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北農業大學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河北農業大學的分數在400至438分,位次為95738至6879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0至438區間才能上河北農業大學。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河北農業大學
1、2022年陜西考生上河北農業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5738名;
2、2022年陜西考生上河北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8791名;
3、2021年陜西考生上河北農業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784名;
4、2021年陜西考生上河北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942名;
5、2020年陜西考生上河北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139名;
二、河北農業大學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北農業大學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00 | 95738 | 省政府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38 | 68791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北農業大學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25 | 71784 | 省政府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27 | 69942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北農業大學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38 | 71139 | 省政府 |
高考后考生可以通過高考升學網,免費查詢高考等效分、歷年高考位次、歷年高考一分一段表、歷年高考最低分、歷年高考招生計劃等數據
二本壓線生報考要注意什么
平行志愿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檔,但據有分數優勢的考生占滿了你所選擇的專業,你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必然會落到下一個批次的院校的行列。這點二批本科“壓線”考生要格外注意,從某種程度上說,獨立本科與普通類本科無論是在學費上還是辦學水平上都是有區別的。
從規避被退檔風險的角度考慮,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謹慎考慮,不要輕易填報“不服從”。實際上,即使填報服從志愿進入不理想的專業,以后仍有可能轉入較好的專業或通過研究生升學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競爭力。尤其是那些高考發揮不好卻很有潛力的考生,填報志愿時不妨考慮一下“轉專業”這一途徑。
三、河北農業大學最新介紹
河北農業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分別共建的省屬重點骨干大學,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河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于1902年,是我國最早實施高等農業教育的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先后經歷了直隸農務學堂、直隸高等農業學堂、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河北省立農學院、河北農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歷史時期。20世紀50年代,學校的森林系、畜牧獸醫系、農田水利系分別整建制參與組建了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武漢水利學院(現與武漢大學合并)。1995年與原河北林學院合并組建為新的河北農業大學。2000年原河北水產學校、原河北畜牧科技學校并入河北農業大學。 百年積淀,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堅持“農業教育非實習不能得真諦,非試驗不能探精微,實習試驗二者不可偏廢”的教學原則,秉承“崇德、務實、求是”的校訓,開創了享譽全國的“太行山道路”,培育了“艱苦奮斗、甘于奉獻、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太行山精神”,多次受到黨和國家的肯定與表彰,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先后培養畢業生40多萬名,涌現出了一批批興業英才、學術骨干、管理才俊,如董玉琛、劉旭、楊志峰、趙春江、郭子建等11名院士,塞罕壩優秀畢業生群體,君樂寶集團創始人魏立華,全球青年領袖石嫣等。 學校在保定市、滄州市渤海新區、秦皇島市、定州市四地有五個校區;校園占地2765畝,附屬實驗農場3600余畝,林場40000余畝,建筑面積124.1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8.55億元,固定資產24.10億元。 學校設有29個學院(部、系),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約32000人,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約3700人;在職教職工3118人,其中專任教師2017人;教授及相應職稱444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981人;博士生導師201人,碩士生導師907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等人才220人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人,*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全國模范教師4人,省級教學名師16人,省級優秀教師20人,省級模范教師4人。 學校學科專業以服務農業現代化的生物應用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設計與制造為優勢特色,“農學、工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具備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學科列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序列,3個學科列入河北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序列;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部級重點學科,4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16個河北省重點學科;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設有93個本科專業,其中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始終堅持實踐育人理念,全面實施“311”人才培養模式和學分制,率先在全國制定實施本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線圖。先后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9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9項;建設國家首批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6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24個。創新創業教育成效顯著,發起成立“河北省高校眾創空間聯盟”,獲批河北創業大學,學生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競賽中連獲佳績。 學校緊緊圍繞國家農業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在承擔科技創新項目數量、經費總量和獲獎等級、數量上一直名列省內高校前茅。擁有“省部共建華北作物改良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依托單位,建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基地、試驗站、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68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20名、省級62名。“十三五”以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1015項,到位科研經費8.12億元,審定新品種75個,專利915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1項,其中國家二等獎3項。 學校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成立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全力服務河北省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與保定市政府合作,按照“465”模式創建了“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受到省部領導充分肯定,入選了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并在全省推廣。與保定市、石家莊市、滄州市、邢臺市、長城汽車、君樂寶集團等廣泛開展校地、校企合作,在全省六大生態類型區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347個,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50個,區域綜合試驗站9個,現代農業教育科技創新示范基地41個,推廣新成果、新品種和新技術1000余項,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21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所國(境)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校際合作關系。與德國馬格德堡-施滕達爾學院合作舉辦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教育項目;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23所國外院校或機構開展了合作項目;與非洲科學院等8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關系;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新農科創新型人才培養專項”和“鄉村振興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專項”等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項目;建有河北省“外國院士工作站”和2個“河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3次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次被授予全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稱號;2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涌現出了得到**批示、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李保國,被譽為*核心價值觀生動詮釋的“果樹9301班”優秀畢業生群體等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