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紡織大學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的分數在515至539分,位次為83025至1282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15至539區間才能上武漢紡織大學。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武漢紡織大學
1、2022年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025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8327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692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985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28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武漢紡織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21名;
二、武漢紡織大學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紡織大學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515 | 83025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38 | 18985 | 省政府 |
2、2021年武漢紡織大學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536 | 68327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52 | 13328 | 省政府 |
3、2020年武漢紡織大學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546 | 65692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39 | 12821 | 省政府 |
軍校體檢什么時間
2023年軍校體檢時間還未確定,不同地區的軍校體檢時間不同,大多是從五月份開始,各單位組織自己的體檢工作,以各單位實際情況為準,通過后,各單位根據單位指標確定參考編號。
體檢按照《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軍后衛〔2016〕305號)執行。
體檢結論分為指揮專業合格、裝甲專業合格、空降專業合格、特種作戰專業合格、防化專業合格、醫療專業合格、油料專業合格、水面艦艇專業合格、潛艇專業合格、潛水專業合格、雷達專業合格、測繪專業合格、其他專業合格、不合格等14種。
高考志愿填報考生要做哪些準備
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所處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第五步:初選志愿。“初選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
第六步:模擬填報。高考志愿都是在網上填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逾期不予補報,所以提前模擬有備無患。
三、武漢紡織大學最新介紹
武漢紡織大學是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十大時裝名校。學校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照《武漢紡織大學章程》,開展自主辦學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學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訓,弘揚“自強不息、經天緯地”的大學精神,以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為戰略目標,堅持特色發展,實行開放辦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學校堅持“一元領先、多元并進、突出特色、協同發展”的學科建設思路,營建良好的學術生態。設有18個學院(部),涵蓋理、工、文、法、經、管、藝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建有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現代紡織技術”和“時尚創意文化”2個學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重點建設,紡織科學與工程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實施領軍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2000余人,專任教師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800余人,博士800余人。長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10余人,省級各類人才20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12人。學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擁有一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陽光學者”。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人才培養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完善“五育并舉”育人格局,構建“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大力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著力培養“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6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近年來,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持續完善學生指導和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成長環境,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近年來,獲“挑戰杯”全國二等獎2項和省級“優勝杯”;獲評全國“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優秀項目2項、團中央社會實踐先進個人2人;獲評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務隊”3個,“尋找中國的繡娘”榮獲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2名同學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3名同學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8名同學獲評“長江學子”。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畢業生已經和正在成為所在領域的骨干和中堅。 學校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主動服務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擁有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重點研究基地。相繼承擔國家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200余項,一批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紡織、印染、服裝和藝術設計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近年來,學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學校注重成果轉化,連續多年進入“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技術服務合同登記額居全省高校前列,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項目在10余個省份先后落地。 學校大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委托培養單位,是“歐洲紡織大學聯盟”第一個中國大陸成員。學校建有教育部首個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擁有湖北省第一個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校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本文化學園大學開展本科層次合作辦學項目,與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捷克等國有關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長期承辦由商務部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主辦的“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國際研修班,連續多年主辦和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面向未來,全體紡大人將以昂揚的姿態、開放的胸襟,全面開啟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新征程,為把學校建設成學術實力強、培養質量高、育人環境美、文化氛圍濃、辦學聲譽好的美好紡大而努力奮斗! (注:其中的數據截至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