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162至284分,位次為41580至2313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62至284區間才能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580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136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二、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 | 187 | 41580 | 省政府 |
2022 | 寧夏 | 文科 | �?� | 162 | 23136 | 省政府 |
2、2021年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193 | - | 省政府 |
2021 | 寧夏 | 文科 | �?� | 285 | - | 省政府 |
3、2020年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 | 205 | - | 省政府 |
2020 | 寧夏 | 文科 | �?� | 284 | -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退檔的原因是什么
1、政策性退檔
志愿填報的時候,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會規定提檔比例,一般為1:1.05或1:1.2,這就意味著實際提檔人數是超出招生計劃人數的。舉例來說,某高校招生計劃100人,投檔105人(投檔比例1:1.05),如果這105人在專業錄取的時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專業錄取條件,但是招生計劃只招100人,這時候排在后5位,分數較低的考生就有被退檔的風險,這種退檔就屬于政策性退檔。
2、不服從調劑退檔
不服從調劑被退檔,大多發生在高分考生身上,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非目標專業不報,選擇不服從調劑,風險極大,一旦所報專業名額已滿,又不服從調劑,就只能被退檔到下一批次,這也是為什么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分考生選擇復讀的原因。
3、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
這類原因被退檔是最為遺憾的,每年都會出現少數因為身高、視力等身體條件不達標的考生被退檔的情況,這是因為考生沒有仔細了解所報院�!墩猩鲁獭分械膱罂假Y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盲目填報。
4、單科成績達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而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史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外語類專業,對外語筆試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單科成績達不到要求也會被退檔。
5、其他情況
在實際報考過程中,還要看院�!墩猩喺隆分惺欠襁有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后才能與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還有的院校有面試要求等,這些情況如果填報時不了解清楚,很可能就會被退檔。
志愿填完多久網上志愿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有很多的批次,因此錄取工作也是分批次開始查詢的,最早進行錄取結果查詢的是提前批次,一般在7月初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了。
省市之間還是會存在差異,具體還要請考生和家長參照本省市的有關教育部門公布的最新消息為準。
查詢成績期間,系統在線人數會很多,因此一些考生在查詢錄取結果的時候會出現系統錯誤等提示,不要擔心,請考生和家長耐心等待,稍后重試即可。
不過考生在填志愿的時候,一定不要操之過急,注意看好各個學校和專業的相關招生計劃,以及對于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要進行了解。
在專業選擇方面,也不能盲目的跟從,還是要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主,這樣在接下來的大學學習生活中才能更加充實。
錄取結果的查詢時方式有很多種,各省的考生可以登錄當地的教育考試院或是招生官網進行查詢,也可進行電話咨詢,短信回復或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錄取結果的查詢。
三、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是2011年1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由原阿拉善盟師范學校、內蒙古電大阿拉善盟分校、阿拉善盟技工學校、阿拉善電大、阿拉善經濟開發區中等職業學校、阿左旗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阿拉善盟業余體校等八所學校組建成立。同時,掛牌阿拉善盟民族傳統體育學校、阿拉善盟足球運動學校及阿拉坦其其格長調傳承基地、民族首飾工藝協會等。 學院現有巴彥浩特、烏斯太兩校區,總占地面積871畝。其中,巴彥浩特校區396畝,2018年10月投入使用;烏斯太校區475畝,2009年8月投入使用。兩校區已建成校內實驗實訓室5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多家。 學院機構設有醫療護理系、經濟管理系、藝術系、通用航空系、機電工程系、化工系、繼續教育部、基礎部、體育教學部、培訓部、網絡信息中心、科研與技術服務處等12個教學及輔助部門和黨政辦、組織統戰人事處、黨群部、計財處、教務處、后勤保衛處、招生就業處、學生處等8個管理部門。目前開設高職專業22個、中職專業28個,基本覆蓋阿拉善優勢和特色產業;國家開放大學(繼續教育部)開設專本科專業22個。 學院黨委轄7個黨總支、23個黨支部,170名黨員。設黨委委員9人。有在職教職工394人,其中正處級以上干部28人(包括2名廳級)、副處級干部25人,正教授3人、副高職稱105人,碩士學位教師28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4人,“雙師型”教師102人。在校生565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799人(高職生1390人,中職生1011人,技校生398人),電大及成人教育在籍本專科學生2858人。 學院秉承“立足地方、以人為本、崇尚品位、彰顯特色”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化課程建設與改革,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拓空間、以特色謀發展,深入推進文明校園建設,穩步推動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三駕馬車”齊頭并進,著力培養服務地區發展的急需、實用、特色人才,努力把學院建成具有鮮明地區特色和民族特色、適應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基地。突出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決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全面落實黨的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等工作主體責任,為學院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突出招生就業生命線,改革創新招生機制,堅持全員招生、全院招生、全年招生,生源涵蓋西部五省區及區內12個盟市,年招生人數保持千人以上,就業率保持90%以上,對口升學率和本、�?粕暇率均保持100%,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突出教育教學改革,推行以項目化教學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教學改革,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分層次建成院級合格課、優質課和精品課,進而向自治區級優質課、精品課邁進。目前已建成院級合格課程107門,院級優質課程13門。突出師資隊伍建設,評選認定自治區優秀教學團隊3個,院級教學名師11人,骨干教師24人,教學能手47人(次),雙師素質教師106人;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藍青工程”;累計選派教師參加中高職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國家和自治區級培訓108人次,院級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培訓150余人次。突出開放合作辦學,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產教融合,積極融入呼包銀榆經濟區職業院校聯盟,與內蒙古農業大學本科院校合作,掛牌成立沙產業創新創業學院,圍繞旅游、沙生資源、優勢畜種等資源和產業拓展合作領域;與中鹽吉鹽化、太西煤集團等大中型企業和區內外多家職業院校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保障了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緊密對接。與內蒙古電大中專學校、卓資職業中學、杭后職業中學、寧夏中衛中職學校等開展合作辦學,建立了穩定的生源基地。做為阿拉善風力發電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院從2018年開始招收風電專業學生,2020年將緊密聯系國電等相關企業,繼續做好160萬千瓦風電項目服務工作。與阿左旗合作建成阿拉善和碩特旗歷史檔案館,搭建了學術研究平臺,提升了文化底蘊。同時,創建名師工作坊(室),培養學科帶頭人,增強教學研究力量。突出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堅持需求導向,全面對接市場,面向社會開門辦學。針對行業、企業以及社會大眾,采取“請進來培訓、送出去培訓”等措施,緊密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包括就業創業、企業安全生產、在崗職工崗位技能和新員工崗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等社會培訓5大類約60余個工種或專業,年均培訓2萬人以上,為全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培訓服務。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措并舉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思政課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通過黨委書記親自抓、標桿系部帶頭做、各部門緊跟學,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讓“堂堂都是思政課、人人都是思政老師”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推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理念全面落實。2020年,學院將建成集校史、黨建宣傳活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突出民族地區辦學特色,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始終,注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設計、旅游管理、雕刻藝術等專業教學中,加強蒙醫蒙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在學院軟硬件建設中凸顯民族文化元素,設立蒙古語標準音培訓測試站,每年舉辦蒙古語培訓、普通話培訓和測試2000余人次。2019年新增民族表演藝術專業,針對全盟烏蘭牧騎隊員學歷提升問題,聯合內蒙古藝術學院開辦民族舞蹈班,為解決我盟烏蘭牧騎藝術人才青黃不接與學歷提升問題提供了服務保障。學院還設置阿拉善地毯工藝實訓基地等,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20年擬與呼和浩特市娜日培訓機構對接,計劃在招生、考前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突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完善創新創業指導課程體系,將參與職業技能競賽作為檢驗實踐教學成果的重要平臺,學院教師近年來共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16項。突出體育教學特色化發展,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和競技體育職能職責,承擔區內外大型賽事備戰訓練工作,2020年參加自治區柔道、現代五項、自由跤、拳擊、跆拳道等比賽,共獲得3枚金牌、8枚銀牌、3枚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