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成都中醫藥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主校區)專業在天津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582名;
2、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不招色盲、色弱)專業在遼寧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4410名;
3、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語種不限)專業在上海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175名;
4、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語種不限)專業在上海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4446名;
5、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在山東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7287名;
6、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學制五年)專業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381名;
7、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文史類,5年,5000元/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專業在廣西省份2022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824名;
8、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專業在四川省份2021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931名;
9、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制5年)專業在云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1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544名;
10、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五年)(5+3一體化)(本碩分流培養)專業在陜西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792名;
二、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五年制)(5000元)(不招色盲、色弱;辦學地點主校區) | 2021 | 北京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87 | 996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五年制)(5000元)(本碩連讀;辦學地點主校區) | 2020 | 北京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94 | 1016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醫)(辦學地點:主校區) | 2019 | 北京 | 理科 | - | 582 | 1017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五年制)(5000元)(不招色盲色弱考生;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北京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98 | 895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主校區) | 2021 | 天津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6 | 1158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天津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5 | 1328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天津 | 理科 | - | 555 | 1081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口試:否)(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校本部) | 2022 | 天津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31 | 814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口試:否)(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校本部) | 2022 | 天津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39 | 673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色覺異常(含色盲、色弱)考生) | 2021 | 河北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596 | 303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色覺異常(含色盲、色弱)考生)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92 | 1699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色覺異常(含色盲、色弱)考生)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600 | 1343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600 | 364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本碩連讀)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618 | 154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616 | 2163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本碩連讀)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628 | 1557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河北 | 文科 | - | 618 | 204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605 | 1443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610 | 1250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河北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593 | 291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83 | 1753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1 | 山西 | 文科 | - | 580 | 213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554 | 1487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0 | 山西 | 文科 | - | 566 | 262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81 | 1402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544 | 1631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537 | 1751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2 | 山西 | 文科 | - | 553 | 208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校本部)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 | 537 | 711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色盲、色弱) | 2021 | 遼寧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607 | 178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色盲、色弱) | 2021 | 遼寧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84 | 1441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623 | 121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583 | 1387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遼寧 | 文科 | - | 598 | 243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遼寧 | 理科 | - | 568 | 1830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遼寧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603 | 860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遼寧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593 | 159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5年)(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吉林 | 理科 | - | 523 | 1072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五年) | 2020 | 吉林 | 理科 | - | 560 | 997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吉林 | 理科 | - | 522 | 1915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5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吉林 | 理科 | - | 541 | 864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 | 558 | 168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 | 535 | 1012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 | 538 | 328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 | 571 | 103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黑龍江 | 文科 | - | 566 | 172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黑龍江 | 理科 | - | 557 | 1435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 | 492 | 461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 | 523 | 1091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21 | 1117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05 | 1444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24 | 1241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56 | 3299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64 | 2704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59 | 5601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在主校區學習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56 | 5002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77 | 2971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77 | 2971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36 | 1390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41 | 1352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生 或 史 | 640 | 1496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2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39 | 1375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5000元/年;不予錄取色盲、色弱考生) | 2021 | 安徽 | 文科 | - | 610 | 412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5000元/年;不予錄取色盲、色弱考生)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68 | 2917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5000元/年) | 2020 | 安徽 | 文科 | - | 581 | 498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500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89 | 2800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安徽 | 文科 | - | 581 | 640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51 | 3275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500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565 | 285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500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安徽 | 文科 | - | 555 | 714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66 | 2106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86 | 1660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61 | 2007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552 | 2189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江西 | 文科 | - | - | -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96 | 1911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4 | 145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9 | 2101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本碩連讀)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19 | 1549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山東 | 文科 | - | 580 | 637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山東 | 文科 | - | 590 | 399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81 | 2728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91 | 2062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605 | 1293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學制五年)(5000元/年;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河南 | 文科 | - | 600 | 677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學制五年)(5000元/年;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608 | 2066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學制五年)(本碩連讀)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593 | 682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學制五年)(5000元/年;本碩連讀)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623 | 2505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5+3醫)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590 | 327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5+3醫)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80 | 2776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學制五年)(5000元/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93 | 1926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學制五年)(5000元/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河南 | 文科 | - | 575 | 433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學制五年)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591 | 538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學制五年)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86 | 2245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564 | 555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589 | 2023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 | 2019 | 湖北 | 文科 | - | 572 | 507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學制五年)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60 | 2417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577 | 443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82 | 197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制)(收費5000元/年)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601 | 391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制)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586 | 2170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制) | 2019 | 湖南 | 文科 | - | 578 | 712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563 | 488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74 | 1827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學) | 569 | 1064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575 | 4325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不招色盲色弱)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547 | 1499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年)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577 | 3325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521 | 5132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色盲色弱,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584 | 3472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色盲色弱,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595 | 2571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文史類,5年,5000元/年,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廣西 | 文科 | - | 588 | 210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理工類,5年,5000元/年,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571 | 979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文史類,5年,5000元/年) | 2020 | 廣西 | 文科 | - | 556 | 248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理工類,5年,5000元/年)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568 | 1416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551 | 2091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理工類,5年,5000元/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558 | 1230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文史類,5年,5000元/年,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廣西 | 文科 | - | 594 | 182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重慶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611 | 15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重慶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624 | 91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重慶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632 | 61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608 | 1223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631 | 618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638 | 48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598 | 198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608 | 131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直博班。)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612 | 110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590 | 988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本碩連讀。)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611 | 615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直博班。)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617 | 524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重慶 | 文科 | - | 593 | 199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醫) | 2019 | 重慶 | 文科 | - | 593 | 199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本科與四年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結合) | 2019 | 重慶 | 文科 | - | 609 | 99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592 | 123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594 | 116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本科與四年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結合)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607 | 826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重慶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570 | 262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重慶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591 | 128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重慶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608 | 63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80 | 1062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604 | 524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610 | 423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568 | 793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585 | 406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596 | 247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573 | 3735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601 | 2011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專業備注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621 | 1114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四川 | 文科 | - | 562 | 631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0 | 四川 | 文科 | - | 580 | 330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583 | 3686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610 | 2063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四川 | 文科 | - | 571 | 712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5+3一體化”層次:五年本科與三年碩士學位結合) | 2019 | 四川 | 文科 | - | 587 | 395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588 | 4214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專業備注:學制:“5+3一體化”層次:五年本科與三年碩士學位結合)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616 | 2389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570 | 3604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602 | 1737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633 | 626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專業備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V]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576 | 538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專業備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V]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590 | 295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九年制)(專業備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IX]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604 | 141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618 | 1748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547 | 108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604 | 190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575 | 1002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貴州 | 文科 | - | 598 | 209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552 | 947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610 | 160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五年) | 2021 | 云南 | 文科 | - | 627 | 136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五年)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605 | 642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制5年) | 2020 | 云南 | 理科 | - | 618 | 754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云南 | 文科 | - | 618 | 13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學制五年)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607 | 700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學制五年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609 | 662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5+3一體化)(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陜西 | 文科 | - | 596 | 135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5+3一體化)(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572 | 925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5+3一體化)(本碩分流培養) | 2020 | 陜西 | 文科 | - | 603 | 179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5+3一體化)(本碩分流培養) | 2020 | 陜西 | 理科 | - | 572 | 1135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醫;教學地點: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柳臺大道1166號主校區) | 2019 | 陜西 | 文科 | - | 599 | 180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教學地點: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柳臺大道1166號主校區) | 2019 | 陜西 | 理科 | - | 583 | 1145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陜西 | 理科 | - | 573 | 870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5+3一體化)(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陜西 | 文科 | - | 574 | 13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甘肅 | 文科 | - | 540 | 294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529 | 860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542 | 884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544 | 10121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521 | 8584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甘肅 | 文科 | - | 537 | 1459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予錄取色弱色盲考生) | 2021 | 青海 | 理科 | - | 462 | 352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年收費5000元) | 2020 | 青海 | 理科 | - | 488 | 2556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青海 | 理科 | - | 512 | 2220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2022 | 青海 | 理科 | - | 474 | 252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錄取條件見院校招生章程) | 2021 | 新疆 | 理科 | - | 440 | 13012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20 | 新疆 | 理科 | - | 503 | 7837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 2019 | 新疆 | 文科 | - | 526 | 2713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錄取條件見院校招生章程) | 2022 | 新疆 | 理科 | - | 446 | 10637 |
三、成都中醫藥大學介紹
成都中醫藥大學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醫學院,1995年更名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歷經65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藥健康相關學科專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0年成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學校占地面積約1800畝,擁有19個學院、38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2.5萬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學校是全國首批中醫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7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現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中藥學),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ESI全球前1%學科2個(藥物學與毒物學、臨床醫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中藥學、中醫學),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學校有國醫大師3人,全國名中醫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級特聘專家4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98人,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1人,岐黃工程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1個,岐黃工程青年岐黃學者4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4人。四川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獎獲得者1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醫10人,首屆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0人,四川省特聘專家35人。學校有國家級一流專業9個、省級一流專業11個;國家級一流課程7門、省級一流課程35門;省級各類精品示范課程75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學校為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獲批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十三五”以來,新增各類科研項目2818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95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116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二等獎10項。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和造就了大批中醫藥人才。建校初期,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中醫學、中藥學本科畢業生和中醫藥碩士研究生,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位中藥學博士、第一位中藥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