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全國碘缺乏病日基本介紹
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也被稱作“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是為了提高國民對“碘缺乏病”危害的認識,促進國民身體健康而設立。
1993年9月國務院召開“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會議并提出:5月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借以加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防治碘缺乏病的認識。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國家設立五一長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長假里,不便于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經過衛生部與 碘缺乏病防治相關部委的協調,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為5月15日。
簡介
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缺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發生碘缺乏病,乃至殘疾。
我國是碘缺乏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涉及地域廣,威脅人口多,特別是對新婚育齡女、孕婦、嬰幼兒的危害更為突出。但現實生活中,人們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預防知識,因此普及防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是當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我國提出:5月15日為全國碘缺乏日,以此加大宣傳,提高人們對碘缺乏病的認識。
碘缺乏病
碘缺乏�。↖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簡稱IDD)是由于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糧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機體碘的攝 入不足而 導致的一系列損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種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個國家 中,至少有130個國家的10億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環境中。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八日,李鵬總理代表中國政府簽字承諾,2000年在中國實現消除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種 地方病。婦女在懷孕期間缺碘,會導致流產、早產、死產、胎兒先天畸形;兒童正在生長過程中一旦缺碘,則嚴重影響智力發育,即使輕微的缺碘,也會成為學習上的低能兒。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 導致人類智力損害的最主要原因,同時碘缺乏病直接引發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啞、呆、小)等,嚴重危害人們 身心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手抄報二:碘缺乏病防治日發展歷史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個國家共16億人生活在缺碘地區,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萬,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障礙12萬,地方性甲狀腺腫5.66億,克汀病人600萬以上,腦功能受損病人高達3億人。
碘缺乏病是一種世界性地方病,中國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原病區人口達4.25億,約占世界病區人口的40%,亞洲病區人口的60%。
中國仍有700萬地方性甲狀腺重病人和19萬克汀病人,14歲以下的智力殘疾兒童有539萬人。
中國現有智力殘疾人1017萬,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還將有數量相當可觀的智殘兒出生。
1990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兒童問題71國首腦會議”上,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及其《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要在2000年全球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李鵬委員長在任國務院總理時曾在文件上簽字、承諾。
中國政府對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視,在1991年羅馬召開的國際營養會議上鄭重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碘缺乏病的流行。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于1993年9月國務院在北京成功地召開了“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討論通過了《行動計劃綱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對我國進行支持和援助。為實現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3年9月國務院召開“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會議并提出:5月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借以加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防治碘缺乏病的認識。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國家設立五一長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每年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長假里,不便于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經過衛生部與碘缺乏病防治相關部委的協調,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為5月15日。
2015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2個“防治碘缺乏病日”。近年來監測發現,部分沿海地區及大城市出現合格碘鹽食用率下降、孕婦等重點人群碘營養偏低的情況。為加大科學補碘宣傳力度,引導群眾合理補碘,尤其是避免孕婦、胎兒和嬰幼兒等重點人群碘攝入不足,今年宣傳主題定為“科學補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