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是一個多重角色的綜合體。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良好個性的塑造者;教師不僅是學生行為的榜樣、示范者,還是學生潛能的開發者;教師不僅是學生班集體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還是學生的知己與朋友,教師不僅是施教者,還是教之規律的研究者。
教師不僅是關心學生身體發育、知識技能掌握、道德品行的“父母代言人”,還是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心理保健醫生”。
2,教師應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作為現代型教師,其知識結構應包括四種成分: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關于教與學規律的知識;實踐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一般文化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知識廣度及興趣專長。教師應具有現代的、開放的教育觀念。
3,教師要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動力。審視名家名師,我們不難發現師愛蕩漾,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注與愛護,在事業上有立志成為教育家的志向是他們共同的人格特征。
4,教師要具有教育專長。專長或曰專業技能,是一種職業區別于其他職業的核心維度。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對教師教育、教學專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擴展資料:
存在問題:
1,作為一種專門化的職業,教師專業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2,學歷層次偏低。
3,斷層現象嚴重。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是反映師資隊伍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4,區域發展不平衡。由于經濟發展或地理位置的差異,我國不同地區教育現狀表現出很大差異。其中師資隊伍差異是一個重要方面。
5,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為本體性知識更新慢、條件性知識欠缺,實踐性知識理論層次低、文化知識面不夠開闊,尤為突出的是條件性知識的匱乏。
6,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具有高尚的師德是做一名人民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