埃森經濟應用技術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簽署聯合培養(yǎng)碩士項目,與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合作舉辦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俄羅斯聯邦圣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制造大學合作設立中原工學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在泰國格樂大學設立海外分校——中原工學院軒轅學院。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聯合成立了“中愛軟件工程聯合研究院”。國際合作走上了“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fā)展的新道路。學校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是首屆河南省高校交通教育聯盟理事長單位,先后榮獲“河南省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先進集體”和“河南省引進外國人才和智力工作先進單位”。 多年來,學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學校黨委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學校“五好”黨組織、全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第二批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全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秀單位”稱號;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課程思政示范高校建設單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提出了“實現更名大學、獲得博士授權、建成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學”的“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多學科、國際化、高水平教學研究型特色骨干大學。 (2021年11月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