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曾憲國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來驚天動地。”歌聲激蕩著我的青春歲月,那時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師職業,希冀成為歌中那美麗的角色。于是,懷揣著滿腔熱情和赤誠,來一中登上三尺講臺,圓我的教師夢。工作不滿三年,在我們的一中,我不僅深深感受到為人師的艱辛和壓力,更多的還是艱辛壓力背后那無法釋懷的平凡和奉獻。正象歌里所唱,“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
身為教授的當代作家賈平凹有一幅對聯時時鞭策著我:百無聊賴何為教,一事無成怎做授。21世紀,新時代教師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來,兩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輕實則重的“師德”。
如果說,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那么師德是教育的光輝;如果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師德就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人梯,給求學的攀登者以無窮的幫助;師德是綠葉,襯托著千萬朵桃李之花盡情地開放;師德是渡船,搭送著求知者駛向成功的彼岸;師德是彩虹,是驛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為什么成為一名教師,我要做一名什么樣的教師?這是聽故事,立師德----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隨堂筆記
師德的實質。在物欲橫飛金錢至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金錢趨之若騖。人們總以一種功利目的看問題、做事情。而教師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幾許平淡,原本就與世風格格不入。
有人這樣形容教師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辦事遭人冷淡,就象蠟燭,一生半明半暗。這種平淡與膨脹私欲的碰撞使污濁之風吹進了這方凈土,凡事講究利益,對付出片面地衡量回報,當學生不滿其意時,浮躁草率地敷衍應付,甚至粗暴極端地蠻橫處理。這怎與“教師”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讓“師德”這沉沉的詞語所承受得了啊!
也許大家都有與我類似的經歷和感受,當我們挑燈苦熬,精心備課,辛辛苦苦傳授學生知識,有時卻發現他們的熱情不高,眼神不夠渴望;當我們認真投入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卻發現這些調皮個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經,我的心一點點冷卻下去,甚至有說不出的惱火、傷心。但幾乎與此同時,這些孩子又能表現出讓人欲罷不能的欣慰和感動,又一次次地溫暖我的心田。一次,早讀課前,我和往常一樣到辦公室做準備工作,兩位女生緩緩走上來,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對不起,我不應該不認真晚讀的,可我不是故意的。末尾還附了三個字"無名氏"和一張精美的笑臉的小貼圖。走進教師,我笑著向他招手,他走到我面前帶著歉意說:“昨晚晚讀課我不僅沒有完成晚讀任務,還和其他同學講話,實在不應該.我知道,昨天是你的生日...下課后同學們都說我看你把老師氣得臉都紅了,紅得象蘋
果。我向你道歉。”一時間,一股暖融融的東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種欣慰?一種感動?說不清楚。我微笑著說:“老師早忘了昨天是我出生的那個日子.可你還記得,說明你是一個很重情誼的好學生.可你知道嗎?我們的生日也就是我們母親的受苦日,我們是媽媽的孩子,我們不要辜負媽媽對我們的期望?當然老師應該感謝你,因為你關心我。老師也知道,學習路上的攔路虎不容易對付,可你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暗暗地鼓勵自己,相信自己能戰勝它,好嗎?”霎時間,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希望和欣喜,他離開時,那眼神象是把我當作他一個親切的朋友,再后來的課上我感覺他聽得更專注了。也許大家都曾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教師,與這些少男少女相處,你會漸漸感覺到他們的獨特的被賦予新時代特征的個性,也許他們的言語和表現少不了幾許執拗、鹵莽;也許他們的思維和行動欠缺幾分理性和沉穩,但只要用心發現,他們其實很想與你接近,他們以獨特的方式渴望著你的關注,企盼著你的關愛,在意你的關懷。如若身為教師的你忽略了這一點,縱然你有高深的學識,耀眼的才華,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化解這一叉的奧妙,便是“師德”中的一個字??愛。
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與眾不同,它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母愛容易出現溺寵,友愛重在禮尚往來,情愛少了幾多嚴謹。而師愛是嚴與愛的巧妙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主動積極的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的愛不會付
之東流,我們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講臺是我們思緒縱橫的絢麗舞臺,它面對的是將來的桃李滿天下;明凈課堂有我們燈火闌珊的徹悟境界,那里寫滿了學生點點滴滴的成長、充實。 當我在課堂上傾心投入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時候,當我和孩子們在辦公室敞開思想促膝談心的時候,當我在節日里收到學生溫馨的祝福和問候的時候,當我看到學生的成績明顯進步的時候,我和許多老師一樣,體會到了付出后的歡樂,這是教師所特有的快樂。擁有這些,我并不艷羨萬貫錢財,因為這是很大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燈如豆,四壁青輝。在物欲橫飛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凈土,安于三尺講臺,用愛寫好“師德”。
2篇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一種愛叫博愛,有種愛叫無私,有一種職業叫教師,有一首旋律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各位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清唱歌曲《我愛米蘭》)小時候唱著《我愛米蘭》,看著老師的眼神叫崇拜。崇拜老師永遠 都有好玩的游戲;崇拜老師永遠都是那么的博學多才;崇拜老師永遠給我們帶來數不清的快樂。
現在我終于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帶著一顆赤誠的心,踏上了工作崗位,來到了海洋幼兒園,在這個全新的環境里,一次次的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全體老師身上那獨有的特點。一開始的實習時與Viola,Genefer,Annie老師搭班,班級老師的那份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并且Viola活潑、奔放的課堂組織風格,常常讓我被帶動。隨后的實習,我與Amy老師一起工作,Amy老師不僅給了我像姐姐一樣的感覺,而且給了我樹立了一個認真、塌實工作的榜樣。最后我成為了美C班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在這里我看了Sunny、Angel、Ann辦事方面的速度、效度與大度。并且對于我這位新手在日常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也會給予有效的幫助與指導,有優秀老師的指點,我很開心!
記得有一天下午,有一位家長問我:“老師,我們家孩子為什么現在還不會寫數字啊?”我當時遲疑了一下,就說了一句:“現在孩子還小,還不能寫!”這位家長立即回應道:“我鄰居家的孩子,與他一
般大的,現在寫數字寫得可好了„„„”當時我立馬就無言以對了,這時陸老師帶著微笑走了過來,回答了為什么孩子現在還不能寫字,硬性強迫幼兒寫字會對幼兒以后的成長會有什么影響,并建議在寫字方面請幼兒輸在起跑線上。最后的結果,大家不由分說了„„
愛孩子就給孩子最正確的指引,這一幕讓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于是我決定了要做一名小偷。
我要偷學老師那份愛崗敬業的執著。
我要偷學老師們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態度。
我要偷學老師們對工作的那份嚴謹與創新。
因為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3篇
朋友,你喜歡聽《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首歌嗎?這首歌曾經傳遍神州大地,唱響了幾十年,至今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她不僅是因為它曲調悠揚,旋律動聽,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情懷。
泰戈爾在詩中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她只有一歲半,說話還不清晰。地震之后,她再也沒有聽到過爸爸媽媽的聲音,哪怕一個字。沒有人告訴她,她最愛的媽媽----映秀小學教師嚴蓉在救下了13個學生后,再也不會回來;而爸爸,依然音訊全無,小小的她已成了孤兒。聽故事,立師德----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隨堂筆記
讓我們記住這樣一串閃光的名字吧!為救學生身體斷為三截的向倩老師;被鋸掉雙臂的張米亞老師;還有張紅梅、瞿萬容、袁文婷……
他走了,她走了,他們走了……
這是怎樣的一份愛啊,讓你生死相許,矢志不渝。
這又是怎樣的一雙翅膀啊,鋼澆鐵鑄,給人以生機,更托起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沉沉的瓦礫,壓垮了教室,壓不垮的是教師堅毅的臂膀;聽故事,立師德----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隨堂筆記
茫茫的廢墟,淹沒了校園,淹沒不了的是教師沸騰的熱血;
地震的災難,震動了大地,震不動的是他們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擎天誓言!
敬愛的老師,你們舍生取義,用生命書寫的大愛,是為師的精神,更告訴我們,什么是人類永恒堅守的品質!
汶川的孩子們是不幸的,在他們本該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卻遭遇了災難;汶川的孩子們又是幸運的,是他們的老師用責任將他們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4篇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師德師風事跡材料
常聽人說,人的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老師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為我在學生時代就遇到了許多好老師。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愛護使我童年時代就萌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長大后做一個像我的老師那樣的好老師,讓我的學生也能像我一樣幸福。回顧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涯,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我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謀生的職業,更是一份神圣而偉大的事業,需要用愛心和智慧去澆灌和滋養。
一、用愛心感染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真誠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它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這種愛是無私的,它要毫無保留地獻給所有學生;這種愛是深沉的,它蘊涵在為所有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當中;這種愛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誼。于是,我試著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愛心讓我發現,每一扇門的后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講臺下,我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曾經我班有一個學生,人很聰明,有潛力,可是,他生性貪玩,性格倔強,不喜歡讀英語,令英語老師十分頭痛,一天上午第四節課,英語老師檢查背
單詞,他沒有背,老師批評了他幾句,他的牛勁就上來了,背起書包沖出教室。我知道后,找遍了整個校園,最后在小賣鋪找到了他。我要他跟我回去,他卻堅持不回去。就這樣一直僵持到中午放學。我當時氣得直打哆嗦,卻又毫無辦法。對這樣一位學生,作為班主任,我在心疼的同時,更覺得責任重大。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積累了一條經驗,只要不偷不搶,不與社會上的“壞人”結伙,就表明這學生本質不壞,本質不壞就有改變的希望;有希望的學生,就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我仔細觀察這個學生,并進行了跟蹤分析,發現這個學生腦瓜子靈,只要加以引導,喚起他的求知欲望,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于是,我不失時機地找他談心,聊的話題涉及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親切隨和,完全是一種朋友般的交流,經一段時間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位學生心里注入了一股股暖流,涌起了激動的浪花。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誠意深深地打動了他,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被高中錄取。愛,給了學生希望;愛,給了學生動力!教師的愛是孩子們心中的雨露,沒有愛,沒有責任感,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也會黯然失色。我用自己對學生的愛,架起了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同樣,我也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每逢節日我都會收到學生拜年的簡短祝福語和短信大全,假期學生還專程跑來看望我,在QQ上經常互通有無,…一句句真誠而又充滿愛意的話,讓我感覺到從事教師職業的充實和富有意義,也讓我更執著地追求我的教育事業!
二、用愛的智慧和方法來教育學生
說起師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愛生如子,帶病上課,雨天背著學生過河,為了工作不顧家庭…”等等,可能是很多人說起師德眼前所浮現出的畫面。經過這些年工作的經驗反思,我深深地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師德也有了更新更豐富的內容。我們需要有愛心,還更需要有愛的智慧和方法。首先,用激勵激發潛能。在教學的具體工作中,我一直注重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曾經在教室后墻設立了一個“榮譽版”專欄,凡是學生有好的表現,就為她加一顆星星,一周一小評,“愛心”數量最多者為本周組長,一學期一大評,在每個學期結束時,總結一下本學期中獲優勝次數最多者為該學期優勝,為該生頒發獎狀,以表揚鼓勵,孩子們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紀律增強了,學生懂得團結互助了,班風更好了,學風更濃了。其次,用制度培養習慣。我通過學習魏書生的班主任管理藝術,制定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執行、修改都充分發揚民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潛能,使他們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第三、用真心引領學生成長。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可是,我發現每當我與學生說到請家長時,他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們犯了錯誤時,老師才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后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很反感。為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我便試著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我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了好人好事,成績有
了進步時,我頒發喜報告知家長。我本著少懲罰、多肯定;少質問、多鼓勵;少訓斥、多交談;少命令、多引發的談話政策,進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讓孩子不把學習當成負擔,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家長和我一起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快樂。對于班內的“差生”,我始終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為行為準則,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有益的活動,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展示自她的機會。看到一點點進步,都給予鼓勵和表揚。讓每一片綠葉都享受“愛”的陽光。
三、用恒心刻苦鉆研業務
俗話說:學生是船,教師是水,水漲船才高,師高弟子強;學生是苗,教師是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在當今“信息時代”,教育正處于偉大的變革轉折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因此,教師要勇于和勤于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要以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有創新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煉
師藝、升華師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按照上述要求,不斷地為自己“充電”。雖然我沒有參加過電腦的培訓,但我采取自學的方式,并虛心向別人學習,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課件的制作、多媒體的運用以及辦公室一套的微機操作,并能將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運用于實戰中。備課時,注意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師生互動融為一體;授課中,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采取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較為扎實的基本功為我的教學給予了有力的支撐,使我在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艱辛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我多次在省、市、區的公開課比賽上獲獎,來深圳后,2007年在校公開課上獲一等獎,2007年寶安區說課比賽獲一等獎。
當然,教育過程中我不可能永遠正確,任何一個教育者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如果能在錯誤中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這不是更富有意義的師德嗎?作為一名職業女性,承擔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責任,工作,孩子,父母,家務,樣樣都要操心,說不辛苦那是假的。但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踏上了這個講臺,就應該義無反顧,用自己的行為、品格去捍衛老師這個莊嚴的稱號。這條輝煌的教育之路,我將用汗水和心血鋪就,用愛心為孩子們撐起一片綠蔭,無怨無悔,一直走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