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長沙理工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長沙理工大學的數字經濟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吉林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2680名;
2、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黑龍江省份2022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527名;
3、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語種:不限)專業在上海省份2022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6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4652名;
4、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浙江省份2022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0889名;
5、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福建省份2022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232名;
6、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湖南省份2022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494名;
7、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湖南省份2022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069名;
8、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湖南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6158名;
9、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不招單色識別不全者,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專業在廣東省份2022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9151名;
10、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在陜西省份2022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803名;
二、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長沙理工大學) | 2021 | 天津 | 綜合 | 不限 | 590 | 14520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語種:不限)(口試:否)(長沙理工大學) | 2022 | 天津 | 綜合 | 不限 | 599 | 14317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河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80 | 5407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河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75 | 5601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543 | 18546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528 | 2113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遼寧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81 | 4503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遼寧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55 | 498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吉林 | 理科 | - | 500 | 14698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吉林 | 理科 | - | 519 | 12680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 | 530 | 3063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 | 505 | 3527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467 | 24652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39 | 1964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95 | 46757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97 | 5088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 | -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559 | 5232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563 | 45322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561 | 46616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86 | 6342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58 | 6407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67 | 6325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65 | 6763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68 | 609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77 | 22368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50 | 7494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52 | 706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49 | 7737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59 | 26158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58 | 26762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55 | 16288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不招單色識別不全者,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35 | 19151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不招單色識別不全者,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54 | 66270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620 | 7145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619 | 7732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重慶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61 | 831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重慶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33 | 7049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565 | 8750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563 | 8716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1 | 陜西 | 文科 | - | 541 | 5884 |
長沙理工大學數字經濟專業 | 2022 | 陜西 | 文科 | - | 524 | 5803 |
三、長沙理工大學介紹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保ˋ類)、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學�,F有金盆嶺、云塘兩個校區,設有22個教學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來,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40余萬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多年連續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淀了“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和大學文化。學�,F有專任教師近2000人,其中正高職稱300余人,副高職稱6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2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40余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芙蓉學者”等省部級人才370余人。學�,F有8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13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3個。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10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1門,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11個,省級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平臺53個。學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教育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學校,現有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中心)38個。近五年,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0余項;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600余項,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1800余項。學校擁有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養)學科6個,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個,具有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資格。學校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標志性科研成果�,F有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1個、自然科學創新平臺46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1個。近五年,學校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作品等國家級項目430項;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8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項,職務發明專利1150項。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