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的物聯網工程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江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4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0976名;
2、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江西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7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4299名;
3、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6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7222名;
4、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在四川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4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58733名;
5、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在四川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5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50074名;
6、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1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1119名;
7、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9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4171名;
8、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5534名;
9、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0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1795名;
10、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數學單科高考成績不低于90分)專業在貴州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7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6943名;
二、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448 | 110976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474 | 94299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464 | 87222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 | -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449 | 158733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457 | 150074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500 | 31119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391 | 104171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482 | 35534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401 | 111795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數學單科高考成績不低于90分) | 2019 | 貴州 | 文科 | - | 471 | 36943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387 | 110594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 | - |
三、貴陽人文科技學院介紹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貴州民族大學申辦,貴州鵬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確認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F有兩個校區,花溪校區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大學城校區坐落在產城融合創新、生態文明示范的貴安新區,總占地面積600余畝,建筑面積34萬余平方米。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76萬余冊,校園環境優美,教學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通過近20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文、工為主,法、理、管、教、藝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下設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院、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8個教學單位,開設有36個本科專業,在校生達1.7萬余人,共向社會輸送畢業生2萬余人,為國家特別是貴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學校現有專兼任教師978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占45.8%,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76.8%,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黔靈學者”、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等教學名師30余人,有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2個。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按照“突出應用、培育特色、提高質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的“3+1”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校推動科教結合、產教融合,加強學校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先后與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君子謙行科技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兼具人文和科學精神、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以“激發創意、鼓勵創新、發展創客、扶持創業”為使命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取得了優異的成果。2019年“銀鳳釵頭”項目獲得了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實現貴州省在該項賽事上金獎零的突破。此外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共獲得國賽2銅、省賽1金2銀的較好成績。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通過學科建設統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努力推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F設有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傳承創新重點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基地,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與社會思想史學會研究基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研究基地,中國民俗學會基地,貴州省教育系統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北京語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西南大學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每年選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