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由于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差異,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代表特產,那么徐州特產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錄集的徐州比較有名的特產僅供參考。
一、徐州十大特產名單
1、蜜三刀
蜜三刀起源于江蘇徐州,是江蘇省蘇北、山東等地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之一,當地特產糕點八大樣之一。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蜜制小吃品種很多,蜜是飴糖,是由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成,又被稱為“蜜食”。
2、新沂水蜜桃
新沂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是我國最適宜栽培桃樹的地區之一。該市建成了以踢球山區、馬陵山區和徐塘林場等為主的3大水蜜桃產區。目前,新沂水蜜桃品種有中國沙紅、大珍寶、新川中島、春蜜、春美等10余個早、中、晚熟品種。 新沂水蜜桃形美、色艷、味佳,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一直以來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3、小孩酥糖
小孩酥糖,又名小兒酥、小兒酥糖、小孩酥,是徐州地方傳統名點,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其特點是“香、酥、甜”三性具備,是老少皆宜之佳品。徐州特產小孩酥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傳統食品,其特點是“香、酥、甜”三性具備,是老少皆宜之佳品,現經公司制糖技師的挖掘整理,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使之重新問世。 “黑貓牌”小孩酥糖,以其獨特的風味,優良的品質,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全國首屆婦女兒童用品食品博覽會金獎、江蘇省科技人員新產品獎、首屆新加坡國際名優博覽會金獎,受到高度評價。
4、羊角蜜
羊角蜜又叫梅豆角果子、蜜豆角,蘇北(尤其是江蘇徐州),魯西南,皖北和豫東等地名點,白色半月形的小果子,外殼酥脆,里面是麥芽糖,其形態似山羊之角和梅豆角,包裹著雪白的糯米粉。相傳起源于楚漢相爭時期,隨著歲月的變遷,昔日楚王宮的御用名點逐步演化成古城徐州一種著名的特產點心。此品系選用上等面粉、蜂蜜、白糖、麥芽糖、素油、糯米粉等為原料精制而成。
5、豐縣白酥梨
豐縣白酥梨是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的特產。豐縣白酥梨果皮呈淡金黃色,平滑而有臘質光澤;果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風味純正,更兼皮薄多汁、彈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無渣的特點。豐縣白酥梨是豐縣的又一主導品種,和紅富士一并稱為豐縣的兩大拳頭產品。現有面積8萬余畝,年產果品13萬噸。豐縣白酥梨栽培歷史悠久,宋樓鎮李大樓村還現存有百年以上的梨樹668株。豐縣白酥梨果皮呈淡金黃色,平滑而有臘質光澤;果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風味純正,更兼皮薄多汁、彈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無渣的特點。曾榮獲第三屆國際農業博覽會產品第一名,第三屆名特優果品展銷會“中華名果”的稱號。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大、中聲城市,并銷往港、澳、臺,出口東南亞、俄羅斯等國,深受中外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6、邳州苔干
苔干邳州苔干蜚聲遐邇,為邳州遠銷全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產于儀堂、土山、八路、新河等鎮。邳南苔干與邳北萵苣屬一科二種。萵苣莖短而粗(莖長20一30厘米),苔干莖長而細(70-110厘米)。據《隋書》記載,萵苣自古渦國傳入邳州。古渦國,即今安徽省古渦水一帶。邳南苔干相傳于明代從安徽亳地傳來。二者傳至邳州后分別在邳北、邳南落戶。邳北多年來不產苔干,不獨種植技術問題,可能與土質有關。苔干分紫莖和青莖兩類:紫莖水分少,產量偏低,晾干后綠色稍暗、鹽霜少;青莖水分大,產量高,晾干后,綠色鮮亮,鹽霜大,糖分高,為優種。 苔干栽培,園藝技術較難掌握,弄不好無收益,所以在邳南也未曾大面積發展起來。苔干傳統栽培方法是:立秋前后5-10天播種,播之前將種子置入紗布袋內,懸于深井水面上30厘米處,進行濕度、溫度處理24小時,一旦出芽冒白,立即播種。菜畦要保持7天潮濕度,幼苗方可出土。
貢菜干貨咸菜下飯菜即食涼拌菜脫水蔬菜徐州邳州特產響菜苔菜苔干
7、沛縣大米
沛縣大米因其無污染、無公害、顆粒晶瑩、軟筋香甜等特點而聞名,達到國家一級米標準,暢銷全國。沛縣大米是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的特產。沛縣大米因其無污染、無公害、顆粒晶瑩、軟筋香甜等特點而聞名,達到國家一級米標準,暢銷全國。沛縣大米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沛縣楊屯鎮在國家商品糧基地--微山湖西畔。此地交通發達、土壤肥沃,河流網絡縱貫橫通,盛產優質粳稻,被譽為魚米之鄉,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沛縣大米采用微山湖生態水澆灌育成,米質具有軟、香、爽的獨特優勢。
8、窯灣綠豆燒酒
在廣袤的蘇北大地,有一個古老的歷史名鎮座落其中,這就是窯灣鎮。她就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 在京杭大運河與洛馬湖之間。窯灣市井繁華,煙火鼎盛,商賈云集,水路交通發達,位于宿遷、新沂、 邳州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窯灣古有“四季時菜迎賓客,蘇北水鄉勝江南”之美譽,可謂物華之地,魚米之鄉。其歷史名酒--- 窯 灣綠豆燒香醇甜美,久享盛譽,被列為江蘇八大名酒之一。追溯起源,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清朝康熙年間,窯灣有家萬茂酒坊,生產一種叫“老瓦縫”的綠酒很暢銷,路人有口皆碑。乾隆年間,皇宮后宰門守將馬從凱回家省親路過 萬茂酒坊,一品“老瓦縫”大加贊賞,并為這個酒坊傳授了皇宮延年益壽的保健密方。 萬茂酒坊隨按秘方加以研究整理后,以大麥、高梁為原料,以優質特曲為酒基,配以紅參、當歸、砂仁、杜仲等40多味名貴中藥材,并輔以冰糖、 白 糖等原料,配出的酒呈金波綠色,乍看宛若綠豆湯。
9、邳州板栗
邳州種植板栗歷史悠久,位于邳州炮車街道東北部的古栗園,面積逾千畝,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園內現存300年以上樹齡的古栗樹3000余株,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栗樹3600余株,百年以內樹齡的大、中、小栗樹一萬余株。古樹之多,樹齡之長,為蘇北地區少有,園內古栗,果實品質優良,色澤亮紫,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有名的紫金板栗。邳州板栗果實品質優良,果形整齊飽滿,熟食肉質細糯、味香甜,素有“千果之王”美譽。
10、沙塘韭黃
銅山沙塘韭黃“色淡黃,葉似金條,莖如白玉”,以清鮮味美、芳香可口而聞名遐邇,是各種韭黃品種中的上品。 葉片條形,呈扁平葉,色澤成金黃色,均勻鮮亮,長25-30cm,約占總長三分之二。一茬和二茬韭黃葉片直立性較好,葉寬較耐存放。葉鞘閉合呈環狀,互相包被,色澤淡黃偏白,長10-15cm,約占總長三分之一;葉條厚實、挺拔、勻稱,手感滑潤。氣味辛香醇厚,入口回甘。沙塘韭黃“色淡黃,葉似金條,莖如白玉”,以清鮮味美、芳香可口而聞名遐邇,是各種韭黃品種中的上品。北宋蘇東坡在徐州任知州時曾寫過 “漸覺東風料峭寒,青篙黃韭試春盤。”的詩句,這就是指銅山沙塘韭黃,它色、香、味三絕。
二、徐州簡介
徐州市位于華北平原的東南部,域內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海撥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兩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賈汪區中部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90%,海撥一般在30-50米之間。徐州市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布,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東有沂、沭諸水及駱馬湖,西有夏興、大沙河及微山湖。位于京滬、隴海鐵路交匯處的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古稱彭城,有著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徐州歷來就是鐘靈毓秀、藏龍臥虎之地。中華意經和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人杰鬼雄項羽,一代文豪蘇東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們的痕跡。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劉邦統一天下,建立西漢王朝,封其弟劉交為楚王,定都徐州,延傳了十八代,長達數百年之久,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漢代文化遺產。構造各異的漢墓、栩栩如生的漢畫像石,惟妙惟肖的漢兵馬俑被稱為“漢代三絕”。徐州漢兵馬俑是繼西安秦兵馬俑后的又一重大發現。作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漢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軍旅中士兵們的思想、神態和情感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如今的徐州人,正用他們的勤勞智慧書寫歷史的新篇章。高樓聳立,綠草如茵,交織成一道生機勃勃充滿動感的都市風景線。美麗的徐州正張開雙臂熱情地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