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在不改變現有園區、鎮、街道行政架構和空間范圍的前提下,將全市劃分為六大片區,六大片區包括城區片區、松山湖片區、濱海片區、水鄉新村片區、東南臨深片區和東部產業園片區。以下是大風車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東莞是幾線城市及有多少個區的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一、東莞總共有幾個區
在不改變現有園區、鎮、街道行政架構和空間范圍的前提下,將全市劃分為六大片區,六大片區包括城區片區、松山湖片區、濱海片區、水鄉新村片區、東南臨深片區和東部產業園片區。
城區片區包括南城街道、莞城街道、東城街道、萬江街道、高埗鎮和石碣鎮。
松山湖片區包括松山湖(生態園)、茶山鎮、寮步鎮、大朗鎮、大嶺山鎮、石龍鎮和石排鎮。
濱海片區包括長安鎮(長安新區),沙田鎮(虎門港),虎門鎮和厚街鎮。
水鄉新城片區包括麻涌鎮、中堂鎮、望牛墩鎮、洪梅鎮和道滘鎮。
東南臨深片區包括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和樟木頭鎮。
東部產業園片區包括常平鎮、謝崗鎮(銀瓶新區)、東坑鎮、橋頭鎮、企石鎮、橫瀝鎮和黃江鎮。
截至2022年底,全市設32個鎮(街道)(簡稱“鎮街”),其中包括4個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萬江街道);28個鎮(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企石鎮、橋頭鎮、東坑鎮、橫瀝鎮、常平鎮,虎門鎮、長安鎮、沙田鎮、厚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大朗鎮、黃江鎮,樟木頭鎮、謝崗鎮、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麻涌鎮、中堂鎮、高埗鎮、石碣鎮、望牛墩鎮、洪梅鎮、道滘鎮)。
二、東莞是幾線城市
在最新公布的2023商業魅力城市榜單中東莞是新一線城市,簡稱“莞”,廣東省轄地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10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總面積2542.6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53.68萬人,城鎮人口971.91萬人,
三、東莞的簡單介紹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處廣州之東,盛產莞草而得名。介于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東西最大橫距70.45千米,最東是清溪鎮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惠陽區接壤;最西是沙田鎮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番禺區、南沙區隔海交界;南北最大縱距46.8千米,最北是中堂鎮潢涌村,與廣州市黃埔區和增城區、惠州市博羅縣隔江為鄰;最南是鳳崗鎮雁田水庫,與深圳市寶安區相連。2020年,全市陸地面積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7平方千米。毗鄰港澳,處于廣州市至深圳市經濟走廊中間。西北距廣州市中心區59千米,東南距深圳市中心區99千米,距香港中心區140千米。
東莞于東晉咸和六年(331)立縣,初名寶安縣,隸屬東官郡。唐至德二年(757)更名為東莞縣,縣治從蕪城(今寶安南頭)移至到涌(今莞城)。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分東莞縣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明萬歷元年(1573)將東莞縣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民國期間,東莞縣先后隸屬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1949年10月17日,東莞縣全境解放,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0年3月,屬珠江專區。1952年,珠江專區撤銷,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2月,粵中行政區撤銷,屬惠陽專區。1958年11月,東莞縣短期隸屬廣州市。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6月,復屬惠陽專區。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東莞縣改設為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東莞市歷史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傳統文化積淀深厚,民俗活動眾多。南社九大簋食文化習俗獨具特色,盛行于茶山鎮南社村,凡是結婚、老人過生日、添丁、過新年等喜事和節慶,村民采用九大簋的方式來宴客,九道菜按照“橫三豎三”的序列擺放,有“雙魚、雙肉、雙頭牲”(即魚、肉、家禽各二),赴宴者衣著打扮必須整潔喜慶,遵從“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等規矩。南社九大簋分為團年家宴、新年齋宴、迎娶喜宴、于歸喜宴、福祿壽宴和添丁喜宴六大系列,其中,添丁喜宴最具代表性,凡添丁人家來年農歷正月初一需到謝氏大宗祠“報燈”,以登記新生兒姓名入族譜,正月初七在家或祠堂擺“開燈”宴,以宴請族中親朋好友,而農歷正月十五由所有“燈頭”(擺燈酒的人家)出資,邀請村中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享用南社九大簋,美其名曰“千叟宴”,以祈求小孩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