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招生和強基計劃哪個難一些呀
一,“強基計劃”并非自主招生“改頭換臉”
2020是強基計劃推出實施的第一年,很多人原先都還有些不了解,在理解上總是有意無意地將其與自主招生劃上等號,認為強基計劃是自主招生的一場改革。對此,從之前教育部發布的通知以及近期公布的招生簡章里可以很明確: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沒有任何繼承關系。教育部在推出強基計劃的時候,就非常明確地強調:強基計劃是著眼于國家急需緊缺的基礎學科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所以,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原先實施的高校自主招生,實際上就是個不同高考的招生方法,不管怎么改變,重心還是在招生上。學生憑借某項特長享受高校在高考分數上的較大優惠,但進入學校后,在學生的后續培養上,就和其他招生一樣了。很多考生會通過“突擊補習”,短時間內把自己包裝成某個領域的拔尖者,然后入學后還可以換專業,所以自主招生有“名校跳板”之稱。
二,“強基計劃”招生少,突出招生和培養連貫
但“強基計劃”就完全不同,招生專業僅僅限定在少量的基礎學科,并且“招生”和“入學培養”是連貫的,各高校簡章中都明確,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學校的考生,原則上不得調換專業,只能在自己選擇報考的學科上學習。比如說某學生是以物理特長入學的,原則上就不能在入學后轉到文學、法學、經濟學等其他專業學習。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都提出,要選拔在學科上有真天賦、真正執著于這些學科的興趣與志向的學生,然后在培養上加以“特殊化”,為國家基礎學科輸送人才。
比如清華大學提出,為落實強基計劃,由校長邱勇親自掛帥,新成立日新書院、致理書院、探微書院、未央書院、行健書院五大書院,其中日新書院負責基礎文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致理書院負責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探微、未央和行健三個書院則負責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分別對接化學生物學、數理基礎科學和理論與應用力學三個專業方向。
比如,上海交大提出將把強基計劃納入該校王牌培養模式“致遠書院”,為每一個強基計劃學生建立單獨的成長檔案;山東大學推出“3+1+X”模式進行本碩博銜接式培養;南京大學還明確承諾:每生一項目、一導師、一游學。
三,“強基計劃”更強化高考分數
相較于原先的自主招生,高校動不動就降低錄取分數五、六十分相比,“強基計劃”則明確為總成績的合成,高考分數不低于85%,學校評價不高于15%。高校開展的自主評價,最后都將折合為一個定量評價,然后和高考分數按比例相加,給出一個總成績,按照分數高低依次錄取。量化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中過大的自主裁量權得到較好解決。
四,強基計劃不適合多數高中生
因為“強基計劃”著眼培養頂尖的基礎學科人才,目前試點高校僅有36所A類“雙一流”高校,預計該計劃招生總量只以前的自主招生的四分之一左右。相比以前的自主招生,招生計劃大幅下降,報考門檻大幅提高,大多數高中生都不適合“強基計劃”。
一是高考分數要求更高。目前各高校在招生資格上,對于高考分數都是不低于第一批(一本)線的要求,但各高校還要根據在各地投放的自主招生計劃劃定入圍資格線,一般是以招生人數的3倍劃定入圍分數線,所以最后的各高校實際入圍高考分數線肯定是遠遠高于各地的一批線。
二是校測難度增加。相比以前自主招生更看重綜合素質,強基計劃則更重視具體學科的水平與潛力,而不是所謂的一句空話“綜合素質高”。從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校測是筆試+面試的模式。已有高校明確,筆試試題不會限于中學教學大綱。
然后在校測中,筆試成績的占比都超過50%,尤其是理工科專業筆試,占比還會更大。對于面試,各高校都表示將執行“雙隨機”(面試教師與考生隨機抽取,考題隨機抽取,以最大程度減少人為因素)+全程錄音錄像。
上海交通大學還表示,面試將采取 “三對一”兩輪面試模式。即,每三位專家一組,每次面試一名考生,時長約20分鐘,每名考生要經過兩組專家的面試。各位專家根據同一評分規則,對考生的表現進行客觀獨立打分,不給學生進行刻意排序。
還有些高校的招生簡章中還強調:面試中會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進行一些提問。嘿嘿,這就是說沒點真本事,靠突擊培訓、突擊包裝出來的“人才”,十有八九就得露餡。
2、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的區別
自主招生這個政策,在2020年(去年),國家就發布了通告稱,不再對學校組織自主招生考試。
自主招生并沒有限制學生的專業的,而強基計劃,面向了七個領域的人才,重點突出。
以前的自主招生,在高考成績上的要求,較強基計劃要低一些。
自主招生,高校考核內容有以下幾種,分別是專利,還有競賽證書、學生論文、等等,而強基計劃,要綜合考生的所有成績來評判,取消了上面幾種內容,不再降分錄取了。
高考成績在強基計劃里,比重很高,不低于85%。
有個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成功選上了強基計劃,到校后沒想到真的是小班教學。
是的,強基計劃的優勢真的很大:小班教學,導師制,還可能有保研、留學(是公派),甚至還提供學校的獎學金等等。對學生的發展特別有幫助的。
而以前的自主招生政策,就不具備這些優勢了。可以看出,從某個角度可以說,強基計劃,比自主招生,對優質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