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春師范大學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的分數在332至332分,位次為98976至2637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32至332區間才能上長春師范大學。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長春師范大學
1、2022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011名;
2、2022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697名;
3、2021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328名;
4、2022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573名;
5、2022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129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260名;
7、2020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976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長春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3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379名;
二、長春師范大學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春師范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2 | 36011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9 | 3169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9 | 3169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3 | 94145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22 | 84573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29 | 77129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春師范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98 | 42251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0 | 29328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6 | 90561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9 | 87569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07 | 79260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春師范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40 | 98976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二 | 332 | 26379 | 省政府 |
填報征集志愿的條件
1、對于第一類缺額計劃,達到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
2、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缺額計劃,為避免產生分數夾層,確保錄取公平,只允許不低于正式投檔時該院校最低分數及位次的考生填報;
3、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
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征集志愿對象:
1、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
2、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的學生。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征集志愿的幾種類型:
1、第一類是院校在正式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
2、第二類是院校投檔時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檔形成的缺額;
3、第三類是院校生源足額,但后期在該省追加了招生計劃。
志愿填報專業能不能多選
可以,一個學校是可以填報多個專業的志愿的。錄取時,學校會根據考生所填專業按順序錄取,不會對錄取有影響。
在填報志愿時,志愿填多少不重要,錄取才重要。盡量把靠近自己分數的專業放在最前面,這樣錄取時才會盡可能地獲取到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另外,除提前批次外,批次越靠后,錄取控制線會逐步降低,前一批次若不能錄取,后續批次還有錄取的機會。
三、長春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長春師范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北國春城——長春,是吉林省重要的基礎教育師資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應用研究型省屬師范大學,更是一所擁有悠久辦學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高等學府。 學校前身為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創建的官立長春師范傳習所,是吉林省師范教育的發祥地。百余年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學校先后易名為長春府學堂、長春縣立師范學校、吉長道立師范學校、吉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簡稱二師)、長春師范學校。1958年市政府在長春師范學校基礎上建立長春師范專科學校,1981年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長春師范學院,2013年學校更名為長春師范大學。 學校素有“長春革命大本營”“長春革命的搖籃”之稱。在時名“二師”的校園里,發動了吉林省歷史上第一次學生愛國革命運動,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個支部“中共長春支部”,編輯、發行了吉林省第一本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刊物《秋聲》。學校是吉林省中共組織的誕生地、愛國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發源地。 學校設有77個本科專業,覆蓋文學、理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學、工學、藝術學、經濟學9個學科門類。教職工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目前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學校設有20個教學單位、15個研究所。 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有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7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48項;有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吉林省高校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個吉林省轉型發展示范二級分院,1個吉林省轉型發展示范專業群;有2個吉林省“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基地,6個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5個吉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工程創新訓練中心;有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9個吉林省特色專業,3個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專業群,2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2個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有5門吉林省一流課程,18門吉林省精品課程,41門吉林省優秀課程,24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吉林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吉林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學科育人示范課程”,6項省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有10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3個吉林省高校名師工作室;有3個吉林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獲批教育部智慧教學試點項目、教育部“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獲批教育部“東北三省區域性技術教育教師培訓基地”“吉林省支援新疆西藏教育培訓基地”“學前與小學教師教育省市共建基地”“吉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 學校現有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高層次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術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被吉林省學位委員會確定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高校,教育學、中國史、化學為博士學位立項建設學科。有8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其中1個一流學科B類、4個優勢特色學科A類、3個優勢特色學科B類。學校是國務院學位辦確定的首批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單位,同時承擔和實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和“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學校現有研究生導師5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22人,校外實踐導師120人,研究生培養規模逐年擴大。通過實行“雙導師”和“三導師”制、優質課程建設、實習基地建設、研究生創新項目等舉措,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取得全國教育碩士學科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等可喜成績。 學校建有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32個,其中“天然藥物分離純化及活性篩選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為國家發改委設立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建有“吉林省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東北民族與疆域重點研究基地”“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廉政建設研究基地”等省級科研平臺。十二五以來,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79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6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9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6項,2017年首次突破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立項;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282項,其中省部級科研成果獎83項;發表學術論文9806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三大檢索論文2483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等465部。 學校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1人,“長白山學者”1人,“長白山技能名師”3人,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高級專家5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3人,吉林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一、二、三層次人選45人次,吉林省百名高層次創新創業引進人才1人,吉林省教學名師10人,吉林省“課程思政”教學名師2人,吉林省優秀教師6人,吉林省師德標兵1人,吉林省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長春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人,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6人,長春市師德標兵4人。 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學校與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法國、西班牙、德國、日本、韓國、泰國、英國等十幾個國家及臺灣地區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與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俄羅斯克麥羅沃國立文化學院、美國賽基諾谷州立大學開展了5個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俄羅斯、法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高校實行學分互認。與國外有關組織機構合作成立了“法國文化中心”“法國高等教育吉林省推廣中心”“西班牙文化交流中心”“普希金學院俄語文化中心”“俄羅斯文化教育中心”“日本文化中心”“非洲法語國家研究中心”等,加入了中俄文化藝術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 建校以來,學校為*建設培養了十萬余名基礎教育師資及其他各類專門人才,其中全國中小學“十杰”教師、全國勞動模范、“竭誠奉獻農村教育事業的好教師”李元昌,全國“十佳”優秀教師李金華,中央電視臺著名導演孟欣,全國“三八”紅旗手王春麗等,是我校優秀畢業生中的杰出代表。學校于2009年成立了長春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拓寬了學校與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經過幾代長師人的不懈努力,長春師范大學的辦學實力明顯增強,校園面貌日新月異,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學校各項事業持續穩步發展。 來源:學校辦公室 更新:2021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