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的難度是否上升,其實不用考慮試題的考試難度,因為試題要是難的話都難,如果是采用不相同試卷的省份,錄取分數也是不一樣的,因為一般地區都有地區保護政策,就像北京的考生考北京的大學那么錄取分數線就會比外省的要低一些,所以即使在高考中遇到比較難的習題大家也不要緊張,想著你難大家都難,所以只要是輕松應對就可以。
同時高考難度還體現在錄取分數線上。同樣的試卷,有的省份分數線高,而有的省卻創下新低,這種現象是存在的。
一般高考的難度都要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的多少,人數多則競爭就大,還要看大學在這個城市中的錄取比例,比例小那么難度就高,所以高考中一分的差距就差了好多。
對于高考全國1卷,湖南分數線為9省中最高,但一本錄取率為河南最低。一本線上,文理最高的均是湖南省,最低的均是福建省,其中理科一本線湖南比福建高64分,文科高59分。而在錄取率方面,河南省和山西省都不到10%,對比福建省簡直少了近一半的錄取率。
對于高考全國2卷,吉林分數線為10省中最高,同卷同科分數線,最高與最低相差懸殊。一本線上,理科最高的是吉林,比青海分數線高出了116分;文科最高的是遼寧,比青海考生線高出了96分。
對于高考全國3卷,四川分數線為5省中最高。除了西藏含有較多少數民族考生,這幾個省份的一本線相差不是特別大,理科最高的是四川,比最低貴州高出55分,文科最高為云南省比廣西高20分。
高考卷最難的省份
地獄模式:江蘇
“學生把自己當牲口,老師把學生當超人”
“他們等待了兩年讀完三年課,剩下一年還玩命”。
三年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
考試卷的難度系數:大概是360度前空翻托馬斯跳接側身旋轉三周半后以720度轉體后空翻。
噩夢模式:浙江,湖北,湖南
據說湖北湖南有兩絕:湖南的奧數和湖北的黃岡密卷。
對他們來說題目只有兩種:會做的和題目出錯的。
他們的成績分兩種:滿分的和被老師故意找茬扣了一兩分的。
他們答題從不套格式,但他隨手寫的解答會被別人用作標準格式。
他們只背基本公式,其它公式自己推導。
困難模式:安徽,河南,山東,四川,廣東,江西,山西,河北
“基礎教育薄弱、人口眾多、漢族人口為主、高校缺少、沒有加分政策”。
凌晨三點睡,一把辛酸淚。
刷題千萬道,考試忘不掉。
一般模式:陜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福建,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遼寧
享受政策傾斜,“確保每一位有著加分政策的冒險者可以享受豐富的教育資源。”
加分就是任性,加的不是分,是命。
簡單模式: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寧夏
在那里,高考的天是藍藍的天,他們有全國豐富的資源,“體制是高考引擎的優勢”。
某生遇一難題,百思不得解,于是求教老師。
老師瞄了一眼:“超綱了,不用看。”
但是他們有時候也很迷茫:到底我是上清華好,還是復旦好呢?
其實吧,各種模式都是相對而言,各省份考生有功夫在這兒吐槽,還不如多做兩道題!
沒有絕對的公平和不公平,只有是否盡力。網絡已經很發達,教育資源也在不斷均衡中。所以,只要你下定決心、付出實際,高考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高考甲、乙、丙卷,各卷難度有什么區別呢
一般情況下,甲卷比丙卷難,比乙卷簡單(也就是難度系數為:乙卷 > 甲卷 >丙卷)。但具體到每一年,情況又有所不同。比如2017年丙卷的難度系數就比甲卷要大。
除此之外,全國卷的使用還有如下特征:
一、視地區差異調整(針對教育發達的地區,試題對考生知識點掌握精準度要求相應降低,出題方向側重在能力上,考查考生能否對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
二、視教育發達程度調整(針對教育不發達地區通常會考查一兩個較偏的知識點,或平常較少見的題型,2017年丙卷難度大于甲卷的原因就在于此)。
為什么有的省份仍堅持高考自主命題呢?
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當前部分省份高中教材、高中課程設置不盡相同(如上海的滬教版教材和課程標準就比較特殊,一直自主命題),與其他地區存在一定差異。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命題。因與其他省份使用試卷不同,橫向間分數線無法比較,可降低其他地區考生對于自主命題地區高考分數線較低的抱怨情緒。(如北京、天津)
3、高考改革試點省份或一直在改革省份,由于考試科目、計分方式、錄取規則都不同,有必要自主命題。(如之后的浙江和近年來一直自主命題的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