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浙江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黃山學院在浙江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浙江考生上黃山學院的分數在547至555分,位次為108431至9564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浙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7至555區間才能上黃山學院。
一、浙江考多少分能上黃山學院
1、2022年浙江考生上黃山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5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431名;
2、2021年浙江考生上黃山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5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678名;
3、2020年浙江考生上黃山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0年浙江考生上黃山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5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5640名;
二、黃山學院在浙江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黃山學院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549 | 108431 | 省政府 |
2、2021年黃山學院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547 | 101678 | 省政府 |
3、2020年黃山學院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 | - | 省政府 |
2020 | 浙江 | 綜合 | - | 2段 | 555 | 95640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錄取流程
錄取流程1:模擬投檔
每批次正式投檔之前,省級招辦按照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
錄取流程2:確定投檔比例
模擬投檔后省級招辦及時向高校報送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根據模擬結果決定是否追加計劃,是否調整投檔比例。
錄取流程3:正式投檔
省級招辦按照高校調檔的要求和考生填報的志愿,將符合高校調檔條件的考生的電子檔案在網上投遞給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只進行一次投檔。
錄取流程4:閱檔
招生高校在規定時間內從網上下載考生的電子檔案數據進行審閱,審閱內容包閱括考生的成績、專業志愿、是否服從調劑選項、體檢表以及誠信記錄等。
錄取流程5:預錄取
招生高校按照相關規定和招生章程等,將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進行預錄取,并將預錄取和退檔的結果上傳至省級招辦。
錄取流程6:錄取檢查
省級招辦對高校欲退檔考生的情況進行審核,如無異議,則錄取結束。
錄取流程7:打印錄取名單
省級招辦根據招生高校的錄取結果打印錄取新生名冊,加蓋省級招辦錄取專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錄取流程8:填發錄取通知書
招生院校根據錄取考生名冊填寫錄取通知書,加蓋該校公章后連同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一并寄送被錄取考生。
新高考可以填報多少個志愿
1、高考志愿平行志愿一般可以能填4至6個大學,如果你考上的是一本,填完了一本志愿之后,系統會出來二本的志愿填報,你可以繼續填,也可以選擇不填;如果你考上的是二本,填完了之后也可以繼續填三本或者專科。
2、最多是六個。平行志愿即在普通類院校各錄取批次分別設置一個平行院校志愿和一個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錄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例河北省本科一至三批及專科一至三批均為ABCDE五所),專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個專業志愿和一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
3、每個學校后面都有六個空填專業,也就是說最多可以填六個專業志愿。每個志愿校的第一個專業志愿最重要,但萬一你未能被第一個專業志愿錄取,志愿校則會從你所填報的其他五個專業中考慮錄取,為了增加錄取機會,建議你六個專業志愿都填報。當然如果你愿意就讀的專業填寫不了六個,你就愿意幾個填幾個。
三、黃山學院最新介紹
黃山學院坐落在山水秀美、人文薈萃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黃山市,是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1978 年,學校開始創辦高等教育,1980年成立徽州師范專科學校;1997年12月,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徽州大專班整體并入,更名為黃山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9月,原黃山林業學校整體并入;2002年2月,升格為黃山學院;2012年11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8年12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2021年,分別與安徽理工大學、淮北師范大學、河南科技學院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2017年獲批成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獲批安徽省立項建設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依托皖南及黃山市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堅定走“打好黃山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發展之路,在旅游、生態、徽文化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學校現有橫江、率水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800畝,校園建筑總面積為63.76萬㎡,固定資產總值111268.5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1844.81萬元。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158.55萬冊,電子圖書201.72萬冊,電子期刊204.02萬冊,紙質期刊971種,特色館藏徽州文書10萬余份,徽州地方志、譜牒、地方古籍等1.4萬余冊(件)。 學校現有16個二級學院,2個教輔機構,設有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有本科專業65個,目前招生專業56個,涵蓋工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理學、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形成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群。學校建成一批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專業,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3個。 學校科研實力逐步提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防科技進步獎、省科學技術獎、省社會科學獎和市科學技術獎等多個獎項。擁有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國詩學研究中心黃山學院分中心、教育部徽學研究中心黃山學院分中心、安徽省仿真設計與現代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微系統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科研平臺、6個市級工程研究(創新)中心和36個校級科研平臺。建有7個校級重點學科。成立校級科技開發中心,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各類人員申報專利,為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撐。2011年,學校進入安徽省高校發明專利十強,多次榮登年度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單,成功轉讓專利多項。2017年獲批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傳承徽文化,做好徽文章。學校學報獲評“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其中“徽州文化研究”欄目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安徽省社科聯命名32家單位為第四批“安徽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我校徽州文化展示館成功入選。 學校現有教職工1037人,其中專任教師935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8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6人,擔任外校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兼職碩士生導師71人。現有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省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30余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后備人選2人,省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領軍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省級教學名師22人,省級教壇新秀32人,省級教學團隊22個,省級教學成果獎44項。 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599人。學校圍繞“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堅持“立德為先、立學為基、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原則,以培養基礎扎實、具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效。近年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最終就業率分別穩定在91%和95%以上。5次被評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評為安徽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2015年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依托黃山和徽文化的品牌效應和資源優勢,落實國際化辦學定位,國際合作交流更具活力。五年來,新增境外友好院校12所、合作機構3所、實習實踐項目4個,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36個高等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選派教師赴境外訪學交流186人次,參加國際比賽18人次,短期培訓110余人次;學生赴境外交流830余人次。穩步擴大留學生規模,中外合作辦學成果豐碩。近年來,共接收26個國家和地區各類留學生400余人次;建立國際學生獎助制度,累計資助202人次,共268萬元。中法合作酒店管理專業招生363人,已畢業的282名學生均獲中法雙方文憑。 學校秉承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確立“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校訓,倡導求真求實的辦學精神,推進轉型發展。持續推進專業結構優化調整。2009年起學校明確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10余年來,不斷進行專業結構優化調整,從師范類教育為主向綜合類教育轉型,不斷擴大應用型專業比例,其中工學類專業目前占37.5%;堅持推行應用型教育培養模式改革。深入推進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途徑的“以生為本合作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社會責任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應用型教育培養體系;不斷強化應用型辦學師資保障。2010年成立安徽省內首個“教師發展中心”,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與企事業單位共建“教師應用能力發展工作站”,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學校正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立的“3535”發展思路,對標新增碩士單位建設規劃,聚焦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全力辦好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的有特色、有內涵、有質量、有影響的一流本科教育,為加快建成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2021年11月18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