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中國教育報李堅真
“堅持教育為*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素質人才源源不斷輸出,高�?蒲芯C合實力不斷增強,主動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國際學術影響力再上臺階。本期以教育社會貢獻力為主題,梳理十八大以來教育發展成就,展現教育服務現代化建設,服務人民能力方面的變化。??編者
“天眼”一開,為人類探測大到宇宙形成,小到外星文明的太空奧秘打開了一扇窗。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發現兩顆脈沖星。
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其建設過程中,高校功不可沒。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負責“天眼”的結構系統技術研發工作,為“天眼”提供了“骨骼”;北京郵電大學團隊擔綱研發的光纜,則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為“天眼”打通了“經脈”;東南大學團隊承擔的索網工程預研工作,參與了高性能鋼索研制,解決了大跨度索網安裝的技術難題。
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和決定性的關鍵作用。*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到《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一系列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方案出臺,教育事業改革取得跨越式發展,教育服務現代化建設、貢獻社會能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