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生報考院校選擇省內還是省外好
讀省內大學最大的好處就是距離近,好買票,回家方便,而省外大學可能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并且買票難,路費貴,路途遠,很多人剛到省外大學讀書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想家沒法回,特別是國慶元旦等節日,大家都回家了,宿舍就只剩下你一個人,特別孤獨。還有就是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比如北方習慣吃面食,來到南方吃不慣米飯,食欲不振。還有地域文化的不同,例如很多南方人接受不了北方的澡堂文化等等。
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自理能力較差的人,還是比較建議讀省內的大學,離家近,平時回家也方便,在飲食、風俗習慣等方面差異也不大,能夠較好地適應,當然也不排除你想趁著大學期間來鍛煉一下自己報考省外大學的,那報考之前就得有個心理準備。
無論是省內院校還是省外院校,都有其優勢與弊端,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盲目隨意報考,學校與專業都要仔細選擇,這關乎到未來方向發展,希望大家都有去到滿意的學校,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2、考生填報志愿一般要考慮哪些因素
一是以成績為基礎。高考成績是考生被錄取的基礎因素,直接決定了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去向。
二是院校綜合情況。院校是考生選擇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選擇與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到哪里去學習、學些什么等問題。考生在選擇時,既要看院校的歷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綜合辦學實力。
三是考慮興趣愛好、專業就業等因素。專業是考生志愿選擇的核心因素,一般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趨向。重點大學有優勢專業、普通院校也有特色專業,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不能一概而論;考生要選自己喜歡、符合個性特長的專業,改革省份考生還要考慮選考科目范圍等因素。專業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有關,有的專業報考很熱門,到了就業卻遇冷,需要理性判斷。
四是結合身體等條件。專業與身體狀況有關聯,有的專業受視力、色覺、器質性健康狀況的限制;部分院校按專業學習要求,會對單科成績和外語口語等方面提出要求。還有一些中外合作專業、民辦院校收費較高,選報時還應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五是注意志愿之間梯度的問題,建議高、中、低搭配填報,較為合理,避免退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