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共有6門,即“3+1+2”。“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不分文理科;“1”為在物理、歷史2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選擇1門;“2”為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選擇2門。
2.高考的考試形式及時間怎么安排?
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按照國家統一高考時間進行,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考試緊隨統一高考之后進行。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在條件成熟后,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3.高考總成績是如何組成的?
高考總成績滿分750分。考生總分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成績和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滿分均為15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分;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滿分均為100分,歷史和物理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以等級分計入總分。各科成績當年有效。
4.考生確定選考科目時,為什么要在物理或歷史中選1門,在其余4門中選2門?
我省《實施方案》規定,考生在確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時,應在歷史和物理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
這樣設置的主要考慮:
一是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學科專家普遍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科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有利于考生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扎實基礎,有利于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二是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際。我省各地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將物理和歷史作為考生首選的科目之一,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室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中學的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是有利于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學生可從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參加選擇性考試,理論上有12種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同時,為了便于投檔錄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首選物理的考生和首選歷史的考生兩個序列分別排隊錄取。也就是說,同一名考生無法同時在物理和歷史兩個隊列中排隊錄取,因此考生只能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1門參加選擇性考試。
5.高考實施“3+1+2”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3+1+2”的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3+1+2”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選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1種固定組合,理科考生只能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學1種固定組合。
三是考試內容不同。“3+1+2”的模式,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時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試試卷完全一致。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則是有區分的。
6.選擇性考試科目選擇組合有哪些?
選擇性考試科目理論上有12種組合,具體如下:
7.考生如何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
科學合理確定選考科目主要是要結合自身興趣特長和優勢、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進行選擇。首先,考生可根據個人志向、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因素,按照對各科的喜好程度進行選擇。其次,考生要結合報考院校相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進行選擇。再次,考生可根據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特色優勢等進行選擇。
8.選擇性考試科目什么時候確定?
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學生在合格性考試結束后選擇,在高考報名時最終確定,高考報名結束后不可更改。考生在選擇過程中,應慎重考慮。
一是無論哪一學科的學習,隨著內容難度的增加,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有時成績還會暫時下滑,這屬于正常現象;
二是選科后,各學科就開始學習所選科目選擇性必修內容,如果一段時間后再更換學科,已經進行的課程很難補課。因此,建議學生選科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征求家長、老師的意見,科學選擇,盡量避免更換學科。
9.選擇性考試如何組織考試?考試對象是哪些?
選擇性考試由省里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組織閱卷、統一公布成績。選擇性考試從2024年開始實施,每年組織1次,考試時間緊隨全國統一高考進行,考試成績當年有效。選擇性考試的對象為符合教育部和我省規定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條件并已報名參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人員。
10.選擇性考試科目的成績如何呈現和運用?
選擇性考試科目中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成績以原始分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再選科目成績以等級分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11.為什么物理和歷史按原始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我省方案確定,在錄取時選考物理科目類和選考歷史科目類的考生將分列計劃、分開錄取。因此,選擇物理(或歷史)的考生使用同一物理(或歷史)試卷,考試群體相同,成績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12.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科目成績要實行等級賦分?
首選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科目中,根據個人興趣特長和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要求,選擇不同再選科目計入高考總成績。由于再選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高考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后考生選考科目成績排隊順序不變),以解決再選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13.等級分是如何轉換的?
等級分是按統一規則,由原始分進行等級劃定后,再由等級轉換而來的分數。
對于某一再選科目,考生該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達到合格后,轉換時賦分起點為 30 分,滿分為 100 分。按照選擇性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定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將A至E五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分。
(3)轉換步驟
第一步,將同一門選擇性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依次排序,按照分數轉換參數表確定的等級比例,依次將考生的原始分劃定A、B、C、D、E共5個等級,得到每個等級考生原始分的分布區間;
1、安徽新高考選擇的是五個等級賦分
2、安徽新高考等級分怎么換算及計算公式是什么
3、2022年安徽高考是新高考嗎及新高考復讀風險大嗎
4、2022年安徽高考是新高考嗎及會有什么變化
5、安徽新高考政策解讀及安徽新高考實行哪種模式
6、安徽新高考政策從哪一屆開始實行
7、安徽宣布新高考改革方案具體內容是什么
第二步,同一等級內,根據考生的原始分、所在等級的原始分區間和轉換分區間,按照分數轉換公式,計算得到考生的轉換分。
(4)轉換示意圖及示例
假設某考生思想政治科目合格性考試成績達到合格,選擇性考試科目原始分為 75 分。
第一步,將該科目選擇性考試原始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按照規定的等級比例將該考生劃定為 B 等級,該科目 B 等級的原始分區間為 82~61(僅是示例,實際各科目各等級原始分區間不固定);
第二步,根據分數轉換參數設置,將 B 等級內該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方法,轉換到 85~71 分數區間,根據轉換公式,該考生思想政治科目的等級分為:
第三批和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省市統一使用該轉換辦法。
14.等級分解決了什么問題?
一是通過將不同再選科目原始分按照統一規則轉換到同一量尺上,較好地解決了不同再選科目成績之間可比性的問題;
二是通過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將等級轉換成等級分,較好地解決了不同再選科目成績之間可加性的問題;
三是能夠保持考生每門學科成績排名順序不變;
四是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考生的成績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滿足高校人才選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