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檔案,又叫“考生檔案”,是參加高考的考生在考試前所要填充的關于個人信息的資料,也可能包括一些協議,例如高考誠信協議(一項促進考生文明守紀的協議書)。 高考檔案中的個人信息,包括:籍貫、出生日期、國籍、家庭情況、個人身體狀況等。高考檔案中有三件事:一是體檢表。第二個是志愿表格,這是你的高考志愿信息,也就是你報考的學校。第三,學生身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閱讀。
一、高考檔案是什么樣子的
高考檔案是考生的基本信息,包括:籍貫、出生日期、國籍、家庭情況、個人身體狀況等。高考檔案中有三件事:一是體檢表。第二個是志愿表格,這是你的高考志愿信息,也就是你報考的學校。第三,學生身份。
高考檔案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電子版本,可以通過計算機讀取。它記錄了你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信息。另一部分是檔案袋的形式,主要包括實習記錄、黨團信息等,這些檔案將在高考后隨你一起移交給學校。
高考檔案的電子版由高考考生所在學校建立(包括學生姓名、出生日期、學籍號、身份證號、國籍、家長姓名、聯系電話、思想政治道德評價或意見,高中新課程畢業生試點省份應提供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體檢信息、考生號和錄取證號。)并由各學校妥善保管。
二、大學錄取時會看哪些檔案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大學錄取時,主要是查看學生的高考成績和學業成績。當有太多相同成績或專業的學生時,它將進一步查看文件。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所有高校都會對單個科目和學生的體檢結果(部分專業)進行檢查。一般來說,他們不會檢查其他附加文件內容,但不包括特殊注冊。
據介紹,在順利考入大學后,一些不使用電子文件的地區仍將要求學生將紙質文件(以及上述高考文件)交給檔案室的老師,并檢查和驗證數據的完整性。
所以,即使你被成功錄取,你也不能掉以輕心。一些檔案的缺失甚至一些不良記錄仍然會影響學生。
三、高考檔案可以考生自己攜帶嗎
高考之后的檔案不是由考生自己拿,而是由招生院校或考生所在地的招生辦公室代為保管。這些檔案中包括考生的高考成績、志愿填報信息、個人身份證明等重要信息,因此需要嚴格保管。
在高考結束后,考生需要登錄教育部考試中心在線服務平臺并進行檔案管理,確認個人信息是否準確無誤。之后,考生需要選擇信發檔案的方式,并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在確認所有細節信息后,檔案移交至所在地招生辦或招生院校的志愿填報與錄取部門。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收到檔案之后需要認真核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和志愿填報信息是否準確無誤。如果發現任何錯誤,應及時與相應的招生辦或招生院校聯系修改。
另外,檔案的保管期限為5年,期滿后如未申請或未得到同意銷毀,將由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招生院校將考生檔案轉交所在地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予以銷毀。
總之,高考之后的檔案不是由考生自己拿,需要通過在線服務平臺和招生院校或招生辦公室代為保管。考生需要嚴格管理個人檔案,在收到檔案后認真核對個人信息是否準確無誤。同時,需要按照規定的期限對檔案進行管理和銷毀,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