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分數在400至443分,位次為202275至8012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0至443區間才能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1、2022年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2275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9137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4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9069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773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586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122名;
二、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410 | 202275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455 | 83773 | 省政府 |
2、2021年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400 | 199137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446 | 89586 | 省政府 |
3、2020年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408 | 199069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443 | 80122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高考平行志愿是高校招生錄取投檔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可以總結為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的多個院校仍有自然順序。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時,是按考生填報志愿時排列的院校自然順序依次進行的。
友情提示:若想知道更多平行志愿的內容和數據,可在訪問“高考助手網志愿”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適合女生報考的軍校有哪些
1.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該學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和軍事經濟學院合并而成的,據說當時是為了發展,跟上時代的趨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所陸軍勤務學校。女生可以報考財務管理專業、軍事會計專業。
2、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通常情況下,要進入軍事醫學大學是相當困難的。但是,軍事醫學大學的許多職業還是非常好的,被錄取的女生不用擔心工作問題。女生可以申請的一些專業有: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藥物制備、牙科和護理等。
3、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這所軍校的聲譽非常好,大多數已經畢業的學生對學校的評價非常高。這是一所值得就讀的軍校,但女學生較少,所以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再報考。女生可以申請的專業有:軍事光電工程、通信工程和航天測量工程。
三、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最新介紹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公辦全日制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學校,于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創建。學校是貴州省高水平高職學校立項建設單位、貴州省優質高職院校、貴州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省文明校園、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學校。學校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中連續榮獲優秀等次。辦學60余年來,共培養學生7萬余人。 一、校區概況 學校坐落于遵義市新蒲新區大學城,總投資23億元,占地面積1290畝,建筑面積59.79萬平方米。學校建筑突出紅色文化元素,兼具黔北民居風格,系部樓宇文化各具專業特色,醫學人文氛圍濃厚。 二、專業建設 學校設有6個系2個教學部(院)、26個專業(含專業方向),其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為國控專業。護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為國家財政部支持建設的重點專業,藥學專業是中央財政以獎代補重點建設專業,中醫專業獲批貴州省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臨床系獲批省級校企共建基地。獲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立項3個。獲省級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項目20項(含貴州省優質高職院校)、興黔富民行動計劃項目4項(含貴州省高水平高職學校),有省級骨干專業4個,有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省級開放實訓基地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和標準化教研室50個。 三、人才培養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萬余人。學校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均為第一志愿。普通高考文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和專升本錄取人數在全省高職高專院校中均排位第一。新生報到率名列全省高職高專院校前茅,畢業生就業率、護理執業資格考試、公共營養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均在95%以上。 四、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07人,生師比為15.84:1。博士研究生20人,碩士研究生334人,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39.03%;正高職稱98人,副高職稱38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3.25%。兼任教師152人,占專任教師比例16.76%。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有省管專家2人,市管專家2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職教名師3名,省級大師工作室2個,黔匠工坊1個。貴州省“十、百、千”層次創新人才11人,全國中醫藥創新人才骨干1人;省、市級名老中醫14人,市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11名。獲評全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優秀單位。聘請了全國政協常委、國際核能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原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鄉村醫師分會會長鞏西啟教授,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醫共體分會主任委員尹嶺教授等專家為學校榮譽教授,指導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 五、科研與社會服務 學校有省級中醫健康服務開放實訓基地、省級中醫臨床技能實訓基地(校企共建項目)、省級資質法醫司法鑒定所、省級實驗用兔養殖基地、貴州省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等科教研與社會服務基地9個。學校是貴州省職業教育服務產業鏈中“健康醫藥”牽頭院校和“健康醫養”參建院校。五年來,累計獲批國家級和省市級縱向科研項目129項、橫向科研項目16項;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國際合作二等獎1項、貴州省醫學會科技進步獎1項、貴州省護理學會科技獎1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57篇,獲國家專利14項,制定標準32項。有較為完善的中醫、中藥、生物醫學科研平臺。 六、校園文化 依托遵義紅色文化資源,結合醫學生專業特色,從“紅醫鑄魂、大醫精誠、仁醫載德、匠醫傳承、尚醫篤行”五個方面,精心打造“杏林紅”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實現“理想信念、專業技術、職業道德、薪火相傳和實踐服務”五項目標。建成了校史館、中藥標本館、生命科技館、中醫文化館。學校是遵義市遺體器官捐獻接收站。每年近300名學生獲得遵義市無償獻血公益獎學金,學校被授予“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遵義市無償獻血先進單位”。在省市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節中成績優異,榮獲貴州省校園文化活動一、二等獎多項。申報組建國家級志愿服務團隊2個、省級志愿服務團隊11個、校級重點志愿服務團隊2個。 七、對外交流 學校與貴州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遵義師范學院聯合開展本科教育。與國(境)外醫藥類院校及企業開放、交流與合作緊密,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加大教育對外開放辦學力度,與日本、老撾、泰國相關院校及企業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師赴美國、烏茲別克斯坦、坦桑尼亞等國進行研修、訪學。2020年,獲批國際學生招生資格。承接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健康醫學院對我校的幫扶,在師資、科研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八、校企合作與校院合作 學校現有直屬附院3所、非直屬附院3所、教學醫院7所,校院(企)合作教學實習基地180余家。與廣東小奇靈藥業、杭州貝康健康科技集團、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江津區中醫院、貴州一樹藥業、貴州百靈制藥等合作開展定制培養班,探索多種合作育人模式。與遵義市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合作建成了混合所有制康養護項目——益養苑。 根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和高教強省發展戰略與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高職院校競爭力排行榜,學校在全國1400余所高職高專中排名第376位、在全國100余所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中排名第21位,在貴州高職高專院校排名第5位,醫學類排名第1位。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圍繞“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根據“健康貴州”的戰略規劃,抓住我省“大健康、大醫藥”的發展機遇,繼續優化專業設置,走產學研融合發展之路,不斷提升內涵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資料匯總:黨政辦公室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