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一)
目前許多企業內部控制比較薄弱.內控功效表現紊亂、機制失衡,從而引發的經濟犯罪和經營失誤屢見不鮮。經過歸納總結,企業內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控制環境薄弱
1、對內控認識不足,意識薄弱
企業對內控的認識還停留在內部牽制階段,或簡單理解為內控僅是指內部會計控制。理解不到位,執行制度也成為做表面文章,形成一支筆或一言堂。
2、制度不健全。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
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3、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內控組織形同虛設
我國許多企業雖然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審計委員會等,但在實際工作中,董事會的監控作用得不到應有的體現,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公司總經理往往兼任董事長或董事會董事,審監會往往與審計監察部屬一套人馬。由于組織結構的不健全,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4、企業文化建設不夠重視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企業可以通過應用企業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喚醒員工的主題意識,只有領導足夠重視,身體力行,內控才真正能成為全員參與、全員控制的行為。
(二)風險意識不強
環境控制和風險控制,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經營管理會面臨各方面的經營風險,如籌資風險、投資風險、擔保風險、信用風險等,然而,從我國企業的現狀來看,部分企業對所面臨的風險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更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三)內部監督缺乏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切實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整個內部控制的過程必須實施必要的監督,并通過監督活動在必要時加以修正。目前我國由于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問題,內部控制的監督很薄弱,內部審計機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四)信息不通暢。
企業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業員工對此一無所知。員工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門,使一些業務出現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指責,最后不了了之。
(五)考核企業干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對企業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以目標利潤完成情況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其他相關指標的綜合考察。有些企業領導為在任期內出“成績”.便指使財會人員弄虛作假;還有些業務主管部門.為了加快本系統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下迭一些脫離實際的經濟增長考核指標,而部分企業領導者為討好主管部門.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等手段來“實現”上級主管部門下迭的有關指標。
(六)、費用支出失控
如某些企業為了搞活經濟.允許部門經理開支一定比例的業務費用,但對這部分費用的適用范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導致部門經理大手大腳,揮霍浪費,使本來微利的企業出現虧損。本來虧損的企業雪上加霜。縱觀目前企業內控出現的種種問題和成因。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企業的長期健康有序生長離不開企業內部控制的制訂與實施,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保個方面,只要存在企業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二)
一、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現狀
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內部控制規范適用范圍雖然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在內,但主要在企業單位實行,卻沒有關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度詳細解釋,而且行政事業單位控制的理論研究也比較少。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控意識不足,內控制度弱化,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缺乏積極性、主動性;
2、會計基礎工作較為薄弱,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有的單位會計人員是一崗多職,崗位之間沒有起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作用;
3、監督考核機制不到位,內審機構大多與會計部門平行,依附于執行機構,權威性和獨立性不夠;
4、忽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考核掛鉤的監督機制,形成重考核,輕內部會計控制的現象;
5、內部控制環境受其上級部門影響比較大。
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三)
內部控制是企業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建立并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所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當前的重要任務,也成為我國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同時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一、現代企業中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是有助管理層改善經營方式實現經營目標,二是保護企業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或損害,三是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合法性。由此可見,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然而,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卻不盡人意,為此,本文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拋磚引玉,引起讀者共鳴,為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添磚添瓦。
二、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具體地說,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內部控制制度墨守成規
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中普遍存在著墨守成規形式主義傾向,一是千篇一律,表現在內部控制的文本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相互拷貝,一套文本可以供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使用,內部控制文本完全沒有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制訂。二是一成不變,不少企業的內部控制文本一旦形成后,很少修改,事實上,企業的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企業的內部條件也在不斷更新,固定模式的內部控制文本將使它失去了活力,也使內部控制達不到應有的目的。
2.授權、執行、記錄、檢查之間存在兼容現象
內部控制的一個基本要求是相互制約,要做到這點要求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和記錄人員之間要相互分離,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多數企業沒有很好地做到分離制約,使內部控制虛置,造成企業競爭力下降,經濟效益下滑。
3.內部控制執行乏力
有些企業雖然有一套內部控制的措施、方法和程序,但在具體執行落實過程中卻大打折扣,有的企業沒有執行機構、有的企業沒有執行人員、有的企業沒有制定內部控制標準、有的企業沒有進行內部審計或沒有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有的企業在執行過程中“暗箱操作”、有的企業在執行中受到管理者的不正當干擾,如此等等使內部控制走過場。
4.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相對滯后
任何一項控制活動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中,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執行。目前,不少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不盡如人意,例如:有的企業管理觀念陳舊,把人看為企業的附屬物,對人的管理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管、卡、壓,限制了人積極性的發揮,影響到員工的控制意識和實施、執行的自覺性;有的企業基礎工作薄弱,定額資料不全,使內部控制的執行帶來困難,有的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地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就是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事實上,內部控制不等同于內部牽制或內部監督,內部控制要把企業當時取得的業績同企業預計的目標相比較,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找出改進的措施,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三、對策
要使內部控制達到它的目的,要克服我國企業目前存在的內部控制的種種不足,關鍵在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必須有所創新、不斷完善,為此,應進行如下幾項工作:
1.內部控制制度應不斷推陳出新
內部控制制度不是手冊、文件的簡單組合,而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內部控制本身是一種動態行為,它必然受到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要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須不斷地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創新,使之不斷完善,真正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此可以從下述方面入手:(1)內部控制制度應適應企業內部因素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隨著企業內部條件的變化,內部控制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會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如體系的不夠健全、內容不夠完備、可操作性不強、滯后明顯等,對此,應當對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修正。修正進要充分考慮企業當前發展的實際,比如:企業的規模、性質、生產工藝過程、管理模式等,建立一套新的內部控制制度。(2)內部控制制度應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家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要求企業必須從內部控制制度上進行創新,以防止由于環境變化而影響內部控制的實施,通過定期和不定期調整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有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在進行內部控制制度調整過程中,一方面要刪去不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條款;另一方面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增加新的內容。
2.強化企業的內部牽制
內部牽制是分離制約的需要,是實現內部控制目的的必然要求,強化內部牽制要做到:(1)對一項具體業務進行分工時,不能由一個部門或一個人完成一項業務的全過程,而必須有其他部門或人員參與,并且與之銜接的部門或人員能自動地對前面已完成的工作進行正確性檢查,它由適當授權、不相容工作的責任分工、憑證和記錄、接近控制、獨立檢查等環節組成,如會計信息政策歸類過程中,除了制單外必須有復核并由財會主管審批;又如現金流轉業務中,現金收支的審批、印鑒的保管、記賬等業務應分工管理,相互牽制。(2)在內部牽制中必須采取工作輪換制,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牽制效果。工作輪換是根據不同崗位在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程度明確規定并嚴格控制每一員工在某個崗位、在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程度,明確規定并嚴格控制每一員工在某個崗位的履職時間,對關鍵崗位應頻繁輪換,從輪換中暴露出存在的問題,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以便采取措施克服。(3)內部牽制既包括相關部門之間的牽制,也包括上、下級之間的牽制。 3.加強內部控制的執行和落實
為發揮內部控制應有的作用,應當加強內部控制的執行和落實,為此,除了企業應設置內部控制執行機構、配備足夠的執行人員,提高管理者素質,以克服“暗箱操作”和不正當干擾外,還要著重進行如下工作:(1)制訂和完善內部控制標準,正確記錄經濟業務執行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實績與標準目標進行比較,借以發現差異并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以及各種因素對差異的影響程度,提出糾正措施予以補救,從而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2)要特別關注重要的控制程序的執行。如:核對會計記錄數字的準確性、保存調節表、日常編報資料和試算表、核對預算及執行結果等。(3)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切實加強考核、監督機制,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此外,還要將內審人員從會計、財務人員中分離出來,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內審人員的作用,監督企業朝著合理、合法的良性軌道發展。
4.建立良好的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
要切實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應當特別注意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建設:(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人是觀念創新的根本的靈魂,企業制定經營目標、設置核對機制,都必須依靠人的創造性工作,強調以人為本,要求企業內部控制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依靠人的創造性工作,強調以人為本,要求企業內部控制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道德水準和法規意識,充分發揮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內部控制的最佳效果。(2)加強企業的基礎工作。只有完善和健全的基礎工作,才能提供歷年來完整、準確的各項定額資料,以制定好的、合理的內部控制標準,滿足內部控制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電子商務的出現,企業的定額資料不僅項目越來越多,而且還出現了實時業務,因此,企業應及時采用信息技術,利用網絡技術來改進和強化企業的基礎工作。(3)提高管理者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內部控制成敗的關鍵是管理者的內部控制意識和行為。一個管理者如果對內部控制的意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就能自覺地維護內部控制的分離和制約,自覺地支持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執行,自覺地強化溝通和管理交流,減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隔閡,形成強大的企業合力,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