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被譽為“羌塘明珠”的聶榮縣位于唐古拉山南麓,平均海拔4700米,面積遼闊。環境惡劣、產業落后、因災返貧猶如“三座大山”,致使全縣142個村中有136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計2598戶1098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2.7%,屬于西藏集中連片的深度貧困縣。
國家能源集團與聶榮縣的“緣分”始于2002年。為了助力聶榮各族同胞順利脫貧并早日邁向全面小康,國家能源集團不僅向聶榮縣投入大量扶貧資金,積極援建各類項目,還先后選派優秀干部6批8人次到聶榮縣任職,本文的主人公??岳權正是其中一員。
經過不懈努力,2018年,聶榮縣財政收入達到了2229萬元,年人均總收入達到10904元。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發文公告,聶榮縣經西藏人民政府驗收批準,正式退出貧困縣。
科學謀劃,助推聶榮縣經濟發展
2013年,岳權成為一名援藏干部。在藏工作期間,聶榮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那曲行署副秘書長、聶榮縣委副書記、那曲市委副秘書長,他的頭銜換了幾次,為藏區早日脫貧的初心從未更改。
初到藏區,岳權發現聶榮縣年財政收入只有690萬元,年人均收入只有5962元,便深入各鄉鎮、村(居)了解調研實際情況,尋找致貧原困,很快摸索出了一條發展的路子。
在吸取了聶榮縣之前建設色慶鄉28村“小康示范村”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岳權同志和聶榮縣一起推出了“易地搬遷+小康新村+合作組織”的新發展模式。
在他的爭取下,援藏資金投入7400多萬元在色慶鄉2村和尼瑪鄉11村、4村建設了3處197戶的小康新村。3個小康新村的群眾由過去各家分散居住轉變為全村集中居住后,全部加入了村經濟合作組織。經過幾年的發展,色慶鄉2村經濟合作組織年人均分紅接近1萬元,尼瑪鄉11村、4村經濟合作組織年人均分紅達到7000元。色慶鄉2村和尼瑪鄉11村在2017年均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經濟合作組織。
2017年起,岳權和聶榮縣一起推出了“公司+合作組織+牧戶+扶貧+培訓基地+科研基地”的“六合一”發展模式,援藏資金投入2500萬元建設了集牲畜品種改良、種植養殖、農畜產品加工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嘎確牧場。嘎確牧場通過吸收貧困群眾為勞動力,以在場時發放工資、離場時租送牲畜的方式,已成功幫助237人脫貧;另外還通過改良牲畜、加工畜產品等形式帶動周邊6個鄉鎮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17年,嘎確牧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經濟合作組織。
高原的冬季,氣候嚴寒且草料不足,聶榮縣牦牛冬季掉膘現象嚴重。牦牛出欄時間高達7年,奶牛冬季幾乎絕產。為此,岳權和聶榮縣2017年起大力推廣牦�!岸唐谟省奔夹g,投入援藏資金2380萬元在牧民群眾相對集中居住地建設了7個中等規模的牦牛集中養殖場,冬季實行牦牛畜圈暖棚養殖和補喂飼料。這項技術改善了牦牛冬季掉膘現象,牦牛出欄時間縮短至5年,奶牛冬季也產奶了,群眾收入明顯提高。
立足長遠,助推聶榮縣全面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投入援藏資金200多萬元,岳權精心組織聶榮縣142個行政村(居)的村書記和主任、有威望的宗教界人士以及縣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計280多人,分7批先在聶榮縣進行集中培訓,然后赴北京、拉薩等地進行參觀學習。這次培訓在西藏屬首次,既開闊了群眾眼界,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又加強了基層組織政權建設,受到西藏自治區領導高度肯定。
針對教師短缺、教學質量低的狀況,岳權提出了在縣城新建小學,將縣城周邊鄉鎮的小學適齡兒童集中到縣城上學的思路。2017年總投資5000萬元的國家能源集團希望小學正式破土動工,該所小學建設將徹底改變聶榮縣現有教育格局,有力推動聶榮縣教育事業的發展,將為遏制代際傳遞,助推教育脫貧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集團先后投入援藏資金401萬元為聶榮縣人民醫院購買了麻醉儀、手術床等先進醫療設備,建設了集中供曖工程和遠程診療平臺,提高了聶榮縣人民醫院醫療水平和醫生專業技能,2017年幫助聶榮縣人民醫院成功邁入二級乙等醫院行列;投入268萬元改造了縣有線電視網絡系統,讓縣城群眾看上了電視;投入1100多萬元為辦公樓、政府招待所等建設了集中供暖、上下水工程和職工活動中心,改善了干部職工工作生活條件;投入453萬元用于縣敬養院建設,并設立了每年30萬元的專項基金,改善全縣五保戶的日常生活,等等。
甘于奉獻,爭當時代楷模
援藏意味著吃苦奉獻。睡眠是岳權進藏后的最大難題,每天晚上不是因缺氧被憋醒,就是被凍醒。靠河水解決飲水,縣城經常停電,電視沒節目,使用的是旱廁所,取暖靠燒牛糞。冬天后半夜爐火熄滅后,室內溫度能降至零下6度。這些就是岳權援藏期間的生活寫真。
6年的高原生活,岳權的心臟增大,還得了高血壓,兩個膝蓋因受寒一到冬季就痛得不能正常走路。6年里,岳權多次病倒在工作崗位上。6月,他感冒堅持工作20天后,一下子臥床不起,同事連夜將他送到拉薩才撿回一條命。2015年3月,岳權在拉薩開會期間腎結石突然發作,他沒有回內地,而是連夜在拉薩做了碎石手術。
2017年5月23日聶榮縣永曲、查當、索雄、桑榮四個鄉遭遇特大雪災,他臨機果斷決策、冒著生命危險在一線指揮,為贏得“5.23”特大抗雪災勝利起了關鍵作用。在整個抗雪災的過程中,他沖在最前線,餓了在雪地里啃干糧,渴了往嘴里塞雪球,一度連續20個小時沒有合眼,雙臉被雪反射的陽光嚴重灼傷,滿是血痂。5天后,隨著道路打通,糧食、草料、油料等物資運入,聶榮縣最終贏得“5.23”特大雪災的抗災勝利。
連續五年被評為聶榮縣優秀公務員,2015年被評為那曲地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17年先后被評為那曲地區優秀援藏干部和西藏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被評為首屆“感動那曲人物”,首屆“國家能源集團勞動模范”,2019年被西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評為“優秀援藏干部”……岳權援藏期間的優異工作表現得到西藏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呼岳權為“扎西縣長”??在藏語中,“扎西”是祝福吉祥的意思。
篇二
??援藏衛計干部楊力夫優秀事跡材料
從一望無垠的成都平原到神秘的香格里拉,再到大山深處的甘孜州得榮縣,雖遠隔千里,但因為“精準扶貧”、對口援藏,兩地千里情牽,攜手同行。近年來,青羊區衛計局派遣系統專業技術骨干,架起“精準扶貧”的橋梁,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得榮縣提升醫療衛計水平,讓得榮百姓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和對口幫扶帶來的福音。2018年,青羊區衛計系統14名醫療骨干組成“青羊區衛計局對口支援得榮縣衛計系統??傳幫帶醫療隊”奔赴得榮縣簽訂“師帶徒”協議,幫助得榮培養本土醫療人才。
在青羊區衛計局新一輪援藏醫療隊里,來自成都兒童�?漆t院的高年資主治醫師楊力夫犧牲春節回家探親休息的機會,堅守得榮,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了援藏干部好形象。來到得榮后,作為掛職得榮縣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楊力夫醫生迅速投入工作,顧不上艱苦的生活環境,帶病工作,從醫院管理思維和管理理念、會診查房、學術交流,到學科幫扶、教學培訓等醫院的各個方面,全方位把脈得榮縣第二人民醫院醫療情況,并彌補了該院兒科醫療資源缺失的情況。
1月中旬的一天,醫院急診室來了一個嚴重喘息性肺炎患兒,情況危急,患兒隨時有生命威脅。楊力夫醫生帶領醫護人員,克服條件制約,用十余年豐富的兒科臨床醫療經驗成功挽救患兒生命,并在后期治療中為該院提供技術保障及教學指導。隨后,楊力夫醫生結合當地實際,利用液體療法又將另一位重度脫水患兒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楊醫生帶教的一位學生表示:“以前對這些搶救心里非常沒底,很擔心搶救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復雜情況,自己卻沒辦法處理,而且對后期病人管理、看護也缺乏經驗�,F在有了楊老師的帶教,我學了很多,這的確為提高我們得榮縣二醫院兒科人員的診療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痹夭坏�2個月時間,楊力夫醫生接診門診患兒60余人次,住院患者收治15人次,開展學術交流一次、教學培訓兩次,并在一線身體力行堅持現場帶教。
2018年春節,隊友們紛紛踏上了回家探親的歸途,但楊醫生卻依然堅守在得榮,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對家人,他心里少不了牽掛,但當他聽到當地群眾對黨和政府感激的話語,看到病愈后患兒們那一張張快樂溫馨的笑臉時,他知道“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關鍵在于落實”的要求,他知道必須始終秉承“醫者德為先”的院訓,他知道要讓更多得榮患兒實現“病有良醫”須堅持在醫療服務的最前線,不斷奉獻自己的技術和力量。
楊力夫醫生無私奉獻、兢兢業業、艱苦奮斗,用真心、真情、真愛服務藏區,體現著黨和政府對藏區人民和藏區經濟發展的關懷和厚愛。健康援藏,精準幫扶,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