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西北師范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西北師范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專業在河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6366名;
2、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收費標準4300元/年)(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學制四年)專業在內蒙古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3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6310名;
3、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專業在浙江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1869名;
4、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在海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3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423名;
5、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在重慶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4066名;
6、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在云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4469名;
7、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在甘肅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4271名;
8、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語種不限)專業在寧夏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7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843名;
9、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語種不限)專業在寧夏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096名;
10、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在新疆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4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7211名;
二、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蘭州市安寧區) | 2021 | 天津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73 | 1791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天津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79 | 1879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天津 | 理科 | - | 541 | 1256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50 | 4349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581 | 45020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551 | 4636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511 | 3172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52 | 2548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515 | 28357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收費標準4300元/年)(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學制四年)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 | 435 | 26310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收費標準4300元/年)(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學制四年)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 | 474 | 22410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遼寧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30 | 3208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530 | 3054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遼寧 | 理科 | - | 542 | 27717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 | 440 | 3116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 | 471 | 3434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黑龍江 | 理科 | - | 507 | 2783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05 | 8137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40 | 9897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44 | 76531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73 | 7186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 | -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79 | 6942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化 或 生 或 地 | - | -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化 或 生 或 地 | 584 | 63861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4300元/年;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495 | 8359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4300元/年;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27 | 72754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07 | 66757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52 | 5814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67 | 5872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48 | 5502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4300元/年;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66 | 5595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4300元/年;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585 | 59698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38 | 6437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24 | 5486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523 | 5379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501 | 5548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理工類,4年,4300元/年,民族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461 | 58447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師范類)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0 | 9828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2 | 9114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海南 | 理科 | - | 632 | 642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60 | 31484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518 | 3363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537 | 3406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包含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520 | 83978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456 | 4926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民族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523 | 36701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云南 | 理科 | - | 533 | 3446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501 | 14271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425 | 4193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501 | 18635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507 | 20370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寧夏 | 理科 | - | 478 | 484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寧夏 | 理科 | - | 478 | 484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寧夏 | 理科 | - | 486 | 6096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 | 2019 | 寧夏 | 理科 | - | 455 | 11877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1 | 新疆 | 理科 | - | 413 | 1675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20 | 新疆 | 理科 | - | 441 | 15613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2019 | 新疆 | 理科 | - | 447 | 17211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441 | 29768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46 | 65019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43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09 | 119754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09 | 38112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 | -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民族班、聚居少數)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 | - |
三、西北師范大學介紹
【辦學歷史】西北師范大學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改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合大學下設的教育學院,后改為師范學院。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后,國立西北師范學院繼續在蘭州辦學。同時,恢復北平師范大學(現北京師范大學)。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范大學。1981年復名為西北師范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2020年被列為甘肅省人民政府支持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行列的省屬高校。【機構設置】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學校設立了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制。1987年,國務院在學校建立了“藏族師資培訓中心”。2012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依托學校設立“西北師范大學華文教育基地”。學校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研究院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1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研究中心21個,省高校新型智庫5個,省創新群體6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9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省級聯合實驗室3個。學校現設26個二級學院(65個系、3個教學部),1個獨立學院,3個孔子學院。【辦學條件】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校本部占地面積960畝,新校區占地面積541.8畝、生態實訓基地2272.5畝。校舍總規劃建筑面積100.5萬平方米,其中各類教學及輔助用房30.7萬平方米。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2219.25萬元,各類文獻資源403.85萬余冊。學校建成了以遠程教育、綜合教務管理及校園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線電視網為主體的現代公共教育服務網絡系統。【人才培養】學校自獨立設置以來,已培養各類學生26萬余人。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學生3606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389人,博士研究生573人,碩士研究生8697人,留學生366人,繼續教育學生9039人。連續六期實施本科教學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2008年教育部英語本科專業評估獲得優秀。2010年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師資隊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