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并“五險一金”。那么最新的五險一金政策是怎么樣的呢?為大家講解如下,歡迎查看!
企業社保費率有可能在下降2%的基礎上繼續下調。根據“十三五”規劃建議,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合并,將“五險一金”精簡為“四險一金”。
中國社保體系主要由“五險一金”組成。其中,養老保險總費率28%(單位繳費20%、個人繳費8%)、醫療保險8%(單位繳費6%、個人繳費2%)、失業保險費率2%(單位、個人比例各省自定),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單位繳費個人不繳,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為0.75%,生育保險的平均費率為不超過0.5%。住房公積金最高限是24%(個人、企業各繳費12%)。
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五險”的總費率已達到企業工資總額的39.25%。其中,企業負擔為28.25%,個人負擔為11%,企業社保負擔非常沉重。
“大家普遍反映保險費率過高,在世界上排第13位,企業和個人都覺得負擔較重。三中全會也明確要求要降低社會保險費。”中財辦相關人士曾表示,未來將會適當地降低社會保險費率。
目前中國養老金的繳費比例遠遠高于周邊國家,企業最迫切的呼聲就是盡快降低養老金費率。“前不久,多個研究機構對降低社保繳費比例進行了探討。”
一位參與調研會議的人士透露,“會議最主要的內容是明確了要降低社保繳費比例,但沒形成決議。還沒有定具體的繳費比例降低的程度,時間點也沒有定。”
曾有測算結果表明,以一名30歲且月薪為6000元的職工為例,其每月單位和個人繳費金額為2700多元,1年約為3.3萬元。即便不考慮這名職工今后的工資增長問題,只要大約30年,到他60歲退休時,其單位與個人的總繳費就已經達到100萬元。
一位服裝加工企業人士明確表示,“我們的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現在需要給職工繳納大量的保險,壓力非常大,尤其是現在行業并不景氣。”
社保法律專家楊永琦表示,“經濟下行階段,可以看到關于社保的法律糾紛增多的現象。有的地方出現了完全規避繳納各種社保的狀況,其中包括企業主與勞動者簽訂虛假的勞動合同。還有企業為了減少繳納養老金,只按最低的養老金標準進行繳納,導致養老金繳納不足。”
最典型的方式是,企業在兩地分別為同一員工發工資,但根據社保法規定,企業只按照一地的收入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即可。“這是利用法律空當,規避了養老保險的足額繳納。”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在勞動力市場供給下降,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的當下,降低養老金費率成為降低企業成本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但費率一旦降低就面臨著基金的收支不平衡加劇,這成為一個兩難選擇。
此外,養老金高費率難以下調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沒有承擔轉制成本,而是通過制定高費率試圖最終由企業和職工來承擔。這導致在職一代既要通過代際轉移支付贍養已經退休的一代,同時又要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認為,直到今天,轉制成本有多少,到底由誰來承擔以及如何償還,在政策層面仍然沒有現成的答案。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歷史債務償還機制的缺失,導致現階段企業繳費率高,影響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年曾表示,在“劃撥部分國有資產補充社會保險基金”的基礎上才有條件適時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如果沒有劃撥補缺口就沒有條件降低費率。
有媒體報道稱,據1997年養老保險改革方案的設計者透露,當年制定28%的費率,其中3%~5%為了解決“老人”未繳過社保費的缺口。如果劃撥國有股成功,資金缺口就可以填補起來,繳費率就可以下降3到5個百分點。
和五險一金繳費標準區別
【基數】繳費基數是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低于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算繳費基數;高于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按300%繳費基數封頂。
【比例】社保繳費比例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社保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以北京為例: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醫療保險:單位基本醫療9%,大額互助1%,個人基本醫療2%,大額互助3元;失業保險:單位1%,個人0.2%;工傷保險:單位0.2%-2%,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單位0.8%,個人不繳納
【基數】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按照職工本人上一年度年底應發工資全額進行核定,每年調整一次,繳存基數原則上不應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每年調整時間由中心提前行文通知。
【比例】公積金比例一般指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就是你應繳公積金的系數,度職工個人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仍為各8-12%。
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如何計算,五險一金繳納比例
五險一金是指什么,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是多少呢?以下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
“五險”講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
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目前北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其中17%劃入統籌基金,3%劃入個人帳戶),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非工作所在地戶口的沒有這個,所以非工作所在地戶口的最多只有“四險一金”。
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300%的10%。
(統籌基金即:在養老保險制度從國家?單位制逐漸向國家?社會制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國家統籌,以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1)以企業繳費為主建立社會統籌基金;
(2)由職工和企業繳費為主建立個人帳戶;
(3)政府負擔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費用。
這種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半基金制有利于應付中國人口老齡化危機,逐漸分散舊制度到新制度的轉軌成本,逐步實現由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到個人養老保險制度的轉變。)
四險一金的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有的企業在發放時有基本工資,有相關一些補貼,但有的企業在繳納時,只是基本工資,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具體比例要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去咨詢。
關于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支取,是在法定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領取,是由設保登記部門來發放,比如“養老保險,要達到法定的年齡才可以,失業保險金的領取也是要具備條件,比如你到戶口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辦理失業證明,同時又辦了求職證,就是指你失業以后還必須有求職的意愿,這樣的條件才可以領取。
如果失業之后你不想工作,那么就不能給你發保險金。另外,養老金和失業金是不能同時享受的。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區別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保證勞動者在年老、失業、疾病、工傷等失去勞動能力的情況下,給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女工生育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六個部分。
(1)屬性不同。社會保險的依據是國家《憲法》,是國家的基本社會政策和勞動政策,是通過國家或地方立法強制執行的。商業保險是國家經濟活動的一個方面,是人民保險公司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的經營活動,這種經營活動是由保險者與被保險者雙方按照自愿原則、通過簽定契約來實現的。
(2)保險的對象和作用不同。社會保險是以勞動者及其供養直系親屬為保險對象,其作用是保障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和失業時的基本生活,這種保障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商業保險是以投保的自然人為保險對象,其作用是根據契約規定給予投保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3)待遇水平不同。社會保險從保障基本生活、安定社會出發,著眼于長期性基本生活的保障,保障水平隨著物價上升和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有所提高。商業保險只著眼于一次性經濟補償,給付水平的確定只考慮被保險人繳費額的多少,而不考慮其他因素。
(4)管理體制不同。社會保險的管理體制是以各級政府主管社會保險的職能部門及所屬的社會保險事業機構為主體,為實現法律賦予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權利,而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事務實行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商業保險的管理體制是自主經營的各經濟實體自主經營,其管理工作全部圍繞嚴格履行保險合同而進行的。
(5)立法范疇不同。社會保險是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之一,也是國家對勞動者應盡的義務,屬于勞動立法范疇。商業保險是一種金融活動,保險合同雙方的權利受經濟合同法保護,屬于經濟立法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