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一
*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曾放棄了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今年年初因病不幸去世。他的回國,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他的偉大精神催人奮進。全體黨員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爭做精忠報國的標桿、做愛崗敬業的標桿、做甘于奉獻的標桿。
做精忠報國的標桿。“國之不存,何以家為。”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也是天性。全體黨員干部要圍繞愛國為中心,學習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立足平凡崗位,切實開展好本職工作,做愛國報國的新標桿。
做愛崗敬業的標桿。鞠躬盡瘁,忠于職守。領導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足本職崗位與工作,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引領作用,干一行愛一行,切實干好本職工作,做愛崗敬業的新標桿。
做甘于奉獻的標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天職。筆者認為,全體黨員干部要切實發揮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好公仆,做甘于奉獻的新標桿。
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二
今年端午節恰逢第一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人們追思愛國詩人屈原的同時,一位現代知識分子以其深厚的家國情懷感動了國人,他就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在科學界激起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磅礴力量,引發全社會廣泛共鳴。
從去年“科技三會”的召開,到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設立,再到*關于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對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愛、重托與期待。作為“社會精英、國家棟梁、人民驕傲、國家財富”,以科技工作者為代表的知識分子該保有怎樣的家國情懷,承擔怎樣的責任使命,從黃大年同志的精神境界中可以找到答案。“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黃大年的夙愿讓我們感受到他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道理將得到更充分體現。科技工作者掌握“國之利器”,將在國家建設、社會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個人追求與國家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用追夢的腳步丈量科技興國的道路,將個人的價值坐標定位在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科技就會展現更大的價值和意義。科學技術并非冷冰冰沒有生命,一旦科技工作者為其注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靈魂,科技就會擁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偉大目標。
時代在發展進步,科研領域在不斷拓展,科技工作者的角色也更加豐滿、更加清晰,但科技工作者該具有的家國情懷和責任使命沒有變,也不能變。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征程需要偉大的力量。“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體現在黃大年同志身上,更是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用赤膽忠心,用汗水生命寫就的。也正是這股精氣神鑄就了我國科研技術現有的高度。
時代是人生的舞臺,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廣闊的天地,才能讓他們離夢想更近。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科技人員自我價值的實現方式也在多元化。既要為默默搞研究、埋頭搞創造的人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也要為有志于投身市場、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的人給予更多支持。以求賢若渴的姿態吸引人,以靈活的體制機制激發人,以良好的政策優勢留住人,就會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書寫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的絢麗篇章。
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三
*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
黃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2009年放棄海外高薪,作為國家“*”特聘專家回到祖國;他,選擇了母校吉林大學做全職教授,成為東北第一個引進的“千人”專家;他,沒日沒夜地工作,7年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1982年1月,他在大學畢業紀念冊上這樣寫道。他始終牢記心中的責任,把科研報國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我一定會回來的!”18年前,他對為自己送行的老師說。他兌現了當初的諾言,毅然放棄海外優越條件選擇歸國發展。“知識精英是民族脊梁,別忘了,你是有祖國的人!”??2004年,病重的父親在電話中給他留下最后的囑托。他沒忘記父親的叮囑,時刻聽從祖國召喚,把滿腔熱血獻給了親愛的祖國。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書育人、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這24個字既是對黃大年一生事跡的高度概括,更是*對廣大知識分子的重托。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錢學森是老一輩海歸科學家的光輝典范,黃大年則是新時期留學歸國人員的優秀楷模。黃大年的赤子之心、“拼命三郎”作風令人折服。廣大青年知識分子應率先向黃大年學習,不忘歸國創新創業、為國奉獻的初心。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實現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祖國和人民需要更多優秀人才“回家”創業,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留住黃大年的報國初心,把才智奉獻給祖國是廣大海外人才發自內心的選擇,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