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旦大學
三駕馬車之首,眾多大牛坐鎮,積極入世者。有研究歐美列強之深厚傳統,洋人經常造訪之地,另有多位“通天”兼職助陣,盡管多人調出,但學術貢獻突出,仍為圈內翹楚。
2、北京大學
三駕馬車次席,眾多大牛坐鎮,恬淡孤高者。老師很少發表文章,學生畢業后紛紛轉行,圈內貢獻有限,但師資和本科生質量之高仍為其他機構難以逾越。
3、南京大學
格外低調的黑馬。國際關系史研究深厚,為圈內和軍隊系統(洛外、南政、ZONGCAN等)培養了一批國際問題研究和外事工作專家,學術與社會貢獻均突出。另與霍普金斯合建中美中心,硬件先進,學生質量較高,畢業生多在上海外事機構、外企就職,亦有改行嫌疑?
4、中國社會科學院
擁有眾多分工明確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學術資源與對外交流具有優勢,長于及時介紹、綜述國內外研究成果,社會貢獻突出。
5、外交學院
秦大牛坐鎮,為國內建構主義、和諧世界研究之高地。畢業生廣布于外交、外事領域,對圈內學術和社會貢獻突出。
6、清華大學
閻大牛坐鎮,安全問題研究、研究方法之高地,學術貢獻突出。因畢業生較少,社會貢獻有限。
7、南開大學
張大牛坐鎮,現實主義研究重鎮,老張是有真思考、真性情的學者,但不知李部長的能量何時能釋放?
8、中國人民大學
三駕馬車之探花,積極入世者。近年發展較慢,學術上似乎僅有時大牛一人支撐,老查已調到北大,老金1、老龐不知在何方入世,老金2繼續忙著禮儀培訓,已深探至企業領域。
9、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中國國際戰略學會
均為軍內國際問題研究主要機構,早期對綜合國力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目前側重于軍事戰略研究。
10、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國際關系學院
國內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側重國際情勢分析與政策研究,對圈內的社會貢獻突出,研究成果亦為國內外所關注。
11-15
上海交通大學(另一匹黑馬,國內外人才引進神速,不久將可能印證“學術是銀子砸出來的”真理)
暨南大學(低調高手,擅長東南亞區域和南洋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國內俄羅斯研究之高地)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基礎較好,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為研究特色)
云南大學(近年發展較快,側重東南亞、南亞研究,不知老肖當副校長后是否可持續發展?)
16-20
中央黨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類似現代院)
上海浦東管理干部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同上)
新疆社會科學院(反恐、民族研究近年頗受重視)
山東大學(政治學學科發展均衡,國內歐洲研究之重鎮)
中山大學(新立國際問題研究院,校方似乎投入重金打造,但如何有別于暨大貌似是個問題)
21-25(前四者為外語、新聞類院校,均有特色研究領域,如上外為國內自由主義研究要地,北外則新近凸顯女性主義和國際話語研究特色,而廣外老唐在爆發式介紹英國學派后今在何方?西大則擅長專門史、國內中東研究重鎮)
上海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西北大學
26-30(兩個師范大學政治學基礎良好,但國際問題研究特色尚不突出;川大專攻南亞研究;蘭大擅長中亞及少數民族研究;廈大則長于專門史和臺灣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四川大學
蘭州大學
廈門大學
31-35(武大政治學發展似有頹勢,其風頭漸被同城的華中師大蓋過;北師大則似乎志不在此,盡管引進了一批俄羅斯和歐洲問題研究高手;吉大有志于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遼大新成立國關院,志在東北亞研究;青大國關設在法學院,意在突出環境問題研究特色)
武漢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吉林大學
遼寧大學
青島大學
36-40
山東師范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浙江大學
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