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忌辖鞴I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01至204分,位次為29089至1044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01至204區間才能上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青�?级嗌俜帜苌辖鞴I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青�?忌辖鞴I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829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089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940名;
4、2022年青海考生上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836名;
5、2021年青�?忌辖鞴I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857名;
6、2020年青�?忌辖鞴I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449名;
二、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 | 228 | 28829 | 省政府 |
2022 | 青海 | 文科 | �?� | 253 | 14836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223 | 29089 | 省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 | 249 | 14857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 | 201 | 24940 | 省政府 |
2020 | 青海 | 文科 | �?� | 204 | 10449 | 省政府 |
什么二本適合撿漏
適合撿漏的二本:沈陽工業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研究應用型大學,學校牢固樹立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創建國內一流本科教育。沈陽工業大學在廣西(本科二批,普通類)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393分。
容易撿漏的二本:重慶文理學院
位于重慶永川,是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適合壓線生的二本:井岡山大學
位于江西吉安,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高校。
最好的財經類大學排行榜
1、上海財經大學,全國排名第33名;
2、中央財經大學,全國排名第44名;
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國排名第47名;
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全國排名第66名;
5、西南財經大學,全國排名第72名;
6、東北財經大學,全國排名第84名;
7、江西財經大學,全國排名第118名;
8、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全國排名第133名;
9、浙江工商大學,全國排名第138名;
10、南京財經大學,全國排名第166名。
三、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1956年,是江西省教育廳直屬管理的公辦高校,江西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半個多世紀以來,學院立足能源不動搖,服務區域不間斷,獲得極高的社會美譽度。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江西省第一屆文明校園”、“江西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西省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優秀單位”、“江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100多項。 2013年,學院整體搬至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玉湖湖畔,南眺紅色安源,北鄰高鐵車站。新校園占地面積630余畝,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教學、生活設施完善,實驗、實訓設備一流。優美的校園環境、完善的生活設施、良好的學習氛圍、深厚的文化底蘊交相輝映,展現出無窮的魅力。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14000余人,設有能源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基礎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開設有35個高職專業,涵蓋機械、電子、建筑、管理、計算機等領域,其中光伏等3個專業為全國重點專業,數控技術等6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機電一體化為省級示范專業,會計、動漫設計等專業為學院優勢品牌專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教授48人、副教授10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江西省學科帶頭人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5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17人、江西省首席技師3人、“雙師型”教師204人。教師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的同時,尤其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力爭讓每位學生都練得一身“絕技”。 建校以來,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各類畢業生8萬多名,絕大多數已成為各條戰線和行業的骨干。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原黨委書記陳輝光,江西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曾頁九,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吳則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康忠佳等人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學院堅持“厚德、強技、求是、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要求與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相結合,采用“訂單式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校企互動項目導向”等一系列既能滿足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又能夠兼顧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從學校到企業、從學習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學院積極開展文明校園建設,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以教風、學風、校風建設為主線,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依托“校園文化藝術節”、“毛澤東誕辰紀念周”、“學生社團嘉年華”活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入開展“六大工程”(即黨團示范工程、紅色基因工程、傳統文化工程、素養拓展工程、愛心飛揚工程、公寓文化工程)建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積極踐行*核心價值觀。 學院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擁有輻射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網絡,每年與合作企業聯合舉辦招聘會,為學生和企業用戶提供面對面接觸的平臺。畢業生扎實的專業技能、過硬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發展潛質,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成就了學生高質量就業、高質量服務企業、高質量成就人生,畢業生就業率連續9年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