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天津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桂林學院在天津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天津考生上桂林學院的分數在465至480分,位次為41842至3791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天津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5至480區間才能上桂林學院。
一、天津考多少分能上桂林學院
1、2022年天津考生上桂林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842名;
2、2022年天津考生上桂林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682名;
3、2021年天津考生上桂林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708名;
4、2021年天津考生上桂林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910名;
5、2020年天津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7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982名;
6、2020年天津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8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233名;
二、桂林學院在天津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桂林學院在天津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天津 | 綜合 | 不限 | 本科B | 465 | 41842 | 省教育廳 |
2022 | 天津 | 綜合 | 物 | 本科B | 471 | 40682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桂林學院在天津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天津 | 綜合 | 物 | 本科B | 475 | 38708 | 省教育廳 |
2021 | 天津 | 綜合 | 不限 | 本科B | 479 | 37910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桂林學院在天津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天津 | 綜合 | 物 | 本科B | 476 | 40982 | 省教育廳 |
2020 | 天津 | 綜合 | 不限 | 本科B | 480 | 40233 | 省教育廳 |
高考錄取結果查詢方法是什么
一、直接到你當地的教育局服務大廳查詢,全省任一地縣教育局招生辦公室均可查詢。查詢的時候帶上高考準考證和自己的身份證。
二、可登錄各省考試院官方網站錄取查詢系統,查看本人檔案的運行狀態。
三、考生可以通過高校網站來查詢你的錄取情況。一般檔案狀態顯示為“錄取”后、高校錄取手續辦理完畢,才可能查到錄取結果。
四、通過考試院官方的軟件進行查詢。還有很多考試院為方便考生使用手機查詢高考相關信息開發了相關軟件,會提供各種高考相關資訊,并也提供高考錄取結果查詢,考生可以下載查詢。
五、直接撥打電話查詢。基本上每個省市都會提電話的查詢辦法,是一個傳統的查詢錄取結果的方法。
退檔有什么影響
不能。退檔后不能被后面的志愿學校錄取,只能參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和下一個批次的錄取。不能錄取的原因:平行志愿下,檔案被前面的院校提取后,又被退檔,那么,就沒有機會再被平行志愿本批次的其他志愿院校提檔。因為平行志愿實行的是一輪投檔,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被退檔,只能加入征集志愿或下一個批次了。
填報志愿: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各個院校的往年錄取情況,尤其是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對于已經填報完志愿的同學來說,不要過分擔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另外,可以多留意高校的征集志愿,每年都有部分高校出現補錄機會。
征集志愿:某一批次錄取結束后,針對有些高校沒有招滿人的情況,省里公布補錄的分數線(降分幅度看缺額情況),并公布缺額的學校、專業、人數,供那些還未被錄取的、上了補錄線和要求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愿選擇是否重新填報志愿,參加補錄取的做法。
三、桂林學院最新介紹
桂林學院:全力打造校市雙向賦能新典范的國有民辦城市型大學 桂林學院〔Guilin University,代碼:13641〕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主管、桂林新城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系廣西師范大學與相關社會投資方于2001年5月合作創辦的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2004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取得“獨立學院”辦學資格。2021年5月,教育部致函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獨立設置并更名為桂林學院。 ——宗旨定位清晰明確。桂林學院高舉*新時代**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向學、向善,自律、自強”校訓精神和“至善”辦學理念,立足“兩型”(教學型、應用型)、“兩性”(地方性、綜合性)和“一化”(國際化)發展定位,堅定“規范高效、特色鮮明、質量與就業雙優的國有民辦城市大學”發展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寬厚、具有“至善”品格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位置優越環境優雅。桂林學院地處“山水甲天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坐落在全球十五條最美河流之一的漓江之畔。東臨桂林市雁山區中心環線大道,交通便捷通暢。東向與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隔路“門當戶對”,近鄰雁山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桂林植物園、號稱“桂林佳境、一園看盡”的雁山園,以及桂林融創國際旅游度假區。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間有“育善林”曲徑通幽、松香四溢、竹韻裊裊。先后被評為“廣西安全文明校園”“廣西衛生優秀學校”。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桂林學院占地面積830多畝,校舍總建筑面積20多萬平方米,擁有功能齊全的教學區、行政區、學生公寓區、教師公寓區、體育運動區及“至善”“弘善”“樂善”三大廣場,建有各類實驗實訓室80多間、多媒體教室近100間和多功能“至善講堂”和“弘善講堂”。連廊式教學樓群“至善樓”一次可容納近萬人上課,服務外包的“樂善食府”被評為“廣西高校標準化學生食堂”,公寓式學生寢室定時供應熱水并全部安裝了空調、洗衣機。校園網絡實現全覆蓋。 ——師資滿足教學需求。桂林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語言文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商貿與法律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理工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實行教職工全員勞動合同制。現有專任教師710余人,其中自有教師45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為31%,博士、碩士占比為71%。自有教師中,有博士、碩士生導師12人,廣西高校卓越學者1人、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中青年骨干教師6人、桂林市會計拔尖人才1人。 ——教學水平穩健提升。桂林學院開設本科專業50個,涵蓋文、教、藝、經、管、法、理、工等學科門類,在校生12630多人。建有廣西民辦高校重點建設專業8個、廣西高校特色專業2個、廣西高校轉型試點專業群1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2個和一流本科建設課程5門。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4項;廣西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3項。成功承辦全國獨立學院協作會2017年年會、廣西高校第三屆千里杯足球聯賽和廣西高校第18屆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 ——產教融合扎實推進。桂林學院大力推進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路徑的轉型發展,按照“以共建為基礎,以共育為支撐,以共管為保障,以共贏為目標”的原則,與浙江名淘集團、廣州粵嵌集團、東軟集團、中軟國際等全國知名企業共建了“名淘電商學院”“粵嵌電子工程學院”“東軟軟件學院”“中軟國際大數據學院”等一批產業學院,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成效顯著,2018-2020年連續三年蟬聯“廣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稱號。 ——至善文化氛圍濃厚。“至善”作為辦學理念,既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能力;她昭示著桂林學院著力倡導的大學文化及精神建設,本質上就是全校師生員工以校訓為引領,持續涵養善德、崇尚美好、追求卓越,最終實現境界達成與能力提升的過程。學校建立健全“一日一善行,一周一善揚,一月一善評和一年一善集”工作機制,形成了濃厚的“至善”文化氛圍,榮獲“2019年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文化建設獎”和“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 ——學生獎助體系健全。桂林學院構建了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等為主要渠道,以學生勤工助學、各類專項助學金及由杰出校友、共建企業及社會各界設立的獎學金等為重要途徑的獎助體系。完善的“獎、評、助、貸、勤、補、免、減”學生資助和評優評先政策,對品學兼優和在不同領域成績突出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對家庭困難學生給予專項助學金,對優秀退役大學生給予學費減免,對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等,使學生優有所“獎”、困有所“助”。 ——辦學贏得廣泛認可。桂林學院于2012年新增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20年來,先后斬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文化建設獎、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廣西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并記集體二等功、廣西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廣西高等學校安全文明校園、廣西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廣西衛生優秀學校、廣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廣西優秀民辦高等學校等一系列榮譽和獎項。 ——同行有你未來可期。名城孕育名校,名校滋潤名城。著眼未來,桂林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將以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貫徹落實民辦教育新法新政精神為己任,對標教育部致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轉設為桂林學院的函》的部署要求,根植八桂大地辦學,加快建設成為桂林市人民滿意的創新大學、開放大學、窗口大學,為早日實現“全力打造校市雙向賦能新典范的國有民辦城市型大學”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2021年9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