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沙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的分數在488至522分,位次為71548至1490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88至522區間才能上長沙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長沙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599名;
2、2021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58名;
3、2022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548名;
4、2021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486名;
5、2021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264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641名;
7、2020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595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長沙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903名;
二、長沙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沙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7 | 16599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88 | 71548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7 | 65152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2 | 61719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沙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46 | 17758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06 | 64486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2 | 61264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7 | 58641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沙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509 | 61595 | 省政府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522 | 14903 | 省政府 |
高考沒過本科線能不能上本科
本科以下是有機會上本科的,本科征集志愿,如果降分的話就有可能會被錄取。盡管每年二本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填報資格線都是在二本線下20分,但是,實際錄取數據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是看到降20分報志愿就滿心歡喜,但是,殘酷的在后面,因為實際錄取時,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填報資格線并不等于分數線。
換句話說,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往年公開的數據來看,本科第二次征集志愿不一定都降分錄取。也曾有過不降分錄取的年份。而且即便是降分錄取,降的分數也是極少的。分數太低也沒戲。
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二本
由于高考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會根據當年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所以在真正的高考之前,我們都不會知道當年的分數線是多少。不過雖然我們無法確定2023年高考的二本分數線是多少,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歷年的二本錄取分數線做出簡單的推測。
分數線的高低與本地高考人數以及當年的招生計劃和試題難易程度有關。一般來講,高考二本分數線在460分左右。文科分數線比理科分數線稍高一點。這個分數只能選擇一些普通的二本院校。如果考生想要考上好點的二本,考試成績至少是需要在500分上下。
三、長沙學院最新介紹
長沙學院創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長沙大學(�?疲┥駷楸究圃盒�,是長沙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為主管理”體制。學校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規劃高校,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湖南省文明高校。 學校坐落于瀏陽河畔,占地約1970畝,校園湖光山色,風景秀美,為“湖南省園林式單位”,被譽為“最美大學校園”。學校距長沙火車站10公里,距高鐵長沙南站15公里,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5公里,地鐵3號線設長沙大學站,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學校校舍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3億元,藏書146.8萬冊�,F有14個學院,49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23人。 學校致力于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堅持“兩型”(教學型和應用型)“兩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體兩翼”辦學定位,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以工程應用類學科專業群為主體,文化創意類與現代服務類學科專業群為兩翼,理、工、文、管、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有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7個、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1個。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省級實踐教學平臺34個,建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0門。 我校現有教職工1160人,其中專任教師93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1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5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5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38%,位居全省同類院校第一。擁有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勞動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省科技領軍人才、省科技人才托舉工程中青年專家、省121創新人才培養工程人選、省“*”人選、省100個科技創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學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芙蓉教學名師等90余人次。學校重視和鼓勵本校學術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導師,目前有85位教師被省內外高校聘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協同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200余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服務省委省政府“兩山”(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與湖南廣電、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共建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取得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學校生源質量好,高分段考生數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內進入本科一批招生錄�。�2021年湖南省實施新高考,我校在湖南省歷史類、物理類各專業組平行一志愿投檔線均位列省內新升一本院校首位。近五年,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248項,其中全國性一等獎98項、二等獎173項。2017年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我校以全國排名第2的總成績榮獲“優秀院校獎”,且為湖南省唯一連續5年、累計6次獲此殊榮的高校,累計獲國家等級獎73項(其中一等獎14項)。近五年,我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至2020年,連續三屆榮獲“就業創業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稱號。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建有國際合作科研平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長沙工作站、省重點實驗室、省高�!�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6個。2010年以來,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共計1966項,縱向科研項目經費近2億元。學校教師承擔國家自科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0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0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4項,其中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國家級)1項,省科學技術獎16項(包括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7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包括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文化和旅游部優秀研究成果(旅游類)優秀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30項。學校始終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和使命,緊密圍繞現代化長沙建設的戰略目標,近五年來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項目381項,實現本地轉化應用182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累計70余億元。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依托長沙智能制造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國際影響力,聚焦“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國際化辦學格局。先后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與國外近30多所高校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接收培養外國留學生100多名。近年來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訪問、留學、進修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學校秉承“力學篤行”的校訓,不斷推進學校事業發展,辦學影響力不斷擴大。先后獲得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湖南省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先進高校等榮譽稱號。在上海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600強榜單》中,學校排名273位,排名全省同類院校首位。據中國高教學會《2012-2020年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我校在全國普通高校中居257位,在全省居第9位,在省內本輪“申碩”高校中位居第一。 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湖南建設教育強省和現代化長沙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成為與長沙現代化水平相適配的閃亮文化名片。 信息來源:黨政辦公室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