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北京語言大學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北京語言大學的分數在434至587分,位次為9886至65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4至587區間才能上北京語言大學。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北京語言大學
1、2022年寧夏考生上北京語言大學(民族班):理科最低分需要4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40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北京語言大學(民族班):理科最低分需要4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86名;
3、2022年寧夏考生上北京語言大學(民族班):文科最低分需要5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63名;
4、2021年寧夏考生上北京語言大學(民族班):文科最低分需要5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69名;
5、2020年寧夏考生上北京語言大學(民族班):文科最低分需要5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2名;
二、北京語言大學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北京語言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49 | 7840 | 教育部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34 | 863 | 教育部 |
2、2021年北京語言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34 | 9886 | 教育部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11 | 3069 | 教育部 |
3、2020年北京語言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87 | 652 | 教育部 |
輸入高考成績ai預測大學網站推薦
輸入分數預測大學--高考升學官網
高考升學網志愿可查詢全國3730所院校的詳細信息,歷年分數線、招生計劃、開設專業、就業情況、學費信息、創建時間、重點學科、隸屬機構、學校類型、學校規模、博士點數量等介紹,幫助考生填報志愿。
輸入分數預測大學--高考助手網
高考助手網志愿是款對于高考生實用的高考志愿填報助手,幫助高考考生填報最合適的志愿,提升被理想中的大學、專業錄取的成功率。根據考生的成績以及自身的意愿還有歷史院校專業錄取線,智能生成填報推薦,提供多種志愿方案。
高考高考助手網志愿有用嗎
高考助手網志愿網站有用。以下是高考助手網志愿的功能及特點:
1、網站收錄了海量的大學院校和專業,將其分類為院校庫、專業庫、職業庫、備選庫等;
2、網站的所有資源和數據都分類齊全,一目了然,考生可以根據分類在對應的分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3、每一所院校的歷年分數走勢的錄取數據信息采用折現表來展示,數據和變化情況清晰明了。
高考志愿提交不成功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會按照保存的志愿來進行錄取。如果只是沒有點最終確認,會按照截止時間所填的志愿狀態來進行報考。如果沒有填報,可以聯系所在地的招生考試院。
高考志愿提交不成功可以刷新重新提交,但是小編也要提醒大家,很多考生和考生家長都喜歡在填報志愿通道關閉的較后一小時修改或者填報志愿,其實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很多,所以往往較后一小時提交志愿會因為網絡擁堵的原因導致無法提交,所以小編建議考生和家長要提前確定好高考志愿填報院校及填報順序,切莫發生類似的遺憾事情。
如何確認高考志愿申請完成登錄高考志愿填報網站后,點擊填寫志愿,填充后,點擊下一步,系統會自動顯示學校名稱和專業,然后保存,請查看志愿服務,檢查后,安全撤退。每15分鐘登錄一次,檢查志愿者,如果正確,安全撤退。填寫志愿成功。也可以上網查,你被錄取了嗎,將在網上展示。
選擇批次填寫高考志愿進入填寫頁面,根據志愿樣本表上的院校代碼和專業代碼填寫志愿欄,不要填錯欄目、填寫錯誤的地方。
高考考生每次上網填志愿都有時間限制,考生每次登錄高考志愿填報系統需要30分鐘,自愿報告應在30分鐘內完成,如果超過30分鐘,系統會自動退出。如考生仍需填寫或修改,15分鐘后可重新登錄自愿申報系統。
三、北京語言大學最新介紹
基礎信息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建立的,創辦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為北京語言學院,1974年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1996年6月更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校名簡化為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 學校對中國學生進行外語、中文、信息科學、經濟、藝術、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等專業教育,同時承擔著培養漢語師資、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出國前的外語培訓工作等任務。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北語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語言文化教育和語言文化研究為特色和優勢的多科性國際型大學,是我國中外語言、文化研究的學術重鎮和培養各領域優秀人才的搖籃。2019年,學校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語言大學的奮斗目標和新時代“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知識北語 北京語言大學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和中華文化教育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師資力量最雄厚。迄今為止,學校已經為世界上184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22萬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經成為學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現任哈薩克斯坦總統卡塞姆?托卡耶夫,原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沃圖,哈薩克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卡里姆?馬西莫夫,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伊戈爾?莫爾古洛夫,德國漢學家顧彬,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埃里克?康奈爾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語學習過。此外,北語還為中國培養了數以十萬計的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大批在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接受過專門外語培訓的公派留學人員,現在他們多已成為國家各個領域的棟梁。 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語一方面保持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特色和優勢,另一方面,積極發展相關學科,學科涵蓋文學、經濟學、法學、工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和理學等九個門類,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層次齊備,有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其中,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2個。現有39個本科專業,其中1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4個北京市特色專業,以及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4個市級優秀教學團隊。 學校目前有以下教學科研單位:漢語國際教育學部(含漢語學院、漢語進修學院、漢語速成學院、預科教育學院、華文學院、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外國語學部(含英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應用外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學院、西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東學院、國別和區域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含漢語教育學院、人文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北京語言文獻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信息科學學院(語言智能研究院)、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藝術學院、語言康復學院(語言病理與腦科學研究所)、語言學系、心理學院、培訓學院、網絡教育學院、體育教學部、國際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語言科學院、中華文化研究院(梅蘭芳藝術傳承傳播中心)、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籌建工作秘書處)、國際學生教育政策與評價研究院、經濟研究院、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語言認知科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中國工業文化國際交流中心(與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合署辦公)、一帶一路研究院、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專項工作辦公室秘書處(掛靠一帶一路研究院)、魯迅與世界文化研究院(掛靠一帶一路研究院)、華文教育研究院(掛靠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教材研究院。 學校目前設有省部級以上研究中心(或基地)14個,其中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阿拉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重點培育基地,語言認知科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是依托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以語言認知科學為學科創新點的“111計劃”引智平臺,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是國家語委語言資源監測的重要基地,中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研究中心是國家語委研制和修訂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陣地,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語委實施語言資源保護國家工程的專業機構,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是國家漢辦首批建立的漢語國際推廣十大研究基地之一,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是文化和旅游部投入建設的中外文化互譯合作平臺,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和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是北京市教委建設的“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唯一一家語言類中心,中國民族語文應用研究中心是國家民委支持建立的民族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機構,中醫藥國際教育與文化傳播基地是依托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建立的特色基地,光明文學遺產研究院是與《光明日報》聯合共建的研究機構。除了省部級科研中心(或基地)之外,我校還有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16個,北京市語委設立的科研中心1個(北京語言康復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校級研究機構50余個。 國際北語 隨著我國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學校與世界的聯系日益廣泛、密切。目前與世界上75個國家和地區的386所高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富有成效的國際教育格局。學校與哈佛大學合作設立哈佛北京書院,在泰國設立了曼谷學院,在日本設立了東京分校。學校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了各類中外聯合辦學項目100余個,如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開展的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與德國波恩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開展的學生交換項目,與韓國成均館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開展的短期項目。承辦了18所孔子學院和2所孔子課堂,被評為“先進中方合作院校”。近年來,平均每年有100名左右的教師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學生出國交流學習,每年接待外賓1500余人次。 學術北語 學校編輯出版《中國語言學報》《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中國文化研究》《漢學研究》《文獻語言學》《國別和區域研究》和《國際漢語教學研究》等近二十種刊物。 學校出版社出版的各類教材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有近百個國家的各類院校和培訓機構使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的對外漢語教材。 (資料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學校辦公室 數據截止到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