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新疆職業大學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的分數在175至344分,位次為41435至2270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75至344區間才能上新疆職業大學。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新疆職業大學
1、2022年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1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435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1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1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2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702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2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新疆職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3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二、新疆職業大學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新疆職業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 | 195 | 41435 | 省政府 |
2022 | 寧夏 | 文科 | �?� | 236 | 22702 | 省政府 |
2、2021年新疆職業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175 | - | 省政府 |
2021 | 寧夏 | 文科 | �?� | 261 | - | 省政府 |
3、2020年新疆職業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 | 188 | - | 省政府 |
2020 | 寧夏 | 文科 | �?� | 344 | - | 省政府 |
高考后檔案狀態怎么查詢
方法一
首先進入相關省份的高招招生考生服務平臺。進入這個平臺之后,在進行登錄操作,輸入自己的考生號和登錄密碼以及驗證碼�?忌栆话愣际�14位數字,一定要準確填寫。
同時,在登錄密碼一欄正確填寫包含數字和字母的密碼。全部填寫完畢之后,就可以點擊進入,然后就可以查詢自己的檔案狀態了。當然,如果遇到無法查詢的情況,可以換一個手機號試一下。
方法二
直接到當地的招生服務大廳查詢,全省任一地縣招辦均可查詢。查詢的時候帶上高考準考證和自己的身份證。
高考志愿報考的注意事項
1、按時提交志愿逾期無法補報。
考生志愿是錄取的重要依據�?忌鷦毡匾磿r完成志愿填報并提交信息。志愿填報一經截止,任何人不得更改。逾期不予補報。
2、志愿填報結束只能看不能改。
考生通過系統可查看本人的統考本科或者單考單招志愿填報信息。統考本科志愿和單考單招志愿填報之后,考生須按報名單位的要求進行志愿信息的確認。志愿填報截止后,考生只可查,不能再對志愿信息做更改。
三、新疆職業大學最新介紹
新疆職業大學創建于1962年,其前身新疆職工業余大學是在王震將軍的親切關懷下,由自治區總工會和自治區教育廳聯合創辦。1991年,學校更名為“新疆職工大學”。1996年,被原國家教委批準為全國首批高職教育試點院校并從1997年開始招收高職學生。2000年,學校更名為“新疆職業大學”,2007年教育部批準更名并備案。2000年、2005年新疆商業技工學校、新疆蒙古師范學校先后并入新疆職業大學。 半個世紀以來,新疆職業大學伴隨著自治區經濟社會逐步發展,由成人院校轉型為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累計培養了 5 萬余名扎根邊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大批專業人才和新疆開發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世紀初,新疆職業大學 進入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階段。 2010 年,學校通過教育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2011 年,被確定為自治區示范性高職院校。 2013 年,被國家教育部、人社部確定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2014 年,成為國家教育部、德國經濟合作部與德國國際合作公司( GIZ )以及德國五大汽車企業在中國的 25 所 “ 中德汽車機電職業教育項目( SGAVE ) ” 學校之一, 2015 年,成為國家教育部首批百所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 學校坐落在美麗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節點城市——烏魯木齊市,現有北京路校區、友好路校區、巴州路校區三個校區,設有九個學院、兩個教學部和四個教育研究中心�,F有教職員工 510 人,其中專任教師 324 人,教授、副教授占 28% ,博士、碩士研究生占 44.1% 。現有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1 個,中國烹飪大師 6 人 (新疆 28 人) ,自治區教學名師 1 人, “ 雙師型 ” 教師占 85% ;年均外聘行業企業管理與技術專家及能工巧匠 150 余人,基本構建了一支專兼互補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學校現有普通高職在校生 9640 人,開設專業 52 個,涵蓋汽車機電、寶玉石鑒定加工、餐飲、旅游酒店、民航、社會工作、財經、物流、信息技術等領域和方向。學校建有自治區特色專業 5 個、自治區精品課程 9 門,建有國家級大師工作室 1 個,校外實訓基地 132 個,校內實驗實訓室 117 個。學校館藏圖書 47 萬冊,同時正在建設現代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網絡平臺。 學校招生覆蓋全國 20 余個省區,通過普通高考、三校生、單獨招生、中高職融通、五學年一貫制、 “3+2” 、成人高考等形式招收普通�?疲ǜ呗殻�、中職和成人學生。學校連續 2 年實現不降分錄取,連續 5 年保持第一志愿錄取率 100% , 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 90% 左右,優勢、特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 100% 。我校烹飪專業畢業生于建文、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趙英正分別于 2004 年、 2006 年受到黨和*江澤民、胡錦濤的親切接見;漢語翻譯專業 2012 級學生熱汗古麗 · 依米爾同學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相繼被評為 “ 全國勞動模范 ” 、 “ 全國道德模范 ” 、 “ 最美新疆人 ” ,她的事跡被拍成電視連續劇《有一個古麗》;法律事務專業畢業生海力力 · 吉力力被自治區評為 “ 反恐勇士 ” 。 學校始終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教育機構、高校和企業的合作交流,從多方面體現現代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在區內,學校牽頭 25 家職業院校組建了新疆特色餐飲職業教育聯盟,并與 5 所院校、 8 家企業組建了新疆特色餐飲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集團。同時與新疆特變電工、上海大眾新疆分公司等 100 余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在國內,與武漢理工大學、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等 10 所高校建立了 “ 多對一 ” 援教和聯合辦學機制,爭取在優勢專業上的支持; 在國(境)外 ,先后與德國職業教育聯盟、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德國復興銀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 、 德國菲尼克斯電氣集團、德國工商總會 AHK (上海)、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美國貝茨技術學院、蒙古國科布多大學、臺灣科技大學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相繼開展了中德(新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德促貸款項目)、 “ 大眾班 ” 人才培養項目、汽車機電人才培養項目( SGAVE )、菲尼克斯 電氣自動化實訓中心 、蒙古國科布多大學孔子學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共建新疆旅游產業教學實訓基地等一批有影響力和實效性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特別是中德(新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 中央電視臺 2014 年 7 月 25 日 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該項目的轉貸協議簽署實況。 通過對外開放辦學,在外資引進、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訓、專業建設、漢語國際教育等方面強有力的推動了學校的整體發展,學校相繼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家獲得德國復興銀行貸款的單位,成為西北地區唯一一所獲得 SGAVE 資質的學校,成為全國唯一一所在境外設立孔子學院的高職學校 。 學校始終秉承 “ 崇德尚能、學以致用 ” 的校訓精神,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努力提升作為高職院校在人才服務、技術服務、培訓服務、文化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十二五期間,學校累積向社會開展職業鑒定培訓 32000 人次;學校下設的鑒定機構可開展 28 個工種的職業資格鑒定;累計派出 2000 余名學生在南疆地區支教,選派管理干部和專業教師對口幫扶墨玉縣職業高中學校和麥蓋提縣職業中專學校,支持南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對口幫扶工作在《新疆日報》頭版登載。 學校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維護校園和諧穩定,加快學校整體發展,連續十五年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高校穩定工作先進單位,連續三年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根據國家和自治區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新疆職業大學進一步明確了 “ 十三五 ” 期間的發展方向:堅持開放辦學,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國內多對一援教,加強國外合作辦學;堅持高職教育服務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面向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文化產業、社會服務等領域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以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繼續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十三五期間,高職在校生人數控制在 1 萬人左右。 面向未來,在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新疆職業大學將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以教學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內涵建設為重點,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努力將學校發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將三個校區建成各具功能與特色的教育教學實訓基地,建成宜教、宜學、宜居的平安校園,建成區內一流、區外知名的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