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貴州商學院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的分數在461至504分,位次為150855至3048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1至504區間才能上貴州商學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貴州商學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5145名;
2、2022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837名;
3、2021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5582名;
4、2020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2247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5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392名;
6、2021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451名;
7、2020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261名;
8、2020年四川考生上貴州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486名;
二、貴州商學院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貴州商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61 | 145145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1 | 132837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4 | 41948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3 | 34837 | 省政府 |
2、2021年貴州商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62 | 145582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6 | 130507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3 | 43392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2 | 36451 | 省政府 |
3、2020年貴州商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63 | 150855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1 | 142247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66 | 60261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4 | 30486 | 省政府 |
公辦二本和民辦二本的區別
民辦二本和公辦二本的區別主要有:收費標準不同、住宿費和住宿條件不同、本科所屬的頭銜不同、找工作時畢業證的認可度不同、師資力量不同、保研考研率不同、辦學形式不同、被合并幾率不同、抗風險能力不同等等。
公辦二本和民辦二本雖然都是二本院校,但是在收費上卻有著很大差距,公辦二本是國家創辦院校,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學費比較低,在大多數家庭的承受范圍內,學生在校期間也會獲得一些補助。
高考專科志愿填報技巧
1、密切關注,抓緊填報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時間比較短,為12小時,專科考生和家長要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各批次填報征集志愿的時間,和剩余計劃的信息。
2、量力而行,服從調劑
考生還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學校”,往往更是搶手,如果分數不占優勢,也很難被錄取。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專業的冷熱搭配,不要只關注“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應“冷熱”結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錄取機會。
3、對比高校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
在專科填報志愿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補錄機會,誤了學業。
三、貴州商學院最新介紹
貴州商學院沿于1947年的“貴陽市尚信高級會計職業學校”,是貴州商科教育的發祥地。1952年,貴州省教育廳決定將貴陽市尚信高級會計職業學校和建中會計訓練班、求是會計補習班、知新會計補習班三所私立會計教育機構接收組建為“貴州省貿易中等技術學校”;1961年與貴州省糧食學校合并成立“貴州省商業學校”;1987年升格為“貴州商業專科學校”;1993年更名為“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貴州商學院”,同年招收首屆本科生;2018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學校由省商務廳劃轉省教育廳管理,并確定辦學規模為12000人;2019年,學校順利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評估。學校現有在校生1012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851人,專科生111人,高等教育成人本專科學生158人。升本后,學校被列為貴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單位,學校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學校以商為名、因商而建、依商而興,始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建校以來,秉承“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校訓,歷經艱辛,四易校址,六度更名,一代代貴商人不忘初心、艱苦奮斗、勇擔使命。新中國成立后,立足貴州,培養了一批批服務*建設的商科技術人才;改革開放后,以市場為導向,求真務實,培養了一批批服務貴州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進入21世紀,探索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砥礪深耕,培養了一批批扎根貴州大地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升本后,深化產學合作,強化協同育人,不斷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展。74年的辦學歷程,歷經中專、大專及本科辦學三個階段,積累了一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培養了8萬多商科英才,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舉辦本科教育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學校黨委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堅定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服務地方經濟與行業發展,構建并逐步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推進教學規范化建設,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校訓,堅定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以建設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統籌學校發展全局,面向現代服務業和商業數字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明思路、補短板、強弱項,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專業基礎實、實踐能力強,具備商業頭腦、創造活力、擔當精神、實干作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坐落于貴陽市白云區麥架河畔,基本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紅色文化濃郁、功能設施齊備的校園。學校總占地面積978畝,總規劃建筑面積32.84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已建成21.29萬平方米,正在按省發改委的批復推進校園二期工程建設,項目規模11.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585.42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08.14萬冊。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滿足人才培養的基本需要。 學校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基本適應本科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57人、外聘教師102人,生師比為19.66∶1。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19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2.0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369人,占比為80.74%;“雙師雙能型”教師129人,占比為28.23%。獲貴州省“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貴州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1人,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貴州省“三八紅旗手”稱號1人,貴州省教育廳通報表彰“全省教育系統表現突出教師”4人,校級優秀教師35人;22人次在全國和省級教學競賽中獲獎;有省級一流師資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3人。 學校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設有11個教學單位,面向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本科生。開設有28個本科專業(含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下同),涵蓋管理學、經濟學、工學、藝術學4個學科門類。現有貴州省一流本科專業4個,其中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20—2021)》中排名全國第13位。現有國家級就業創業“金課”1門,省級一流課程4門。學校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獲批教育部新工科建設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9項,省級教改項目35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勵5項。 學校招生“進口旺”、就業“出口暢”。2018年以來,學校在省內的文、理科錄取分數平均高出省控線36.5分、44.0分,在省外的錄取最低分文史、理工平均超出省外二本分數線40.0分和58.0分,新生年均報到率為96.52%。2019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2.93%;受疫情影響,2020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5.87%,2021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0.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立項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國家級61項、省級155項,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699項。2019年6月28日,《貴州日報》對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商科人才培養、學生就業創業等進行了專題報道。 學校強化科研意識,服務能力逐步提高。近五年來,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項,省重大調研課題1項,其他省級科研項目51項、廳級項目165項。主動對接地方政府、行業和企業需求,承擔橫向課題29項。《精準鎖定組織方式持續激發貴州農村產業革命強大效能》《關于“十四五”時期貴州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的建議》獲得時任省委書記孫志剛的肯定性批示。獲得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學校作為貴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現代商貿物流人才基地)和第四批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依托學校辦學資源,組織舉辦、承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共計培訓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2 000余人次,充分發揮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能。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學習借鑒先進辦學理念,強化交流合作。與澳大利亞悉尼國際管理學院合作舉辦會展經濟與管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瑞士西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21所國內外高校簽訂合作備忘錄。舉辦本科教育以來,共選派30名交換生出國(境)交換學習,組織管理干部和教師22批次59人赴國(境)外進行交流考察,涵蓋美國、英國、愛爾蘭、瑞士、德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接待美國蒙賽羅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國際管理學院等11批次國外高校代表團來校交流訪問。 數據統計時間截止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