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贛南醫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的分數在448至463分,位次為81424至2795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8至463區間才能上贛南醫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贛南醫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5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954名;
2、2022年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243名;
3、2021年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5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807名;
4、2021年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8798名;
5、2020年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5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357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贛南醫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1424名;
二、贛南醫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贛南醫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513 | 27954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52 | 66243 | 省政府 |
2、2021年贛南醫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513 | 30807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48 | 68798 | 省政府 |
3、2020年贛南醫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538 | 32357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63 | 81424 | 省政府 |
300分能不能上專科軍校
300分不可以上專科軍校。300分基本不能上軍校。專科基本沒有軍校,其次軍校是提前批次錄取。高考分數都在211,985學校招生分數之上。一般一本線以上才有可能錄取。也有極少的二本軍校,但也需超過二本本科分數線,如果有強烈的軍旅情節,可以選擇定向士官學校。
軍校的錄取分數線頗高,對于學生的要求和審核也十分嚴格,沒有個500分以上很難報考,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被譽為“小軍校”的院校,學生300多分的成績就能錄取,中等考生可要多多留意。
有的學校被譽為“小軍校”,雖不是正式軍校,但卻培養軍隊所需人才,它就是定向培養士官的院校,屬于歸地方院校所屬,全國僅有47所院校。
哪些一本大學比較容易考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是*1960年確定的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家首批“985”和“211”重點建設的高校,實力與名氣不成比例,過了長江知名度嚴重不足。就是傳說中985的命211的分,專業合適的話報上就是撿到。
中國計量大學
中國計量大學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一所一本院校,是一所計量標準質量檢驗檢疫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普通高校。學校前身是1978年由國家計量總局創建的杭州計量學校,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中國計量學院,2017年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2017年成為省部共建大學。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現已成為在印刷與包裝、出版與傳播、設計與藝術三個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國內唯一專門為出版傳媒全產業鏈培養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譽為業界名校。
石河子大學
坐落于新疆石河子市的石河子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高校之一,目前學校有經濟、法、教育、文、歷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1大學科門類。或許是因為地處新疆過于偏遠的緣故,每年的報考人數有限,錄取分數線不高。石河子大學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一本大學里農學類專業排名靠前。。
煙臺大學
煙臺大學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單位,是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但學校在一本大學里知名度不高,甚至好多人不知道它是一本大學,導致報考人數少,在一本大學中每年的錄取分比較低的。
三、贛南醫學院最新介紹
贛南醫學院位于著名革命老區——江西省贛州市內,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醫學本科院校。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教授擔任名譽院長。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職業學校,1958年設置專科建制的贛南醫學專科學校,198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贛南醫學院,201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9年起與蘇州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學校占地總面積1872畝,設黃金、章貢2個校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94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133.4萬冊,電子藏書230.62萬冊。全日制在校生12925人。專任教師846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520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入選“贛鄱英才‘555’工程”7人,二級教授8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省雙千計劃、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省青年井岡學者、省主要學科帶頭人、省高校學科帶頭人、省模范教師、省教學名師等省級人才項目人選5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39人。有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1個,有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建設團隊5個。學校現有兼職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572人。 學校注重內涵提升,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醫學、理學、工學三大學科門類為主,促進醫工、醫理、醫文、醫管、醫法等學科交叉融合,辦學特色和優勢較為突出的江西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現有本科專業31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2個(臨床醫學和麻醉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臨床醫學、護理學),江西省一流本科專業8個(臨床醫學、應用心理學、藥學、護理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技術、預防醫學);有江西省一流學科1個(臨床醫學);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醫學技術、生物醫學工程),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臨床醫學、護理、公共衛生、應用心理、生物與醫藥);有教育部、衛生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等部級項目2項,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有省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省高校精品課程等省部級各類本科教學工程項目98項。 學校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有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有中央蘇區醫療衛生史與健康中國戰略研究中心、江西省腦血管藥理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醫用組織工程材料與生物制造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臺17個;有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家中醫藥資源研究分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贛南分中心各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市級科研平臺23個。直屬附屬醫院3所(第一附屬醫院為全國首批74家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之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學校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3年全國首批第13家通過教育部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認證,2018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9年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延長期認證,有效期延長至9年。截至2020年,學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15年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學校為區域衛生與健康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機制、流行特征、診療新技術、急救與術后管理、防治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新靶標,干細胞研究與臨床轉化,腸道炎癥和癌癥及代謝性疾病的免疫學機制,分子病理檢測技術,血管瘤及脈管畸形診療技術,泌尿外科微創技術,醫藥大數據,精準醫學研究,老年醫學與老年康復學,骨與關節退化性疾病,稀土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油茶醫藥保健及功能產品開發,贛南特色中草藥的研究與開發,中央蘇區醫療衛生史與健康中國戰略研究等領域形成了自身特色與優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論文在國際頂尖刊物《Cell》《European U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近年來承擔國家基金項目170余項。有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進步獎1項,省自然科學獎13項,省科技進步獎14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項,省創新爭先獎1項;授權專利191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169項。迄今,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各級衛生健康人才9萬余人,成為百姓的健康守護人,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初,積極響應號召,學校3個附屬醫院先后分6批次選派115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隨州抗擊疫情一線,為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學校是“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成立理事單位,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多渠道、多途徑培育和開展教育合作項目,積極開展了學分互認、學生交流、出國實習、出國訪學等各類師生海外交流項目。深化與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地區)的2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關系。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為美國林肯紀念大學臨床教學基地,學校在美國林肯紀念大學建立了師生培訓基地,與德國心臟中心(柏林)互為協作單位。2005年開始招收來華留學生,畢業生中85%獲得所在國執業資格,培養質量得到生源國的好評。2018年,學校培養的巴基斯坦籍留學生參加該國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達70%,遠超該國35%的平均通過率,其中1人名列全國第一。2007年開始向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和菲律賓等國家派遣留學生和畢業生。主辦了中德醫院管理論壇、國際血管瘤論壇、梅奧醫院管理論壇等項目。附屬醫院多名醫生赴突尼斯開展國際醫療援助,促進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 邁入新時代,學校將繼續弘揚“艱苦奮斗,科學求是”的辦學傳統,恪守“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訓精神,著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提升、學科建設、科技創新、校園環境改善”五大工程,為造就德技雙馨的良才,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科大學不懈奮斗! (數據截至2021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