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園暴力要不得,共建美好創和諧。
2、學兄學弟互禮讓,校園氣氛樂洋洋。
3、小事不計較,大事共商討,友愛互助團結好。
4、欺凌同學要不得,互助互愛好品德。
5、同學相處是緣分,禮讓三分解矛盾。
6、樹立文明新風,共建和諧校園;維護校園安全,創建平安環境。
7、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8、真心真意為校園,和諧校園由你創。
9、生活因文明展現美好,相處因和諧彰顯智慧。
10、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11、安全意識,時時具備不可忘;文明之道,刻刻銘記你我心。
12、增強師生防范意識,營造校園安全環境。
13、為了師生員工的安全幸福,請積極參與校園平安建設。
14、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15、創建平安和諧校園,興辦人民滿意教育。
校園欺凌案例分析
案例一:懷疑室友搶男友隨意毆打被判刑
學習舞蹈的藝校女生小高懷疑同宿舍的小呂與自己男朋友關系曖昧,于是糾集三名女同學在宿舍內教訓小呂,逼迫小呂下跪并自行抽打耳光,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致使小呂身體受到傷害,精神出現應激障礙。之后,小呂報警,小高等四人后悔不已,四人的父母得知此事后,趕緊登門道歉,并賠償小呂的經濟損失。但為時已晚,四名花季少女就這樣坐到了被告人席上。
順義法院經審理,認定四名被告人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四名被告人有期徒刑。
案件宣判后,順義法院還邀請心理專家對小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她驅散了心中的陰霾。重新回到學校的小呂,順利考取了專業等級證書,現已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舞蹈教師。
案例二:周日返校好時機強拿硬要被判刑
高中生小虎平日在校園里飛揚跋扈,很多同學們都怕他。小虎趁周日返校,同學們身上現金較多的時機,多次在校園內、學校周邊攔截年齡較小的同學,通過言語威脅索要錢財。
一時間學生們“談虎色變”,人人自危,后小虎被公安機關抓獲。順義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小虎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承辦法官通過社會調查得知小虎系單親家庭,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為撫養小虎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承辦法官以感恩親情、回報母親作為切入點,和其母親共同對小虎進行了法庭教育,促使小虎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判決生效后承辦法官繼續對其跟蹤回訪,確保小虎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
法官建議:面對校園欺凌,順義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的庭長白玉龍告訴同學們,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報告,尋求幫助。千萬不要用武力報復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希望同學們遇到問題,也不可完全依賴家長、老師和學校,大家要學會換位思考,主動探尋同學之間的相處之道,珍惜同學情分。
案例三:爭搶球桌引口角聚眾斗毆兩俱傷
16歲的小亮是一名技校學生,15歲的小洋是一名初中生,二人因為在臺球廳爭搶球桌發生口角。吵完之后,小亮覺得很沒有面子,便向小洋下戰書,而小洋此時也是憋了一口氣,雙方相約三天后在小洋就讀的中學門口一較高低。雙方都找到了自己的同學好友,當天共糾集了十幾個人互相打斗,現場一片混亂,斗毆過程中,雙方人員中均有受傷。
最終,參與人員均被處以刑事處罰或校紀處罰。
案例四:被人糾集去斗毆逃跑途中把命喪
小劉剛剛15歲,拜了一位社會人員做江湖大哥,覺得這樣自己在學校里特別有面子。一天這位大哥糾集小劉等多名人員以教訓別人為由,聚眾斗毆。到達現場后,小劉等人手棍棒把在車內等待,哪知對方氣勢更兇。小劉一方駕車沖撞對方后快速逃離,落荒而逃中小劉乘坐的車輛失控,造成車上人員包括小劉在內三人死亡,另有二人重傷。美好的人生畫卷還沒有來得及展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定格在了15歲,留給家人無盡的悲痛。
案例五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校園欺凌事件
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學妹脫光衣服集體猥褻。6名涉案女生現已被當地警方刑拘。高中女生逼學妹脫衣,校園暴力事件值得警惕。
案例六湖南小學女生遭群女同學群毆
一、防止小學生校園欺凌內容都有哪些
二、有關防校園欺凌簡單明了順口溜集錦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措施
三、防校園欺凌的三字順口溜有哪些
四、有關防校園欺凌順口溜摘抄
五、防校園欺凌安全教育講話稿四篇
六、防校園欺凌安全主題教育教案三篇
七、防校園欺凌安全教育知識三篇
八、2019年未成年人保護法將迎來大修 校園欺凌有體現
九、防校園欺凌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十、經合組織PISA報告指出許多學生面臨校園欺凌問題
2017年4月,湖南永州市道縣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一名已輟學女生馬某某,因生活瑣事對14歲的六年級女生熊某心生怨恨,糾集4名中學生守候在熊某就讀的小學附近。待熊某出現后,馬某某等5人尾隨并脅迫熊某到偏僻處,輪流對熊某掌摑共32次并全程拍下視頻。事發當晚,視頻被馬某某傳至網絡并被轉發擴散。事發后,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對涉事者和相關學校作出了處理,參與打人者也分別在家長陪同下向受害者登門道歉。此事件中,欺凌者一方在人數、年齡、身體力量上都占優勢,體現了“以多欺少”、“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特點。欺凌者錄制欺凌現場視頻并上傳至網絡,則大大增加了受欺凌者的心理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