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的分數在415至480分,位次為91213至2006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15至480區間才能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644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0059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213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062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8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748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8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682名;
二、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31 | 82644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67 | 20062 | 省政府 |
2、2021年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15 | 90059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80 | 20748 | 省政府 |
3、2020年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49 | 91213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80 | 22682 | 省政府 |
智能志愿填報網站-高考助手網志愿
高考助手網志愿擁有自己的開發團隊,實時為數據更新和技術做工作,區別于市面上其他的產品外包式的開發,一旦有數據更新或者網站使用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處理。高考助手網志愿網站包含教育部公布的所有大學的信息和1800多種本專科專業信息,以及我國職業分類大典內1838種職業信息。
高考助手網志愿除提供各類報考功能外,還可以在輸入高考分數后,自動測算在本省的位次,通過極差函數圖標的方式展示給用戶,同時標注了該分數在本省的排名百分比,便于同學和家長更清晰的認知自己的所屬排名。
高考助手網志愿符合考生所在省份填報規則的模擬填報系統,讓預熱填報更加方便和精準。高考助手網志愿防撞車功能實時監控各院校備選情況,讓填報更放心,讓考生與喜愛的大學更近一步。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選擇高考志愿時,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想學有所成,最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不然學起都沒有意思,也容易荒廢學習。
很多學子在選擇高考志愿時,還必須要考慮這個專業的未來前景,是否好就業,是否是熱門,未來是否有市場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進行綜合考慮后,才有可能選出最合適的專業。
考生在選擇高考志愿時,也必須要考慮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哦,畢竟大家都希望在學成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所有填報高考志愿時還是要綜合考慮未來的就業意愿。
志愿填報專業能不能多選
可以,一個學校是可以填報多個專業的志愿的。錄取時,學校會根據考生所填專業按順序錄取,不會對錄取有影響。
在填報志愿時,志愿填多少不重要,錄取才重要。盡量把靠近自己分數的專業放在最前面,這樣錄取時才會盡可能地獲取到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另外,除提前批次外,批次越靠后,錄取控制線會逐步降低,前一批次若不能錄取,后續批次還有錄取的機會。
三、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最新介紹
【歷史沿革】呼和浩特民族學院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本科院校,內蒙古自治區創辦最早的一所民族院校。學校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內蒙古蒙文�?茖W校和成立于1955年的內蒙古民族師范學校。2000年合并組建了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呼和浩特民族學院。201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評估。學校現已成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院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建高校。 【學科專業】學校設有17個二級學院,有數學、教育學2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2個國家民委重點建設學科�,F有42個本科專業、6個�?茖I,專業設置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新聞學、翻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水質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為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師范類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藝術等學科,形成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科學教育等特色鮮明的師范類本科專業體系。學�,F有14門自治區級一流課程、7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0門自治區在線開放課程。有2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7個教學實驗室、157個校外教學實習實訓基地、73個校外教育見習基地、1個勞動教育基地、8個校企合作基地。 【師資隊伍】全�,F有教職工623人,專任教師中博士103人,碩士學位以上學歷教師占75.38%,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42.33%,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9人。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人才團隊3個,自治區教學團隊8個,自治區高校創新培育團隊1個。入選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自治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自治區“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321人才工程”人選8人次,“四個一批”人才1人,自治區青年創新人才1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人才2人,自治區教學名師8人、教壇新秀7人,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領軍人才3人、骨干人才2人。有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委員1人。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人才培養】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225人,其中本科生9099人、專科生1126人。在校生中,蒙古族、回族、藏族等16個少數民族學生占67.2%,師范類學生占42.9%。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養人文與科學素養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專業能力突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師范生技能、體育競技、藝術表演和社會實踐等競賽活動中屢獲殊榮,考研人數和考研錄取率逐年增加。建校68年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4萬余名,為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教育科技振興、民族地區現代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科學研究】學�,F有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國家民委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少數民族語言中心蒙古語文研究基地等部委平臺7個;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內蒙古民委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內蒙古社會科學科普基地等自治區級平臺6個,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共建新時代內蒙古三少民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笆濉逼陂g,學校立項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77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16項。學報《蒙古學研究》是國家A級學術期刊,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學術期刊。 【社會服務】學校主動服務國家、自治區重大戰略需求,發揮民族學等人文學科優勢,設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先后獲批自治區民委和自治區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加強科研平臺建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理論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成立了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蒙古國研究中心”,主辦“民俗文化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民心相通”等學術會議,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完成了國家民委重點委托項目“內蒙古牧區精準脫貧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研究”和教育部民族教育中心“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異地就業創業,實現‘三區三州’扶貧攻堅達小康”等項目。提交多篇自治區“北疆智庫”智庫報告和咨詢報告。制定《信息處理傳統蒙古文排序》國家標準和《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 【校園文化】學校秉承“崇正、尚智、務本、傳承”的校訓,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系列活動,先后9次被國家和自治區評為“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和“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2020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六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稱號。學校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系列品牌活動。校園足球等是內蒙古自治區校園文化精品項目,學生男子足球隊5次獲得自治區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蟬聯兩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校園組季軍。校園烏蘭牧騎深入基層開展多場演出,傳遞黨的聲音。學校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自治區征兵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首批平安校園”“全區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合作交流】學校與蒙古國、俄羅斯、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匈牙利、泰國、英國、菲律賓等國家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高校和教育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與中央民族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建立對口支援關系,與南京工業大學和區內有關高校開展合作培養和交流。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華為云學院鯤鵬中心”,與中軟國際有限公司、達內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東方智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青島青軟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協同育人項目,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與蘇尼特左旗、烏拉特后旗、新巴爾虎右旗等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拓展辦學資源,推進全方位合作。 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區域高水平民族院校,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促進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