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變遷以及在變遷的過程所沉淀下來的文化,那么張家口傳統的歷史文化和遺留下來的歷史古跡及游玩景點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張家口歷史文化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一、張家口歷史傳統文化及古跡景點
1、西古堡,這里是古城堡、古戲樓、寺院等集合一體,始建于明中葉嘉靖年間。結構很有特色,呈現出明清民居的風格。
2、雞鳴驛,修建時間是元代,在城內設立了公管院、戲樓、寺廟等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還受到了影視界的青睞。
3、澍鷲寺塔,由于處于鷲峰嶺從而得名,佛塔保存完好。始建于唐貞元年間(785年一805年),相隔至今有1100多年。
4、涿鹿清涼寺,歷史上有經過多次修葺,只有寺廟內的松柏依然生長旺盛。其中知名度高的是衣銖壽塔,還有收藏很多佛經。
5、清遠樓,總共有三層,全部都是使用青瓦和木材建立而成。制作技術很精湛,世界上很罕見,從遠處就能感受到它的宏偉和威嚴。
二、張家口簡單概述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位于東經113°50′~116°30′,北緯39°30′~42° 10′。東臨首都北京、西連煤都大同、北靠內蒙古高原,南接華北平原。 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市轄10個縣(張北、康保、沽源、尚義、蔚縣、陽原、懷安、懷來、涿鹿、赤城),6個區(橋東、橋西、宣化、下花園、崇禮、萬全)。
自然資源富集。截至2019年,全市發現礦產97種,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57種;風能資源豐富,儲量超過2000萬千瓦以上,成為全國首個獲準建設雙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地區;地熱資源豐富,其中赤城溫泉、懷來地熱國內聞名。張家口市自然風光獨特,不僅有北國的雄渾,更具南國的秀美,氣候四季分明,春賞花、夏避暑、秋觀景,特別到了冬季,以崇禮、赤城為代表的壩上與壩下過渡地帶,存雪期長達150多天,地形坡度多在5~35°,并且風速僅為2級,平均氣溫為-12℃,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滑雪場,被譽為東方 "達沃斯" 。
區位交通優越。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處,市區距首都北京市僅180公里,距天津港317公里。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98公里,居全國前列;鐵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京張高鐵建成通車后,張家口市將融入 "首都一小時生活圈" ;軍民兩用機場已開通運營。現代化立體交通網,使張家口市成為連接京津冀蒙的交通樞紐城市。
歷史文化悠久。這里,曾經是東方人類故鄉,距今200萬年前,遠古人類就在此辛勤耕作,繁衍生息;這里,是奠定中華民族融合統一的重要圣地,5000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 "邑于涿鹿之阿" ,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先河;這里,是現行長城最多、時代跨度最大的地區,素有 "長城博物館" 的美稱,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大境門,不僅有著 "扼邊關之鎖鑰" 的巍然氣勢,更見證了蒙漢兩族人民互市的繁華,與 "絲綢之路" 媲美的 "張庫大道" 就從這里開始,歷盡百年滄桑,大境門現已成為張家口的象征,大境門門楣上書寫的 "大好河山" 四個蒼勁有力的顏體大字,亦成為張家口市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