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麗水學院生態學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麗水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麗水學院的生態學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在內蒙古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2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8609名;
2、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在江蘇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3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3508名;
3、麗水學院生態學(少數民族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專業在浙江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8209名;
4、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在浙江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0768名;
5、麗水學院生態學(4800元/年)專業在安徽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4199名;
6、麗水學院生態學(4800元/年)專業在安徽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1155名;
7、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在湖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3399名;
8、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在湖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9006名;
9、麗水學院生態學(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1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1724名;
10、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在甘肅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5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6675名;
二、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收費標準4800元/年)(學制四年)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 | 345 | 47914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收費標準4800元/年)(學制四年)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 | 383 | 44680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 | 425 | 38609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校本部)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 | 375 | 44588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496 | 90561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38 | 103508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35 | 96941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少數民族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50 | 98209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56 | 90768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56 | 95134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68 | 81719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46 | 10658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65 | 84957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少數民族班)(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 2022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47 | 111171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2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61 | 94091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4800元/年)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483 | 94199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480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06 | 9115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493 | 8044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480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488 | 75014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22 | 5334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08 | 50429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493 | 71147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493 | 7045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476 | 70052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09 | 73399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501 | 79006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湖南 | 理科 | - | 490 | 6595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414 | 81724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434 | 79677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432 | 70151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409 | 50118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435 | 47977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453 | 46675 |
麗水學院生態學專業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 | - |
三、麗水學院介紹
麗水學院是麗水唯一的本科高校,是一所省管、市屬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7年經學大師孫詒讓先生指導創辦的處州師范學堂,歷經九次更名、六校合并、四易校址。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在調研麗水時指示要“抓緊籌建麗水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更名為麗水學院。學校先后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被列為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202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教育、農業、護理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浙江省文明單位和“5A”級平安校園。學校現有民族學院(華僑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生態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商學院、中國青瓷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0個教學機構,49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職工1100多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18人。學校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點引才計劃專家等國家級人才15人,省級重點引才計劃專家、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省部級人才47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2人,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8人。建有院士工作站、省級博士后工作站各1個。學校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優勢專業2個、特色專業7個,護理學、小學教育、音樂學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省一流學科4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7個。擁有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省優秀教材4部;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在線開放課程69門。近五年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4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0多項,橫向項目600多項,先后獲得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學校立足地方需求和學校實際,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化地方特色為學科特色,化區域資源為辦學資源,在服務和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特色。堅持“兩山”鑄魂,建設中國(麗水)兩山學院,擁有省級智庫2個,發布全國首個指南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牽頭組建麗水市農村電子商務學院,建成中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中心,全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與實踐。堅持“兩基”立根,參與麗水市教育提質行動計劃,承擔“綠谷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工程,全力服務基礎教育和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堅持“兩特”賦能,建有華東地區唯一的民族學院,現有浙江省民族干部培訓基地、少數民族專業技能實驗實訓基地和民族文化產業創意基地,與龍泉市政府共建中國青瓷學院,與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共建全球首家“中國青瓷學堂”,全力引領民族地區城鄉融合和青瓷非遺產業發展。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韓國、西班牙、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高校開展合作交流。與瑞典耶夫勒大學學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