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安徽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安徽大學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磬苑校區就讀)專業在河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2848名;
2、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磬苑校區)(語種不限))專業在遼寧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761名;
3、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黑龍江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908名;
4、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山東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1022名;
5、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收費4500元/年;辦學地點磬苑校區)專業在湖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2811名;
6、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專業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1898名;
7、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海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8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736名;
8、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磬苑校區(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005名;
9、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教學地點: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路111號磬苑校區)專業在陜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2696名;
10、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蜀山校區)專業在內蒙古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090名;
二、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天津 | 綜合 | 物 | 630 | 837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天津 | 理科 | - | 601 | 567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03 | 1224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634 | 1289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磬苑校區就讀)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609 | 1284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96 | 966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562 | 10820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地點磬苑校區)(收費標準4500元/年)(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學制四年)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 | 573 | 5310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地點:磬苑校區)(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 | 578 | 615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遼寧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04 | 953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磬苑校區)(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596 | 1076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遼寧 | 理科 | - | 595 | 1054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吉林 | 理科 | - | 547 | 733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吉林 | 理科 | - | 570 | 8447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吉林 | 理科 | - | 580 | 801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 | 589 | 7527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黑龍江 | 理科 | - | 588 | 790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 525 | 10342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 517 | 1175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辦學點:磬苑校區,語種:不限) | 2019 | 上海 | 綜合 | 物 | 515 | 12052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79 | 2127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磬苑校區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73 | 2107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磬苑校區。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 629 | 17720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磬苑校區。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 631 | 1953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磬苑校區。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技 | 635 | 1806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學費待定;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89 | 1860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4500元/年;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606 | 1912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78 | 1851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595 | 1121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磬苑校區)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597 | 1013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合肥市磬苑校區) | 2019 | 福建 | 理科 | - | 564 | 1096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603 | 1069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88 | 1058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 592 | 2124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 609 | 21022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97 | 17773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學費待定;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612 | 1835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4500元/年;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631 | 19649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93 | 1968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09 | 12937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地點磬苑校區)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603 | 1472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地點磬苑校區)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581 | 16307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最終學費以上級部門核定為準)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98 | 12780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收費4500元/年;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608 | 12811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19 | 湖南 | 理科 | - | 580 | 1344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03 | 2189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594 | 2287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含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馨苑校區)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558 | 2439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理工類,4年,在磬苑校區辦學,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578 | 822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理工類,4年,4500元/年,在磬苑校區辦學,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592 | 8313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在磬苑校區辦學,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595 | 876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655 | 376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磬苑校區)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658 | 3398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海南 | 理科 | - | 683 | 273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14 | 1036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589 | 10080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包含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辦學地點:磬苑校區)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600 | 1004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磬苑校區(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580 | 9005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566 | 9393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教學地點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路111號磬苑校區)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560 | 11614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教學地點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路111號磬苑校區) | 2020 | 陜西 | 理科 | - | 569 | 11892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教學地點: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路111號磬苑校區) | 2019 | 陜西 | 理科 | - | 578 | 1269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533 | 7936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545 | 8332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551 | 8724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辦學地點蜀山校區)(學制四年)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 | 554 | 5831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蜀山校區)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 | 553 | 5090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費待定)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81 | 22330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648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577 | 21507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費待定;辦學地點蜀山校區)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602 | 24547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6480元/年;辦學地點蜀山校區)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89 | 21800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辦學地點蜀山校區)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95 | 26762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蜀山校區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95 | 25717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理工類,4年,在蜀山校區辦學)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570 | 10063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理工類,4年,6480元/年,在蜀山校區辦學)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573 | 8795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蜀山校區)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584 | 11464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蜀山校區)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590 | 10799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安徽省合肥市市轄區蜀山校區)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552 | 13407 |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地點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望江西路557號蜀山校區) | 2022 | 陜西 | 理科 | - | 556 | 12462 |
三、安徽大學介紹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學校是世界“雙一流”和國家“211工程”建設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屬重點綜合型大學。1928年,安徽大學肇基于時為省會的安慶市,開啟安徽現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賡續襟江帶淮崇教文化之菁華。幾經易址,于1956年遷建合肥;數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安徽大學”校名,這一天被定為校慶日。作為一所具有紅色革命傳統的高等學府,安徽大學辦學近百年來,勇擔民族復興大任,執著“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辦學理想,秉承“至誠至堅、博學篤行”校訓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累計培養了32萬余名優秀畢業生,是安徽省內畢業生人數最多、分布最廣、影響最大的高校,被譽為省屬高校的“排頭兵、領頭雁”。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構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富于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和國際視野,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養的辦學條件體系,四區一園面積3200余畝、建筑面積12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81億余元,館藏紙質圖書380萬余冊;擁有本碩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層次體系,28個學院,87個在招本科專業(其中38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總數并列全國地方高校賽道第1位),1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以及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以及2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有14門國家級一流課程、2個國家級和26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實驗教學(實訓)示范中心、5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承建全國首個省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現有本科生25303人、博碩士研究生10509人;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升學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與研究生獲省部級以上競賽獎2200余項,位列全國“雙一流”高校第63位,畢業校友獲得“國家杰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29位。學校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特色顯著,覆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大門類,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4個學科進入前5‰);堅持“人才強�!睉鹇�,現有教職工3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149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1018人;實質雙聘院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