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上海建橋學院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的分數在353至472分,位次為24881至778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53至472區間才能上上海建橋學院。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上海建橋學院
1、2022年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881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122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221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664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84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上海建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86名;
二、上海建橋學院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上海建橋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54 | 24881 | 市教委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36 | 8664 | 市教委 |
2、2021年上海建橋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53 | 23122 | 市教委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31 | 9884 | 市教委 |
3、2020年上海建橋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71 | 23221 | 市教委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72 | 7786 | 市教委 |
志愿填報密碼忘了怎么找回
1.通過手機微信重置密碼�?忌褂檬謾C添加“省教育考試院”微信公眾號,進入密碼找回頁面,通過人臉識別方式自助進行密碼重置。
2.考生使用能夠訪問互聯網并裝有攝像頭的計算機,登錄省教育考試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進入志愿填報或考生信息查詢系統,然后進入“密碼重置”頁面,通過人臉識別方式自助進行密碼重置。
3.到就近報名點重置密碼�?忌鷶y帶本人身份證到任一報名點,通過讀取身份證、人臉識別完成密碼重置。
提醒考生注意:密碼重置完成后,要及時登錄系統修改初始密碼�?忌鷦毡乩斡洸⑼咨票9埽苊庖蛎艽a泄漏造成不良后果。
二本壓線生可以上公辦二本嗎
二本壓線生不一定能上公辦二本。根據二本線劃定規定,一般高考試卷評卷工作結束后,文科和理科按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根據當年二本招生人數,包括外省和本省院校,按照1:1.2劃定二本分數線。
總結一下,一是劃定二本線的時候多出了20%的名額,二是二本和三本合并,現在的二本線就是以前的三本線。所以說剛過二本線離上一所公辦二本還差得不少,并不是說過了二本線就一定能上公辦二本了。
三、上海建橋學院最新介紹
上海建橋學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 主,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民辦大學。 學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熱心教育和公益事業的企業家出資籌建,翌年6月正式登記設立,2001年4月,學校獲批為“民辦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主要從事專科層次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院校;2003年8月,學校更名為“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同年被列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之一。2005年9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同意在“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建立“上海建橋學院”,學校逐步成為以本科層次學歷教育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學生報到入學;2010年7月,學校獲批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自2004年起連續七屆獲“上海市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并于2015年2月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5年秋,學校由浦東康橋整體搬遷至浦東臨港。2017年5月,學校入選“上海市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學校是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成員、全國高校后勤事業發展先進單位,上海市高�!叭恕本C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桿培育校,上海市政府促進就業先進集體、上海市花園單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單位,上海市征兵工作先進單位,上海高校黨組織“攀登計劃”,上海市“三支一扶”工作先進集體,并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學�?偼顿Y已逾28億元人民幣,校園占地面積53.25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已建成面積約42萬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2.5億元人民幣,教學用計算機6765臺,多媒體教室224個,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總數16828個;目前,學校建有9個二級實驗中心,2個公共實踐教學資源共享基地,各類實驗室174個。圖書館座位數達到2894座,館藏紙質圖書158余萬冊,電子圖書26.2萬冊,各類數據庫60種。 截至2020年9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有21356人,其中本科生18790人,學校是上海市第一所獲得留學生招生資質的民辦高校,目前在校全日制留學生18人,每年另有短期留學生約100人。自創辦以來,學校已累計向社會輸送18屆逾5.06萬名合格畢業生,建橋學子因“畢業即就業,上崗即上手,發展可持續”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幾年,學校的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8%以上,簽約率也保持在93%左右,雇主滿意度高位穩定。 學校現有教職工1347人,其中專任教師101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占比81.5%,副高及以上職稱335人,占比33.1%。專任教師中“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輔導員各1人,上海市模范教師1人,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18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3名,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2人,“晨光計劃”項目獲得者14名;學校有行政及教輔人員335人;學校還聘有一支441人的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 學校主動適應上海和浦東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加強學科專業布局結構調整。目前,學校設有13院1系1部,分別是:商學院、機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珠寶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設計學院、健康管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和體育教學部。還設有繼續教育學院�,F有本科專業34個,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各1個,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2個,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5個,上海市特色專業3個,市級精品課程12門、市級優質在線課程3門、市級示范性全英語課程2門、市級重點課程59門、市重點教改項目11個。2017年,獲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5項,其中《“卓越建橋”引領改革發展、全面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和《用新時代雷鋒精神構筑思政格局提升民辦高校整體育人針對性有效性》均獲一等獎。 學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單位、首批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試點單位和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創業指導站、浦東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學校獲批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基地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8項,學校機電學院的數控實訓基地為國家級示范性數控實訓基地。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實行科學決策、民主管理。學校的校訓是:感恩、回報、愛心、責任;質量方針是:以人為本,德育為先,依法治校,嚴格管理;辦學理念是:民營模式、公益性質、人本觀念、文化管理;辦學使命是:為學生建成才之橋,為教師建立業之橋,為社會建育人之橋。 學校堅持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尋求與行業、企業緊密對接的多方合作理念,探索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和雙贏目標。以聯合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引進企業課程、聘請企業教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等形式發揮行業、企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先后與中興通訊、東方網、解放日報、百聯汽車、建工一建、家樂福、漢堡王、上海迪士尼、豫園集團、科大訊飛、上海電氣、六院東院等百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關系,實現校企合作培養人才。 2019年,學校順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并得到了專家組對學校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時,學校堅持依托校際合作辦學模式,借助兄弟院校優質教育資源,在雙向互動的交流合作中,增強學校發展實力。學校先后與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簽署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協議,開展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強我校學科和師資隊伍水平。學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19所高校共同參與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參與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中心建設,在校生就讀期間可共享跨校優質教育資源。 學校熱心公益慈善事業,迄今已在全國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學,資助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300多名貧困生累計達1000多萬元;此外,學校還多次冠名或贊助中國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國際跳棋等棋類比賽以及全國大學生擊劍比賽、全國大學生摔跤比賽等體育賽事。 進入新時代,學校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定位,堅持“質量核心、教學中心、學生本位、教師主體”工作方針和“育人為本、教學為本、本科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緊密結合上海和浦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立足臨港新片區推進“產·教·城”融合發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質量,堅持國際合作與產學合作,努力把上海建橋學院辦成一所特色鮮明的多科性應用技術型大學,力爭在國內一流民辦大學建設進程中實現新突破。 (注:除特別標明,文中數據截至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