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變遷以及在變遷的過程所沉淀下來的文化,那么鞍山傳統的歷史文化和遺留下來的歷史古跡及游玩景點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鞍山歷史文化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一、鞍山歷史傳統文化及古跡景點
1、仙人洞遺址,該處是一處石灰巖洞穴,里面發現了很多石制品,還有一些雕刻飾品像是獸牙,貝殼等。
2、娘娘城山城,是唐朝時期高句麗所建造的一座城,距離現在的縣城大概15公里左右,原先是叫后皇城。
3、鞍山驛堡,屬于當地很有標志性的一座建筑,位于千山區,也被稱之為是鞍山城,是遼西地區當時重要的驛站。
4、井井寮舊址,是當地的工業遺產,整個樓高有19.03米,一共有4層,地上三層,地下還有一層,面積大概有3163平方米。
5、三學寺,在海城市西南角,這座寺廟最早建造于唐朝時期,但前殿現在保存的是明代建筑,而其他的建筑是清代特色。
二、鞍山簡單概述
鞍山因鋼而立、因鋼而興,具有百年工業歷史,素有“祖國鋼都、中國鋼鐵工業搖籃”等美譽,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東北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示范市。
鞍山地處遼東半島中部,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22°10′~123°41′,北緯40°27′~41°34′之間,東西最寬133公里,南北最長175公里。鞍山是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沈陽經濟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重要連接帶,交通便捷,遼東半島南北與東西交通大通道在此交匯,距大連港270公里,距桃仙國際空港90公里,距營口港100公里,鞍山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地直飛航線。
鞍山總面積9255平方公里,占遼寧省總面積的8.4%。其中市區792平方公里。鞍山市地勢地貌特征是東南高西北低,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屬千山山脈延伸部分的山區,一般海拔300~600米。中部為千山山脈向西部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坡崗丘陵區,一般海拔100~200米。西部系遼河、渾河、太子河沖積平原,一般海拔5~20米。
鞍山境內共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66條。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條,為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大洋河;流域面積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型河流2條,為海城河和哨子河;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59條。遼河系中國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經鞍山市境內的最大河流。
鞍山地處中緯度的松遼平原東南部邊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溫度適宜,光照豐富,劇烈的災害性天氣相對較少。鞍山所轄區域雖屬同一氣候帶,但因地理環境(地形、地貌)不同各地氣候有所差異。年均降水量為640~88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次減少;年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8.0℃~9.0℃,東部和東南部山區為6.3℃~7.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50-27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