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近日,*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會議強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提高質量上下真功,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防止形式主義。這一要求,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
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是黨的建設的基礎工作和長期任務,也是我們黨統一思想意志、加強隊伍建設的優良傳統,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傳承紅色基因、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重要途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作用發揮充分與否,直接影響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仍有少數黨員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黨性觀念還不夠強,少數黨員存在著宗旨意識淡薄、踐行宗旨的自覺性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中存在著凝聚力、戰斗力、吸引力不強的問題,部分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不經常,存在著對黨員管理松散等問題。歸結起來,主要還是因為社會的變革導致一些黨員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導致黨員黨性削弱;一些黨員改造主觀世界的認識不足、力度不夠,導致在錯誤思想的侵襲下迷失了方向;少數地方在黨員教育中存在著教學形式單一、培訓渠道狹窄和培訓內容不精、不深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影響著黨員教育管理的實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各級黨組織就要嚴把黨員入口關、嚴格要在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上下真功,讓黨員教育管理嚴起來,不斷提高黨員教育管理質量。
嚴把黨員發展“入口”,提升黨員隊伍質量。黨員隊伍的素質高不高,基礎在于有沒有把好黨員“入口關”。在發展黨員的工作上,要堅持“數量服從質量”,真正做到成熟一個、合格一個,發展一個,嚴格把控黨員“入”的質量,提升黨員發展的數量和質量。要注重從致富能人、高校返鄉畢業生和外出農民工等群體發展黨員,不斷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優化黨員結構。要嚴格黨員發展責任追究制,把好黨員培養關、考察關、“準入”關,不斷提升黨員隊伍質量。
嚴把黨員教育質量,提升黨員教育精度。要始終把強化黨員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第一要務,加強黨章黨規學習,把學習貫徹*貫穿教育培訓全過程,為廣大黨員補足精神之鈣,筑牢黨性之魂。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培訓機制,豐富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以精準供給提升黨員教育培訓精度。要以提升廣大黨員素質和能力為目的,加強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理論知識的培訓,使黨員在培訓中增長才干、積累知識,提高本領、推進工作。
嚴格黨員監督管理,注重黨員管理實效。要注重加強黨員監督管理,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述職述廉、民主評議、誡勉談話、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加強黨員監督管理,保持黨組織的純潔和黨員干部隊伍的清正廉潔。要注重加強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加強對貧困鎮村班子的日常研判,對不適應的進行堅決調整,并保持穩定。要加強黨員分類分層管理,加強務工經商的流動黨員外出登記管理,落實好黨員管理責任。要注重開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能力,促使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思想純潔、作風純潔和隊伍純潔。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員黨性修養。一方面,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進一步嚴格組織生活,嚴格執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不斷增強黨的組織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純潔性。另一方面,要抓好黨員教育管理網絡體系建設,注重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注重通過“網上黨校”“網上支部”“掌上課堂”等形式,豐富黨員教育形式和內容,激發黨員學習興趣,讓黨員隨時隨都能接受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黨員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加強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還要注重把黨員教育與增強黨員擔當精神、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結合起來,注重以模范黨員先進典型事跡教育和引導黨員,激發黨員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推動改革發展中當先鋒、做表率。
2
近日,*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會議強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提高質量上下真功,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防止形式主義。為此,新形勢下,如何切實提高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既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更是一項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復雜的系統工程,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清單量化規范管理水平,“具體干什么”讓黨員教育管理有“凝聚力”。“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任何事情都會面臨著差異與不同,清單量化讓組織活動“按需定制”,也同樣適用于黨員的教育與管理。當前,部分基層組織存在支部不會干、多頭指導、相互“撞車”、標準難落地等問題,為此,“一張清單量化到底”,以清單明確標準是什么、具體干什么、驗收看什么,從而達到工作規范逐一量化細化。堅持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切實把黨員教育管責任扛在肩上,在“落細落小、抓常抓長”上下工夫,讓支部爭先創優、督查、考評嚴格對照任務清單開展,使基層黨建責任落實更加有力,基層黨建的導向更加鮮明。
標準量化強化干部考核,“對標怎么干”讓黨員教育管理有“促進力”。對于黨員干部教育管理理應細化標準,將標尺“立起來”,突出量化考核“一把尺”,通過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是考核工作的關鍵環節,是客觀、公正、準確地檢驗教育管理工作實績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黨員干部管理要把考核細則具體化,定性和定量要適當,打分不能“跟著感覺”走,“考”到點上、“考”出實績,要“考”出干部的“兩把刷子”,讓實干者“浮出水面”,讓“尸位素餐”的太平官“銷聲匿跡”。同時,嚴格考實黨員干部“生活圈”及“工作圈”、八小時內與外的多重組織生活,認真落實好黨員管理各類辦法,突出黨員干部“三亮三比三評”,實現黨員教育管理細化量化經常化。
目標量化問責在路上,“如何見實效”讓黨員教育管理有“落實力”。當前,單純的教育管理遠不能杜絕腐敗問題的發生,如果沒有問責來配套,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眾所周知,“給基層減負”再次成為近期一個熱點話題,但“如何減”“減什么”“減到什么程度”卻是一大難題,沒有具體目標量化的“減負”就是“空頭支票”,說的得再好聽,落實起來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近年來,“問責”業已經成為各個領域治理的一種有效利器,目標量化問責制度的改革創新也還在路上,組織面臨的治理與問題都在動態演變過程中,情況不同,問題不同,問責也需要與時俱進,要切實解決黨員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和“出口”不暢等問題,也意味著今后問責將會更加精準,必然推動各級書記在標準化建設中當主角、盡主責、抓主業。
機制量化干部能上能下,“如何全力抓”讓黨員教育管理有“融合力”。“讓有為者有位,讓無為者無位”。近日,*辦公廳印發了《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公務員職務、職級實行“能上能下”制度,對于公務員而言,看到了新希望,也有的公務員非常緊張。而作為在干部管理上新的概念“能上能下”,但要真正實現干部能上能下,難點是“真下”,具體要下到什么程度才叫下,這個量化的標準和尺度值得慎重考慮。所謂“能上能下”,就是讓“能者”上,讓“不能者”下,符合現代組織科學管理原則。干部“能上能下”,是趨勢也是創新。正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奇葩區長孫連城,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在這一機制的鞭策下,相信很多的公務員都會慎重對待自己的級別和待遇,“在其位謀其職”,對公務員而言,將不再是一句空話,對此基層人民群眾當然是拍掌歡迎。
基層有活力,黨的事業就興旺。一以貫之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用“四量化”讓黨的肌體擁有更多“活力細胞”,才能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真正落實到黨員隊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