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305至353分,位次為136964至7228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05至353區間才能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6964名;
4、2022年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497名;
5、2021年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2020年陜西考生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284名;
二、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2 | 陜西 | 文科 | 專科 | 305 | 78497 | 省政府 |
2、2021年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1 | 陜西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3、2020年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335 | 136964 | 省政府 |
2020 | 陜西 | 文科 | 專科 | 353 | 72284 | 省政府 |
有哪些公辦二本醫科大學吃香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類型 |
2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2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30 | 寧夏醫科大學 | 醫科 |
237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46 | 福建醫科大學 | 醫科 |
250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53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53 | 貴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256 | 湖北醫藥學院 | 醫科 |
256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68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68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醫科 |
273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73 | 海南醫學院 | 醫科 |
281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93 | 錦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293 | 徐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301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301 | 遵義醫科大學 | 醫科 |
319 | 西南醫科大學 | 醫科 |
323 | 濰坊醫學院 | 醫科 |
334 | 新鄉醫學院 | 醫科 |
334 | 云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340 | 廣東醫科大學 | 醫科 |
346 | 濱州醫學院 | 醫科 |
高考志愿退檔的原因是什么
1、政策性退檔
志愿填報的時候,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會規定提檔比例,一般為1:1.05或1:1.2,這就意味著實際提檔人數是超出招生計劃人數的。舉例來說,某高校招生計劃100人,投檔105人(投檔比例1:1.05),如果這105人在專業錄取的時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專業錄取條件,但是招生計劃只招100人,這時候排在后5位,分數較低的考生就有被退檔的風險,這種退檔就屬于政策性退檔。
2、不服從調劑退檔
不服從調劑被退檔,大多發生在高分考生身上,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非目標專業不報,選擇不服從調劑,風險極大,一旦所報專業名額已滿,又不服從調劑,就只能被退檔到下一批次,這也是為什么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分考生選擇復讀的原因。
3、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
這類原因被退檔是最為遺憾的,每年都會出現少數因為身高、視力等身體條件不達標的考生被退檔的情況,這是因為考生沒有仔細了解所報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盲目填報。
4、單科成績達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而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史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外語類專業,對外語筆試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單科成績達不到要求也會被退檔。
5、其他情況
在實際報考過程中,還要看院校《招生簡章》中是否還有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后才能與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還有的院校有面試要求等,這些情況如果填報時不了解清楚,很可能就會被退檔。
三、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1978年,2002年由湖北城市建設學校、湖北城鄉建設職工大學組建升格為高職專科院校,2005年湖北貿易科技學校整體并入,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建筑類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湖北建筑工程職教品牌院校、湖北省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湖北建設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中南建設職教聯盟牽頭單位。學校先后組建了“一校多企”模式的校企合作董事會、“多校多企”湖北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多校多企多集團”中南建設職教集團化辦學聯盟,實現校企融合平臺的逐漸升級。學校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形成了校企系統化合作態勢,成為國家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首批“1+X”證書試點學校。 學校地處湖北武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湯遜湖畔。學校致力創建“花園式學校”,校園環境滿園蒼翠、櫻白桃紅。 學校面向20個省市招生,目前在校生一萬兩千余名,設有建筑設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市政工程學院、信息與設備工程學院、建筑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工作部等9個教學單位,開設有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等45個高職專業,形成了以土建施工類為龍頭,建設類專業為主體,信息類、物流類等多專業交叉滲透,穩步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現有國家級骨干專業6個,央財支持專業2個,國家級生產型實訓基地3個,國家級雙師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省級重點專業(含示范專業、骨干專業、品牌專業、特色專業)23個,湖北建筑工程職教品牌專業群5個,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共享課程2門,省部級精品課程10余門,省級實訓基地(含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生產型實訓基地)7個。現有教職工508人,其中專任教師365人,副高以上職稱112人,省級專業團隊2個,省級(技能)名師21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省級勞模3人,省政府津貼專家2人。 學校始終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規范管理建機制,改革創新辦特色,提升內涵鑄品牌”的工作方針,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深入推進*新時代**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探索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積極推進學生體育、美育與勞動教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學校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職教20條”精神,大力推行“三教改革”,著力注重“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培訓,深入探索“1+X”證書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五年來,累計838人次在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獲獎,4名學生突出重圍進入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學校就業率連續位居全省前列,近五屆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增長。2020年,學校就業工作做法被省就業中心作為內部交流材料在全省高校交流。 學校始終堅持以“育人”,秉承“立德、尚能、篤學、創新”校訓,立足建筑類行業辦學實際,圍繞“魯班精神”“誠信文化”,著力營造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特色鮮明、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把“立德樹人”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形成了以中華文化、“三校”文化、專業文化、企業文化、校友文化、社團文化六大文化為主體的校園文化體系,努力做到貼近行業特點,素質教育職業化;貼近專業特色,校園文化多樣化。2020年,學校被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授予首屆“建設行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稱號。 學校社會服務與培訓成績明顯,廣泛開展各種線上線下培訓。2020年,學歷繼續教育在籍518人,組織非學歷培訓及考試42918人次,年培訓到賬額540.66萬元。學校持續開展駐村扶貧、教育扶貧、支教等工作,不斷推動扶貧脫貧工作取得新進展。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平安校園、檔案管理省特級、湖北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各種榮譽稱號。學校成立4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5萬余名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服務長江經濟帶和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前,學校正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不斷加強內部治理結構建設,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聚力提升協同創新社會服務功能,全力做好“雙高”建設和“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為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高水平特色高職院校不懈奮斗! 注:其中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