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云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406至460分,位次為111929至5676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云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6至460區間才能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云南考多少分能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7996名;
2、2021年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1929名;
3、2020年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5822名;
4、2022年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799名;
5、2021年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062名;
6、2020年云南考生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763名;
二、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415 | 107996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484 | 56799 | 省政府 |
2、2021年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406 | 111929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458 | 66062 | 省政府 |
3、2020年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419 | 105822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460 | 56763 | 省政府 |
軍校體檢什么時候開始
以學校的通知為準。
軍校體檢是在高考后,畢竟只有高考成績出來了,各院校才開始招生,由于軍校多是提前批次,所以高考結束之后有一次體檢面向報考了提前批次志愿并且達到學校提檔線的考生,內容還包含政治審查、面試等環節。
如果這個沒通過,你將失去提前批次志愿錄取機會,但不影響其他批次志愿錄取。入校之后還有一次復檢,檢查比較全面和嚴格,如果復檢沒過,按退學處理,只能復讀。
對于軍校體檢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問題,當下并沒有準確的答案,一般來講高考軍校體檢以《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為標準。軍校體檢日期并無規定,以報考院校的通知為準。凡報考軍隊院校的考生,除參加全國高考外,還必須參加軍隊院校組織的面試檢測。
面試檢測主要是檢查考生的外貌、體型、報考的動機等。檢驗考生的反應能力、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看其是否符合所報考專業的要求。凡未參加面試檢測的考生,均不能被軍隊院校錄取。檢測工作一般由招生院校具體實施。
退檔有什么影響
不能。退檔后不能被后面的志愿學校錄取,只能參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和下一個批次的錄取。不能錄取的原因:平行志愿下,檔案被前面的院校提取后,又被退檔,那么,就沒有機會再被平行志愿本批次的其他志愿院校提檔。因為平行志愿實行的是一輪投檔,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被退檔,只能加入征集志愿或下一個批次了。
填報志愿: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各個院校的往年錄取情況,尤其是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對于已經填報完志愿的同學來說,不要過分擔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另外,可以多留意高校的征集志愿,每年都有部分高校出現補錄機會。
征集志愿:某一批次錄取結束后,針對有些高校沒有招滿人的情況,省里公布補錄的分數線(降分幅度看缺額情況),并公布缺額的學校、專業、人數,供那些還未被錄取的、上了補錄線和要求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愿選擇是否重新填報志愿,參加補錄取的做法。
三、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學校榮譽 □*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 □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單位 □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獲得院校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 □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 □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資源50強 ●歷史沿革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創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機械工業部德陽重型機器制造學校”,是國家與中國二重、東方汽輪機、東方電機等重裝企業一起布點建設的學校。1960~1962年,為配合第二重型機器制造廠等國有大型企業建設需要,經國務院批準,改辦為“西南重型機電學院”,培養大學本科學生。1962年,第一機械工業部撤銷西南重型機電學院,恢復中專建制,學校改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德陽機器制造學校”。1965年,第一機械工業部將學校移交給第二重型機器廠,與廠辦的半工半讀技工學校合并,學校定名為“第二重型機器廠半工半讀中級技術學校”。1973年,學校更名為“德陽機器制造學校”,隸屬四川省機械工業廳。1977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德陽機器制造學校”。1982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1999年,學校增掛“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校牌。1999年,四川省機械職工大學遷入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于原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同時撤銷。2006年,德陽教育學院整體并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由此,原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德陽市人民政府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實行“省市共建”。2006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職學院。2019年,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全國56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之一。 ●學校簡介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于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學校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部的“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四川省德陽市,建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畝校園枕水而建,因勢造園,既有芳草萋萋、枝疏葉濃的園林之妙,又有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處傳來的瑯瑯書聲……處處透出和諧的人文氛圍和清新的現代氣息。 目前,學校占地1288余畝,在校學生13500余人,教職員工近900人,其中正高67名、副高259名,擁有“國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四川省教學名師”等6名、“省級教學團隊”4個。聘有數十名國內外著名教授、專家為客座教授,建立有600余人的“企業兼職教師人才庫”。儀器設備總值1.89億元,固定資產7.83億元,館藏圖書100余萬冊。開設有34個專業,是全國機械行業“數控”“焊接”專業的牽頭院校,擁有數控、焊接、電氣等一批國家、省級精品專業,形成了突出應用與創新的辦學特色。 1960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劉少奇在視察德陽工區時提出“先建校后建廠,先培養人才后生產產品,實行廠校一體”。60年來,學校始終牢記黨的囑托,扎根西部大地,與重裝企業唇齒相依、風雨同舟,積淀了深厚的辦學底蘊和鮮明的重裝特色。一代又一代師生不忘初心、報效祖國,從火電、水電、核電、風電成套設備,到以C919、四代軍機為代表的航空部段件的制造,續寫著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傳奇;走出了一條具有*的高職教育發展之路,成為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發展前景最好的高職學院之一。 學校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四川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體制機制模式創新,確立了“體制創新,開放辦學”的先進辦學理念,開創了“省市共建,社會共享”的全新辦學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職教惠民,服務社會”的輝煌辦學成就,構建了“省市共建、資源整合、多方投入、社會共享”的辦學格局。 學校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重裝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產教融合,構筑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與北京航材院、29基地、中國二重等合作,共建了“航空材料檢測、高溫合金切削、工業機器人、航空沖壓發動機” 4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和德陽(西門子)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德陽中科先進制造創新育成中心、德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四川高檔機床應用創新中心等平臺,經省發改委、經信廳、教育廳聯合批準,牽頭成立“四川省裝備制造業產教聯盟”。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協同實施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在機械設計與制造、金屬材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積累了領先于同類院校的科研與技術服務實力,已逐漸成為區域內試驗試制、工藝研究、新產品開發、成果轉移轉化、新技術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支點,為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等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學校“創新裝備制造業現代工匠培養模式”成為我省首批全創經驗成果之一,被教育部以簡報的形式上報*、國務院。2017年9月,學校的辦學和人才培養成就,入選*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舉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9月,該案例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作為全國職業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學校秉承“科學、民主、求實、創新”的校訓和“立德樹人、精益求精”的校風,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辦學方針,以創新的育人精神為每一位學生求知治學、強化技能、全面發展鋪設成長成才之路。模式創新,率先建成“廠中校、校中廠”,探索出制造業“1221”和產學研一體化“1331”人才培養模式,先后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以行業頂尖專家、大國工匠為引領,以工程實驗室、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傳授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和絕技絕活,培養了一大批技術能手、技能大師,畢業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歡迎,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了11萬余名各類人才,涌現出了原全國政協常委、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國家“改革先鋒”獲得者劉永好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為*經濟建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回望歷史,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始終以“孕育國家建設之人才,開創高職改革之先河,發揚敢為人先之精神,促進社會經濟之發展”為使命。站在新的起點,學校將繼續發揚“開放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圍繞“育人為本,提高質量”的根本目標,堅定不移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走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道路,爭做“發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努力建成*高水平高職學校,繪就中國現代高職傳承與創新并進、光榮與夢想交織的恢宏藍圖!(數據截止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