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情的故事1:舍身救學生的英雄老師
殷雪梅:江蘇金壇虹橋小學二(1)班的班主任,52歲。原本再過三年,她就可以從容地離開30多年的講臺安度晚年,可20xx年3月31日中午,一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永遠地奪去了她的生命。
事發的當天,該小學組織一、二年級的學生外出看電影,臨出發前,殷老師特意提出,讓自己班的學生走在前面,讓一年級的小同學走在后面,“好有個照應”。整隊完畢以后,殷老師就和另一位楊老師一起,領著隊伍穿越校門口的馬路。她們先看看西邊,一輛車也沒有,東邊只有一輛摩托車過來,就在這很簡短的時間里,西邊有一輛銀白色的“桑塔納”轎車飛速開了過來,連半點減速的意思都沒有。
此時,學生隊伍的前排已經走到了馬路中間,而那輛車就筆直地沖向了隊伍,就在這輛失控轎車即將撞到學生的千鈞一發之際,殷老師迅速伸出雙臂,不顧一切地用力把身邊的5、6個學生推到了路邊。孩子得救了,而她卻永遠離開了熱愛她的學生和親人。
殷雪梅老師在危急時刻,把生命留給學生,把犧牲留給了自己,她用生命鑄就了不朽的師魂。
[點撥]“甘于奉獻、不求回報”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人們常說“師恩浩蕩”。師生情,無私,純樸。這類題材的素材,不可不謂“資源豐富”,在謳歌教師的角度著筆,可用于“奉獻、關愛、贊美”等內容為主題的文章;在欣賞學生的角度,可用于“感恩、感激、感動”等主題的創作。
關于親情的故事2:五兄妹:親情感天動地
這是江西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為了挽救罹患尿毒癥的小弟,四個哥姐爭相捋袖。最終,三姐和小弟配型成功。
當時,弟弟的腎功能衰竭,并且還是晚期。要想留住小弟的生命,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就是一輩子透析,要么就是換腎。
哥哥肖友清不忍心看著只有28歲的弟弟,一輩子在病床上依靠儀器來維持生命,當即決定,就是傾家蕩產也要為弟弟換腎,把他變成一個行動可以自由的人。可是在上海的各大醫院里,O型血的腎來源非常少,很可能等上一年半載都輪不到手術。而弟弟的病情不容耽擱,解決腎來源的最佳途徑,就是親屬間的移植。此時,他想把自己的腎捐給弟弟,但配型不對。江西老家的兄弟姐妹得知,只要是“O”型血,就有可能救弟弟一命后,她們二話不說,就趕往醫院進行化驗。經化驗,三姐妹都是“O”型血。四兄妹隨即約定,不管最終配型確定的是誰,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要齊心協力照顧好她和弟弟今后的生活。
20xx年3月23號上午,在山海中山醫院手術室,醫生們成功從三姐肖桂秀的體內取下她的左腎,并將這顆腎臟成功植入弟弟肖友軍身上。
用他們的話來說:多年來,五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一直都很深。他們五個兄弟姐妹就像是一只手上的五個指頭,哪一個不好,其他幾個都會覺得沒有意義。捐腎救弟,是五個指頭相依相靠的一個見證,一種骨肉親情愛的見證,它再次驗證了生命無價,親情無價。
[點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等諺語的廣為流傳,彰顯手足之情的彌足珍貴,此類兄弟情、手足情方面的素材,既可以在互幫互助、相互支持的角度切入,用于“團結、合作、共享、珍惜”等為主體的文章;又可在細膩感情、美好回憶等角度著眼,用作“親情、愛心、理解、共勉”等主題的文章。
關于親情的故事3:背著母親上大學!
劉霆:浙江省湖州市雙林鎮人,現為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052班學生。他生活在一個不幸家庭,劉霆13歲那年,因母親病情惡化,腎功能衰竭。昂貴的治療花光了全部積蓄,值錢的家當甚至住房也變賣一空,一家人陷入嚴重困境,父親不堪重負離家另謀生路。面對母親病危、家庭突遭變故的艱難境遇,劉霆沒有被壓垮,他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擔。
劉霆邊照顧母親邊勤奮學習,在買不起教學輔導書、甚至連吃飯都存在問題的情況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學習成績。20xx年,他以全國重點線的成績考上了浙江林學院。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到來,讓母親愁眉不展,體重只有90斤的他毅然對病床上的母親說:“媽媽,讓我背著你去上大學!”經得浙江林學院同意后,毅然帶著母親來上大學,邊讀書邊照料母親養生治病。
素有“百善孝為先”傳統觀念的人們被劉霆的自強精神和盡孝舉動所打動,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社會的關心,使劉霆母子迅速脫離了困境。劉霆在留下部分捐款作為母親術后康復治療的費用后,將其余的5萬元錢重新捐獻出來,在學校設立了全國首個大學生孝心獎勵基金,用于獎勵資助那些家境貧困并同樣富有愛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學生,以鼓勵更多青年大學生自覺弘揚感恩重孝的中華傳統美德。
劉霆背著媽媽上大學,演繹了他們母子之間母慈子孝、互相關愛、最終戰勝困難的感人故事,向世人展示了現代版中國孝子的形象。
[點撥]“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是我們“百善孝為先”的民族優良傳統,廣為傳承。這類題材的素材,多用于“愛心、孝心、感恩、回報”等內容為主題的文章,既可以作為孝敬長輩的素材出現,也可作為自強自立的素材引用,還可以作為無私善良心態、知恩圖報的事例進行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