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綿陽師范學院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的分數在531至565分,位次為22119至1299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海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31至565區間才能上綿陽師范學院。
一、海南考多少分能上綿陽師范學院
1、2022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000名;
2、2022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335名;
3、2022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綜合(政)最低分需要5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992名;
4、2021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506名;
5、2021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085名;
6、2021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綜合(政)最低分需要5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534名;
7、2020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2):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119名;
8、2020年海南考生上綿陽師范學院(1):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240名;
二、綿陽師范學院在海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綿陽師范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51 | 20000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78 | 14335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585 | 12992 | 省政府 |
2、2021年綿陽師范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43 | 20506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64 | 16085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572 | 14534 | 省政府 |
3、2020年綿陽師范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31 | 22119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561 | 1596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65 | 15240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填報有什么技巧
1、求穩:剛達到本一批次線考生
不要再考慮錄取分數線較高的專業了。這樣的考生應該自己找一本線內分數線最低的院校,或者是找院校里面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的專業。可以選擇沒有在發達地區的重點院校來填報,避免了地區的競爭熱。退而求其次,不過是為了求穩。
2、考慮本二批次報考
游走在一本線的同學,在二本線中就占有很大的優勢了。一批求穩,二批就可以報好院校和好專業了,由于分數高,錄取的可能性也會大。
3、外省學校錄取幾率會更高
省內的院校很容易被炒熱。不想離開本省的同學,就會把第一志愿放在本省,填報的人數過多,學校基本就會被炒熱。
4、關注平均分,而不是最低錄取分
一般在志愿填報之前,都會分析一下所報專業3至5年的分數線,如果是壓線的同學,一定要報平均分和自己成績差不多的專業,給自己留后路,讓分數綽綽有余。
提前批和普通批有什么區別
一、錄取時間以及錄取院校不同
提前批的錄取時間要比普通批的錄取時間要長。提前批是在正常的錄取之前被錄取的,而且提前批的錄取院校一般都是一些藝體類的院校,也就是適合特長生錄取的院校。當然,提前批也可以填正常錄取的院校。
二、志愿個數不同
一般來說,提前批只有一個志愿可以填,而普通批有十二個志愿可以填。多填一個志愿,就意味著自己多了一份希望。
三、沒有被錄取的影響不同
提前批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是直接可以將學生的檔案錄入普通批的志愿的,而普通批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就是滑檔,滑檔之后就有一些學校已經不招人了,也就是說滑檔之后的選擇性更少了。
三、綿陽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綿陽師范學院是四川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坐落在被譽為“富樂之鄉、西部硅谷”的中國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國文明城市綿陽。 春秋更迭,爝火薪傳。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綿陽師范學院由原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綿陽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成立。2006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1年獲準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項目”試點單位,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建校以來,學校積淀形成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為本,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厚德、博學、篤行、弘毅”的校訓,“弘文勵教,止于至善”的教風,“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學風。累計為國家培養了12萬余優秀學子。 黃鐘輕叩,九皋鴻漸。學校現有高新校區、游仙校區和豐谷校區,校園占地面積近兩千畝,建筑面積46萬余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體育場館等服務設施。現有16個二級學院,52個全日制本科專業,覆蓋9大學科門類。現有高級職稱教師597人,博士285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81人。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綿州育才計劃等省市級稱號性人才32人次。“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師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6人,入選四川省高校師德典型代表2人。現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專科高等教育、成人本專科高等教育及留學生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留學生19000余人。 弘文勵教,止于至善。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教學型、地方型、應用型、師范型”的辦學定位,堅持“師范做強、藝體做精、應用做實”,培養服務基礎教育的優秀師資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專業10個,省級“卓越計劃”項目7項,省級應用示范專業6個,省級應用示范課程14門,立項國家級、省級新工科、新農科項目2項,省級創新創業示范課程4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1個、示范課程5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8門,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1個,四川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團隊和四川省教育廳創新團隊6個。 創新創業,蔚然成風。學校構建創新教育優秀師資培養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取得豐碩成果。學校建有中國科協創新工作室、中國創造學會實驗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近五年,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競賽中獲國家級、省級獎項1622項,獲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立項804項。 教學相長,服務地方。學校堅持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構建“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建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省級高水平研究團隊2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5個。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142項,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獲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4項,其中四川省科技進步獎4項。與省內外70余個地方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積極參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助推綿陽市平武縣、三臺縣,阿壩州壤塘縣,涼山州布拖縣、鹽源縣、木里縣等脫貧攻堅,為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成長,近三年培訓中小學教師達4萬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學校著力培育校園文化,實施主題教育月、節慶日活動和“一院一品”建設。收集整理國家、省非遺項目名錄近3000項,場館教育模式獲得全國優秀獎,“夢之聲”合唱團多次赴省內外演出,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社團風采節、志愿者服務等系列品牌活動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園文化氛圍。2020年學校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開放辦學,接軌國際。學校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交流,先后與德國、美國等國家、地區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師資培養、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學生交流等活動。 弦歌頌雅,風華賡續。當前,學校全體師生秉承“厚德、博學、篤行、弘毅”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綿師精神,堅定“師范做強、藝體做精、應用做實”的發展方略,按照“三步走”戰略,奮進新時代,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區域一流應用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