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甘肅農業大學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甘肅農業大學的分數在347至448分,位次為14793至327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7至448區間才能上甘肅農業大學。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甘肅農業大學
1、2022年青海考生上甘肅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93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甘肅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591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甘肅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02名;
4、2021年青海考生上甘肅農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622名;
5、2020年青海考生上甘肅農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74名;
二、甘肅農業大學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甘肅農業大學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47 | 14793 | 省政府 |
2、2021年甘肅農業大學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47 | 14591 | 省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405 | 4622 | 省政府 |
3、2020年甘肅農業大學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67 | 12802 | 省政府 |
2020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448 | 3274 | 省政府 |
什么是211和985
211工程,即在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大、層次高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時任*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先進水平的大學,985工程一期建設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實施。
女生軍校畢業后有哪些出路
1、部隊
可以說大部分軍校生畢業后都會繼續都會選擇留在部隊里,而且還會被分配到重點部隊。畢業后待遇還是很不錯的。
2、機關單位
當初女生能夠順利入學就說明他們的軍檢結果和政審結果都是不錯的,在經過幾年在軍校的學習和培訓,都會蛻變成更好的自己,機關單位是很多軍校生畢業后除了部隊之外最熱門的選擇。
3、科研單位
軍校對于女生考核如此嚴格,對于學術自然也不會輕視,和科研院所也有不少合作,很多熱愛科研的軍校生都希望能夠進入有關單位進入深度研究,以后也是學術咖一類的吧。
三、甘肅農業大學最新介紹
甘肅農業大學是農業農村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國家重點建設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于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1950年,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1958年,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并成立甘肅農業大學。 學校坐落在蘭州市安寧區,占地1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現設有23個學院(教學部),64個本科專業,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等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動物醫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生物技術等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和18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類別,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省部共建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以及各類研究中心(基地)44個。 學校有教職工1480人,其中專任教師1226人,有高級職稱人員589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人,國家“*”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國家突貢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農業部專家指導組成員2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0人;甘肅省領軍人才24人,甘肅省飛天學者23人,甘肅省科技功臣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3人,甘肅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8人,甘肅省隴原人才200人,甘肅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優秀專家等19人。 學校從195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國高校中首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7078人,碩士研究生2528人,博士研究生480人。至今,已為國家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13萬余人,涌現了首位華人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楊子恒,中國科學院院士尚永豐、陳化蘭,中國工程院院士南志標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十三五”以來,全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78項,到位總經費達5.09億元,有122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獎77項,授權專利876項,出版專著教材24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10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500余篇。目前,全校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00多項,在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旱作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節水農業、動物健康養殖、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先后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秘魯、加納、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6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學生聯合培養、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關系,與美國等國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與國際原子能、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等國際機構開展多項合作研究,設有校派訪問學者項目、學生赴美雙學位項目、留學甘農校長獎學金等項目,學校國際交流日趨活躍,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 在74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學校秉承“敦品勵學,篤志允能”的校訓,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幾代農大人弘揚“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甘農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甘肅和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為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數據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