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熱點提案排名,2017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專題
1、更大精力放在調結構、促轉型和深化改革上由“穩”轉“進”
報告原文: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解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7%左右,是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具體表現,是經濟發展思路擺脫高增長依賴的具體表現。近年來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已發生改變,,中國GDP增長7.4%,但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較2013年多增加12萬人(當年GDP增長7.7%),反映了中國進入中高速增長的一些新特點。因此,應該根據中高增長的新常態合理確定增長目標,并就此安排好就業、民生等相關目標。
適度下調經濟增長目標,有利于把更多的精力從穩增長轉向調結構、促轉型和深化改革開放。這也表明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不會因為穩增長而承擔過大壓力。
在張立群看來,“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經濟工作的重心進一步從“穩”轉向“進”。從保當前的“穩”為主,更多的轉向推動關系長遠發展的“進”。通過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的各項措施,既促進當前增長的穩定,更為長遠發展構建基礎。這是新常態下宏觀調控的一個新特點。
7%的經濟增長目標是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表現。
2、新貿易局面正在形成
報告原文: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解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2015年外貿增長目標是6%,在中國經濟將調結構放在重要位置的階段,這個目標是非常理性的。
去年我們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為4.2%,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為2.8%。一般貿易占比為53.8%,加工貿易比例從以往的50%以上,下降到32.7%。這意味著過去30年半壁江山、以外商投資為主的加工貿易占比正在迅速下降,國內企業為主的、自主生產的、以競爭力為基礎的一般貿易,占比快速上升,增速也在快速上升。
因此從過去兩年的數據看,無論結構比例下行還是增速下行,都代表舊貿易形式正在退出,新貿易局面正在形成。
3、經濟增長從注重速度向注重質量轉變
報告原文:我們一定要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
解讀:在經濟下行的當下,鐵腕治污,會不會繼續拉低中國經濟的下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經濟增速適度下降的新常態,也為節能環保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我們應該把握機遇,與經濟轉型升級和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花更大的力氣做好節能環保工作。嚴格污染排放的管理和治理,建立生態保護的各項制度,促使經濟增長代價不斷減少。鐵腕治污,也有利于中國經濟從注重速度向注重質量轉變。
4、行政審批過多不利經濟發展
報告原文: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
解讀: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寒竹認為,去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甚至某些領域出現疲軟狀態,這是理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大背景。我國經濟發展有活力,但也存在問題。其中,政府行政對經濟干預過多,審批環節問題最為突出�?傮w上來講,這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簡政放權”,主要就是從這個意義說的。
我國建立的是*,這跟完全自由化的市場經濟肯定不一樣。政府自然要對經濟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政府的干預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宏觀大方向、戰略層面的把握;二是分配環節體現出的公平與正義方面。但是,這種干預并不等同于目前某些地方政府的做法。他們過多插手經濟,把當地經濟發展當做私人領地一般。改革開放以來,地方政府把中央下放的權利接過去,結果造成地方政府更多利用行政手段,對經濟進行干預,特別體現在繁復的審批環節上。這對激活經濟、保持活力是非常不利的。此外,這也容易形成地方利益集團,比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都與此相關。
對于“有權不能任性”,不宜做過度政治化的理解。這里指的主要就是政府行政手段過多插手經濟問題。其實,說到底,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核心問題,即如何將行政與企業分開。*發展市場經濟,不能過度干預經濟發展。
5、不是靠房地產拯救中國經濟
報告原文: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解讀:這樣的表述與以往抑制房地產投機的說法有所不同,這是中央再次要靠房地產來拯救中國經濟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否認了這個看法。他認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產的態度,是”要把房地產的轉型調整與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城市群內的互聯互通、城市內地上地下基礎設施系統配套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的發展等,促進城鎮承載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進而促進人口向城鎮持續穩定的轉移,推動房地產業市場和建設發展空間持續拓展。也要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全面提升房地產企業的素質和水平,提高城鎮住房建設的質量和持久性。這不僅對穩定當前房地產投資增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于開拓經濟長遠發展空間也有重要作用“。
6、“一帶一路”既是愿景,也是剛需
報告原文: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解讀: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文揚認為,“一帶一路”是當下中國政府的重大國家戰略。既然是國家戰略,就不僅僅是經濟計劃,還包括國家安全的問題。雖然表面看起來,是針對經濟和貿易的計劃,但實際上,明眼人都明白其深廣的內涵�!耙粠б宦贰奔仁窃妇埃彩莿傂�。
從目前推動的力度來看,已經有時間上的緊迫感了。這不是一個可快可慢的計劃。未來二三十年內,整個世界的形勢是可以預期的。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和世界格局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前的中美格局肯定是無法容納的。實際上,中國必須自己開創新格局,一個以自身的新的動力格局和利益格局。
這其中涉及到的地緣政治的糾葛非常多。就像《西游記》中的取經一樣,每到一地,都是新的環境。對于當下的中國來說,新的環境就是不同地域的地區性安全的安排和結構。這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很多麻煩。如果處理得不好,這些安全框架最后就會反過來反制中國。那個時候,想推進也推不動了。
7、反腐重塑黨紀和法律的威信
報告原文:堅持依法用權,倡儉治奢,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繼續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
解讀: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寒竹認為,反腐還遠遠沒有到某些人所謂的“應該告一段落”了。從長遠看,今年還會出現多個反腐高潮,而且力度不會降低。當然沒法預測出究竟揪出多少個老虎。
反腐對于我們國家有兩個層面的益處。首先,反腐確立了黨紀和法律的權威。過去一二十年間,實際上,黨紀和法律的權威在某些方面是削弱了。要糾正這個現象,靠一兩年的打虎可能還不夠。這需要持續的反腐來糾正如此長時間所形成的黨紀與法律削弱的現象。反腐歸根到底是要重新塑造黨和政府的權威。其次,反腐也讓政府能夠取信于民。腐敗對黨和政府其實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老百姓對政府有不少怨言。要重塑黨紀和法律的權威,重建政府的威信,只有通過徹底的反腐,老百姓才會相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
【回顧版】2015全國兩會十大熱點
國計大勢
關鍵詞一:改革
聚焦:關鍵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啟程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詞。
過去一年,備受矚目的公車改革、司法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紛紛啟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讓民眾切身感受著改革帶來的紅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之年”,面對經濟轉型升級的諸多困境,經濟體制改革如何破題收效;面對備受社會詬病的積弊沉疴,國企改革如何實現“國民共進”;面對民眾在教育、醫療、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應民生關切……
今年全國兩會,“改革”依舊是各界最為期待的議題。
關鍵詞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蠅”劍指何方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辦了十余名省部級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態勢,無疑也讓反腐話題的高熱度在全國兩會上延續。
十八大后的兩年多,80余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落馬,十余萬黨員干部受處分,除了黨政系統,反腐風暴還深入到國企、軍隊、高校等領域。中國反腐上不封頂、不設禁區,引來全球矚目。
2015年的“打虎拍蠅”將劍指何方?此外,包括紀檢體制改革、官員財產公開、“裸官”監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樣推進?這些無疑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高熱議題。
關鍵詞三:依法治國
聚焦:法治中國如何堅守“公平正義”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作為新時期中國“四個全面”發展戰略之一,依法治國如何在今年全面推進,這是外界關注此次全國兩會的又一焦點。
從呼格吉勒圖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掛牌,中國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會高度關注。就在兩會前夕,公檢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臺,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會的“頂層設計”緊張施工。
今年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將在本次人代會審議,“法”將注定成為今年兩會的關鍵詞。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元年,人們期待,“依法治國”這四個字,可以是每個公民都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舉措,可以是每個中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與正義。
關鍵詞四:新常態
聚焦:GDP增速如何設計區間
今年中國的GDP目標如何設定?這是國內外輿論關注本次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而回答這個問題,“新常態”或是今年兩會的高頻詞。
中國GDP同比增長7.4%,這一增速創下了1990年以來的新低�!靶鲁B”下,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特點也再度凸顯。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預期目標,其中29個省份均明確下調了GDP增長目標。與此同時,更加注重提升質量和效益,更加強調改革創新,更加關注改善民生,這些成為各地設計經濟發展目標時的“新常態”。
作為牽動著13億人的龐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如何適應“新常態”,如何在“新常態”下轉型成功?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將再度會商“解題思路”。
關鍵詞五:一帶一路
聚焦:區域協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籬
每年年初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可謂是全國兩會熱點話題的預熱與吹風。如果從今年地方兩會上找全國兩會的熱點,“一帶一路”將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一帶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標配”,31個省份均針對“一帶一路”的建設亮出地方版的對接舉措。
作為一項同時關系中國內政與外交的大戰略,“一帶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對國內外關切,“一帶一路”將有哪些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這亦是國內外輿論關注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
其實,不光是“一帶一路”,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有分析稱,中國經濟將在今年正式開啟區域協同作戰的“大棋局”。不過,既然是協同,如何破除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將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議題。
民生熱點
關鍵詞六:環保
聚焦:“美麗中國”如何驅散霧霾?
近年來的兩會輿論場中,如果找一個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這個話題非“環�!蹦獙�。
過去的一年,“APEC藍”一詞因承載中國民眾對清新空氣的期待而遠播四海,而今年春節期間,大江南北數十城市的PM2.5爆表,讓“春節霾”成為輿論爭議話題。
如何驅散霧霾,留住藍天?這是近年來,民眾對于全國兩會環保議題的最現實關切。
其實,除了大氣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近六成地下水水質差,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生態文明建設”也寫入黨章。但是,在應接不暇的環境污染數據曝光之后,中國的“美麗”愿景該如何變成現實?依舊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
關鍵詞七:戶籍改革
聚焦:一紙戶口如何剝除福利捆綁
同樣是牽涉到每個國人的切身利益,,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正式拉開大幕。
取消農業與非農戶口界限,破題城鄉二元壁壘,特大城市可積分落戶,引導人口“梯度轉移”,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此輪戶籍制度改革凸顯出漸進特點,但是,作為一塊“硬骨頭”,戶籍制度改革前路依舊艱辛。
一邊是城鎮化大潮中,進城群體難以在購房、教育、醫療方面獲得同城待遇,一邊是北上廣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載力以戶籍設限,一紙戶口牽動著太多利益博弈。
戶籍制度改革難,難在附著在戶口本上的地區公共福利差異,然而,在中國的區域間、城鄉間發展失衡的背景下,戶籍如何與福利剝離?可以預見,這亦或是兩會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之一。
關鍵詞八:養老金
聚焦:養老金“并軌”后的疑問
今年1月,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近四千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開始按個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養老保險,按個人繳費工資的4%繳納職業年金。
此前的省級地方兩會,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并軌方案并抓緊落實該項制度。
雖然國家層面的改革方案已經塵埃落定,但是,輿論圍繞此項改革的討論卻沒有降溫。
諸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資是否上漲?企事業職工“待遇差”是否會縮小?延遲退休何時啟動?“并軌”之后,因養老而產生的疑問與爭議,也料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九:創業
聚焦:中國式“創業潮”前景何在
從去年全國兩會以來,李克強不下十次公開談及創業問題,更是宣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
去年以來,中國政府也推出一系列舉措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調整200余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對小微企業定向降準、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支持發展“眾創空間”……利好政策激發了社會的創業創新動力。
在政策引導下,中國式“創業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為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掃清路障并保駕護航?今年的全國兩會,這一話題期待代表委員們的討論。
關鍵詞十:價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2015年新年伊始,國家發改委宣布放開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從鐵路運輸到民航客運,從房地產經紀到小區停車,改革速度令人吃驚。
據介紹,今年內中國還將再分兩批放開多項價格,其中和民生密切相關的藥品價格、醫療服務價格、電力輸配價格等都在改革之列。
價格放開會不會導致價格大漲?一些領域的價格亂象如何治理?價改會不會進入“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隨著更多領域的價改推進,這一關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